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圣德太子摄政

时间:

574-621年

人物:

圣德太子、推古天皇

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摄政期间,面对矛盾丛生、权臣欺主的国内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改革,重塑了皇室权威。他学兼儒、释两教,思想开明,在他的主导下,佛教在日本得以迅速传播,成为日本最大的宗教。圣德太子摄政期间,先后四次派遣遣隋使来中国学习,开启了中日交流的新纪元。

不得不提的人——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日本第三十三代天皇,592年即位,628年卒于位上,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也是东亚最早的女性君主。她在位期间,任用圣德太子总摄朝政,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为日后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皇女,生于554年,是第二十九代天皇钦明天皇之女,母亲为当时的大权臣苏我稻目之女苏我坚盐媛。推古天皇年轻时姿色端丽,行为举止大度娴雅,于是被同父异母的哥哥——第三十代天皇敏达天皇相中,立为皇妃,后又被册封为皇后。585年,敏达天皇去世,用明天皇即位,她成为皇太后。

日本法隆寺

两年后,用明天皇不知何故突然驾崩,朝中一时大乱。混乱中,推古天皇与舅舅苏我马子联起手来,他们一起将宿敌物部氏灭族,同时杀掉物部氏企图拥立的穴穗部皇子,改立泊濑部皇子为第三十二代天皇,即崇峻天皇。崇峻天皇一即位,就显露出对苏我马子把持朝政的不满,引起后者的记恨,派刺客将他暗杀。崇峻天皇的教训让苏我马子觉得男子不好控制,遂将目光转向女子,显然没有谁比自己的亲外甥女更合适的了。于是,592年,推古天皇便在苏我马子的鼎力支持下,力压反对派,成为日本第三十三代天皇。

严岛神社全景

推古天皇即位后并没有像苏我马子所希望的那样甘心做一个政治傀儡,而是积极作为、改革朝政。她任命厩户皇子(即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厩户皇子是她的侄子,在崇峻天皇遇刺身亡后,曾一度参与皇位争夺。但推古天皇并未因此而排挤他,反而册封他为皇太子,与其共掌国是,她的大度和卓越的政治眼光引来朝野上下一片称赞。

推古天皇在位时,外戚苏我氏的势力达到顶点,但她并非一味纵容,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天皇从不含糊。苏我马子曾向她请求受赐葛城县封地,她不答应,并说道:“你是我的舅舅,将国家的土地让给私人,后世的人不但会评价我是个愚蠢的女人,也会讥镑你不忠。”这番话有理有节,让苏我马子哑口无言,只得作罢。

推古天皇在位一共36年,期间,她从容地斡旋于各大豪族和皇室之间,为圣德太子的改革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628年,推古天皇病逝,享年74岁。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采用“天皇”称号的日本君主(在她之前,日本的君主称为“大王”),也是日本天皇中走上神坛的第一人。日本皇权的神化自此开始。

马厩前出生的皇子

574年,一个可爱的小皇子在马厩前出生了。他的父亲桔丰日皇子(即日后的用明天皇)、母亲穴穗部间人皇女十分高兴,便给他取名“厩户”,即后来的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小时候十分聪明,传言他刚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并能同时听10个人讲话而不乱,所以家人又给他起了别名叫“丰聪耳”,意思是说他比别人的耳朵多。

圣德太子聪明好学,他对来自中国的儒家典籍和佛教经文十分感兴趣,潜心研读。所以,当587年朝中大臣为是否接受佛法分成两大派激战的时候,他站在了拥佛派苏我马子这边,并参与了消灭宿敌物部氏一族的军事行动。崇峻天皇遭暗杀后,圣德太子被一群反苏我氏的豪族推为天皇候选人,但未能如愿登基。然则这并不代表他失去了一展抱负的机会,594年,推古天皇即位的第二年,他就被任命为皇太子,授予“摄政”头衔,统领群臣。

