黄山白岳甲江南
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曾写过一首《游黄山白岳未果》:“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所谓的“徽州”即指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白岳”即指地处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城45千米处,古时称作白岳,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它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中国皖南三大名山。
齐云山的海拔其实并不高,只有585米,占地面积约为110平方千米,境内有奇峰36座、怪岩72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可谓是群峰并立,丹崖披绿,道观众多,碑铭遍地。1994年,齐云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汤显祖并未到过安徽,仅在诗中将齐云山与黄山相提并论,而在历史上也曾有过“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一说,但比起大名鼎鼎的黄山,齐云山的知名度仍然相去甚远。不过,这座并不高大雄伟的山峰在古时却是一代名山。从唐代 诗人李白、南宋理学家朱熹到明代才子唐寅、明代政治家海瑞、著名将领戚继光、大旅行家徐霞客、药物学家李时珍、哲学家王阳明等一干名人墨客,纷纷在此寻古探幽,因为那一山奇景而流连忘返,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也曾登临此地饱览秀色。就连阅遍江南美色的乾隆皇帝当年也大赞齐云山:“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一名句描述齐云山最恰当,它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据传,道教名人张三丰云游到此,为这里的灵境仙气所吸引,不忍离去,一住就是几十年,直至羽化成仙。优美的传说与浓厚的宗教气息令齐云山声名远扬,再加上它与武当山都供奉着真武大帝,故而又有“江南小武当”之誉。
从史料上看,齐云山与道教渊源可追溯至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盛唐之时,有位道士龚栖霞云游到此,在天门岩一带修行入道。到了南宋年间,另一位道士余道元也来此修炼,并在齐云岩建起佑圣真武祠,方引得诸多云游道士慕名而来,佑圣真武祠也日渐扩大渐成规模。待到明代时期,这里已建成宫、观、殿、院、馆、楼、阁、亭、 台等大小道教建筑108座,规模宏大气势庄重,后来随着战乱四起风雨侵蚀,许多建筑相继被毁。齐云山现存的大部分宫观殿宇与亭台楼阁等均为近年重修。
作为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香火极盛。农历六月十九是观音成道日,每年此时,齐云山太素宫都会举办大型法会,许多道士与善男信女们会登山而上,参加这一隆重庆典。再加上频频举行的进香日、百字会等活动,齐云山早已成为道士和香客们向往的一处圣地。
从地貌来看,齐云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色如朱丹艳如红霞,崖洞石壁也全呈鲜明的紫红色与棕红色。山体表面的高大绿木连绵成片,宛若阵阵绿色波涛,轻覆于褐色地表。
除了这些漫山遍野的鲜明色彩,齐云山景区还被划分为极具特色的月华街、云岩湖与楼上楼三大主景区。
月华街景区是齐云山道教活动的集中区。月华街景区东起白岳峰,西至青狮峰,北临横江,南倚方腊寨,以齐云岩、太素宫为中心,面积达32平方千米。这里新近修复的天宫府常常举行一些重大的进香法事。
真仙洞府属于集中的精华地段,此处有入仙洞、罗汉洞、老君洞、文昌洞、珠帘洞与玉虔宫等,洞内均供有神像,一些洞旁还立有摩崖石刻或辟有碧莲池塘等。由于这些洞府均凿于高崖底 部,不论晴天雨天,崖顶总有泉珠迸射散落下来,在洞前形成一片如珠如雾的轻薄水帘,因此人送美称“珍珠帘”。
楼上楼景区的主体景观其实就是上下两洞,据说当年曾有8位道士住在里面苦心修炼。其他景观还有观音崖、飞天蜈公、万寿山、石佛塔、白云崖与仙人挂画等。
云岩湖景区的主要是水景,这面湖水波光潋滟、水质清明,湖中立有形似灯笼的灯笼峰,湖边立有唐宋摩崖碑等,值得玩味。
进齐云山景区大门,有一座望仙亭,从这里远观山色景致动人。出亭后很快会来到一处“洞天福地”,此处立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说,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的那位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寿字岩上的寿字出自清代慈禧太后之手,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230厘米,堪称齐云山一景。
融合了历史渊源、道教圣地与景观胜地之后,玲珑俊秀的齐云山俨然多了许多神采。即便处于名震四海的黄山脚下,也能与其并称“黄山白岳甲江南”,独立站成安徽境内一座独具风姿的山岳景观。
齐云山也是古代英雄方腊的故地。1120年,方腊率领农民军起义,半年内攻克歙县等六州五十二县。宋徽宗派十五万官兵前去镇压都未能取胜。而后方腊又在齐云山的独耸峰上驻军屯兵,凭借天险把守要隘,数十次击退宋兵,为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掀起一波波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