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沃尔夫发表他有关生殖细胞分裂的发现时,他向人们展示了生命体是如何发展和成长的,同时也给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以表明生物中蕴含的内在力量到底是怎样达到既定目标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彻底摧毁了莱布尼兹和斯帕拉尼等人的生理学观点:一个受精卵就是一个成年人的雏形。那一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受精卵内含一个成比例缩小的人。尽管它不完美,但当它被置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中时,这个人就会最终从中发育成长起来。他们是从对植物种子的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的,因为在植物种子的两片子叶间,藏有一株根、茎、叶俱全的幼小植株,如果把种子埋在土里,它将会生长并成熟。他们把这种看法机械地套用在了动物和人身上。

由于有了显微镜的发明,使沃尔夫能够观察生命究竟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了。他首先研究了鸟的胚胎,发现胚胎起源于单个受精卵细胞。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个受精卵并不像人们从前所想象的那样,具有成鸟的形状,而是与任何一个其他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所有生物——不论植物还是动物——最终都从这个最简单的、没有多大差别的细胞中产生出来。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从种子中观察到的幼小植物实际上是一个胚胎,它是从果实中原始的生殖细胞中发育而来的,一旦它落到土中,就会继续生长。

因为这个生殖细胞它能根据既定的生长模式,进行迅速地分裂,显示出它与其他细胞的不同,但是,这个原始细胞内并没有迹象表明它将如何分裂,尽管在这个细胞里还有极小的东西——决定它遗传特征的染色体。

如果我们追踪观察一个动物胚胎的早期发展,就可以看到,这个原始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接着是四个……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它们形成为一个中空的球体,生物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桑葚期”。这个球体会继续向内折叠发展,于是形成另一个有着双层细胞壁、口朝外的球体,即原肠胚。这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复杂变化,就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器官和肌肉。然而,这一过程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设计方案。这个生殖细胞只是服从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指令,就像一个忠实的仆人,他心里完全清楚主人交给他的任务,无需任何书面的指示,因为书面指示也许会泄露主人的秘密指令,这个秘密的计划只能从那些不知疲倦的细胞所做的工作中才能看到。

所有哺乳动物的胚胎——当然,人的胚胎也是这样——最早生出的器官是一个小囊。它将发展成心脏,它会以固定的节律搏动,其心搏速率是其母亲心搏速率的两倍。它为正在形成中的组织器官提供必需的养分,并将一直这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下去。胚胎的发育实在是造物的一个奇迹,它是如此不可思议,因为它可以独立地秘密完成所有使命。这些细胞在多种转化中依然能做到准确无误。它们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有的变成皮肤,并且这些器官也会各自发挥其独立的功能。然而,这一造物的奇迹却被小心地隐藏了起来,自然之神用了一种神秘的东西将胚胎包好,只有她自己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打开,把一个新的生命带到世界上。

这个降生的小生命决不仅仅是个物质机体。它就像一个生殖细胞一样,它自身也有既定的心理法则,它的机体不仅仅是通过各种器官发挥功能。它具有一种本能,但这无法在单个细胞中,而只能在活的机体中才能找到。正如每一个受精的卵细胞本身包含了整个有机体的发展蓝图一样,这个新诞生的小生物不管属于什么物种,它本身就有一种心理本能,使它能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即使是最低等的昆虫——都是如此。蜜蜂惊人的本能使它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但这种本能无法在卵或幼虫中发现,只有成熟的蜜蜂才具备。同样,一只鸟只有在孵化出来之后,才会有飞的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动物所置身的外界环境不仅仅给它提供生存的手段,它还为每一种动物的形成提供刺激。外界环境就是这样以它自己的方式为整个世界的协调发展与生生不息做出了贡献。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生长的外界环境,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机体特性,使它能对世界整体系统的完善做出贡献。一个动物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能得到确认,比如,羊羔安静,而狮崽暴烈,蚂蚁总是辛勤地工作,而蝉只能孤独地吟唱。

与低等动物一样,新生儿也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认为人类尊贵的心理世界远比其他生物高级,就断定人类没有心理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是很荒谬的。与残忍动物的本能不同,儿童的心灵是深藏不露的,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儿童不受那种在非理性生物中发现的既定本能支配,因而它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每个儿童将有不同的发展,适合他们成长的外界环境也应该为他们精心地量身定做。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的某种模式一样,这种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秘。这一发展看上去是自发的,其实它是按着一种既定的规律发展着。由于儿童十分娇嫩,就像所有幼小的生命一样,他们的心灵需要得到保护,需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能保护他们的环境中,这就如同自然之神会找来材料,保护胚胎一样。