圣德太子当政之初,为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和在日本普及佛教,他拜高句丽僧人惠慈为师,学习佛教;又跟随百济博士觉哿学习儒家经典。惠慈是当时高句丽的名僧,于595年(推古三年)来到日本,圣德太子与他十分投缘,二人曾边泡温泉边讨论佛法。觉哿是五经博士,教授圣德太子《易》、《尚书》、《诗》、《礼》、《春秋》。由于当时的学者往往是专攻一术、学兼百家,圣德太子在他们身上学到佛、儒二教要义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各方面的知识,这为他日后的一系列改革打下了理论基础。

重塑天皇权威

公元6世纪末,推古天皇即位前,日本国内的局势因为大和政权在朝鲜的战败而更加混乱。朝外,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扩充实力,部民不堪被奴役,纷纷逃亡;朝内,氏族大姓公然争斗,无视皇权,皇族力量十分薄弱。故推古天皇即位后,交给圣德太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他重整朝纲和社会法纪,重新建立起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来。

圣德太子为此首先制定了新的官位制度,即“冠位十二阶”。“冠位”为德、仁、礼、信、义、智六等,每等又分大小二阶。其要旨在于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没有职权,不能世袭。朝廷可以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功绩来授予“冠位”,不必考虑出身门第。这一举措使普通人有了晋升社会上层的机会。天皇广纳贤良的同时削弱了世袭贵族的权力,为他们的醉生梦死、养尊处优敲响了警钟。

其次是拟定了《十七条宪法》。这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三纲”“五常”。内容主要为三部分,一是天皇拥有绝对权威,如“国无二君,民无二主,率士召民,以王为主”等。二是对官吏的要求,如“忠君尽职”“以和为贵,以礼为本”“明辨诉讼”“见恶必匡”等。三是治国的方法,如“勿敛百姓”“农桑之节,不可使民”等。

最后是神化日本天皇。圣德太子为树立君主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把过去的“大王”改称为“天皇”,宣扬天皇是神,借由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皇纪”以证明,将皇族历史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并照此逻辑编修了《天皇记》、《国记》、《臣、连、伴造、国造180部并公民等本记》等史书。

推行改革

圣德太子的改革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佛教的弘扬。在推古天皇即位前,日本关于是否信佛的争论已持续了多年,由此还引发了两大权臣的争斗。圣德太子本身属于崇佛派,他认为佛法可以更好地教化日本民众围绕在天皇的身边、忠于天皇。所以,在他摄政后,先以推古天皇的名义发诏书鼓励朝臣“兴隆三宝(佛教)”,然后以身作则,亲自注释佛经、广修佛院。圣德太子撰写了《三经义疏》,建立起四大天王寺、法隆寺、中宫寺等七座佛寺。统治者的示范让日本掀起了修建寺庙的热潮,一时之间,全国都在建立寺院,僧尼人数也是急剧增加。从此,佛教在日本落地发芽,代替神道教成为日本最大的宗教。

这一系列的改革让日本的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也为圣德太子心中的另一个打算做好了准备。607年,圣德太子任命小野妹子为使节访问隋朝。此次访问不同于往常,小野妹子身上携带了一封特别的国书,上写道:“东天皇敬白西天皇。”意为日本君主与中国君主地位等同,此次访问不再是朝拜。圣德太子此举旨在改变日本对中国政权历来的屈从关系,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显示天皇权威。当时正被农民起义弄得焦头烂额的隋炀帝接到这样一封国书时,虽然心里不悦,但考虑到双方国内的处境,只好给予默认。

此外,圣德太子还派遣了8位留学生与小野妹子同行,这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端。这些留学生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直至充分掌握中国的文化制度后方才回国,他们在日后的大化改新及律令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圣德太子的改革卓有功效,但因为顾忌氏族大姓,特别是苏我马子的权势,未能从根本上动摇氏族的统治。622年,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死时才48岁。在他死后,已经积累起一些力量的皇族与苏我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s4TJvadRdIjAG4QbLVd0549gyy1WDQKnQzKV5NdqK+GwEP+WMkKi93vMcoBKRH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