新生儿的降生

新生儿出生时所面对的环境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环境,而是一个已经被人们彻底改造了的环境。是人们为了自己更方便地索取,为了更安逸的生活方式,而建立的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去甚远的环境。

当这些弱小的生命从一种环境进入到另一种环境时,他们不得不为此做最艰难的挣扎。但是人们又为新生儿做了些什么呢?一个人在他的一生,没有一个时期像在出生时那样经历如此剧烈的冲突和挣扎,并承受那样大的痛苦。这个时期理所应当值得人们进行认真的研究,但至今仍没有人这样尝试过。

许多人认为如今的世界已十分关心新生儿了。但我们究竟是怎样关心的呢?

事实上,当一个婴儿降生的时候,所有人都只关心他的母亲。她确实受苦了,但是新生儿就没受苦吗?人们只关心母亲是否受到了强光和噪音的干扰,但是对来自毫无光亮和声音之处的婴儿又有什么保护措施呢?他也需要静谧和幽暗的环境。他本来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干扰、恒温的液体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就在一瞬间,他原来静谧、幽暗的环境改变了,变得处处都与原来的环境截然不同。他娇嫩的身体触到的是粗糙的硬物,并且还受到粗心大意的成年人的生硬对待。

在他出生之后,满屋的人都不敢碰这个新生儿,因为他实在太娇小脆弱了,于是,他们把他托付给有经验的人照看。可是他们已有的陈旧经验并不适合做如此精细的工作。只用一双强有力的手去牢牢抱住婴儿是不够的,他必须被正确地托抱,这就如同一个护士受托付照料生病或受伤的人之前,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移动病人,学会扎绷带或敷药而不引起病人过度的疼痛一样。

但对新生儿却没有如此精心的照料。医生并没有为他们做特殊的考虑。当婴儿拼命地哭泣时,也没有人把那当回事儿,听到他哭的那些人还认为,眼泪能清洗眼睛、抽泣能增加肺活量呢。

婴儿一出生以后就立刻被全身包裹。出生不久,他就被紧紧地包在襁褓中。从前在母亲子宫里蜷曲着的幼小身体现在被拉直了,就像上了石膏一样动弹不得。事实上,新生儿无需穿任何衣服,即使是刚刚出生的第一个月也不需要。好在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已有所提高。紧裹的襁褓已经见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轻薄的衣服。照此发展下去,让婴儿不穿衣服最为合适。

婴儿应该像画中描绘的那样裸露着。当然,由于胎儿一直生活在母亲体内,当他出生后显然需要保暖。但这种温暖主要应该来自外界的环境而不是他的衣服。实际上这些衣服不能为他提供热量,只是保存他体内已有的温度而已。我们可以在动物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幼崽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即使这些幼崽身上已经长出了绒毛,它们的母亲仍然在孵化着它们,用身体温暖着它们。

其实我也没有必要坚持认为人们对婴儿缺乏关心。我敢断定,如果美国的父母能够与我对话,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他们美国人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婴儿的。德国和英国的父母也会说这样的话。听了她们的话,我肯定为我没能了解他们在照料儿童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十分惊讶。事实上我也知道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仍然坚持要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充分重视新生儿的真正需要。

如果说进步,它表现为人们发现了从前没有被发现的东西,完成了从前认为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尽管我们已经为儿童做了不少的事情,但还要做更多的事情。而且这里我还要提及一点:无论我们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刚一降生起,我们就本能地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我们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小孩,别让他弄坏任何东西,别让他惹麻烦。当心!看住他。

我相信,在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儿童以后,他们就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来照料儿童。对一个新生儿的保护,不仅仅是使他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使他的心理能够适应周围的世界。实验证明,这样的措施十分必要,并且父母也应当在这方面接受指导。

那些家境富裕的父母依然为孩子准备华丽的摇篮和绣着花边的小衣服。按照这种对孩子的装束标准,如果鞭笞仍然流行的话,他们一定希望买到一条金把手的鞭子。这种奢侈只能表明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家境富裕给孩子带来的应该是真正的幸福而不应是奢侈的环境。对于婴儿,他最好是能呆在听不到街道的噪音的平静安宁的房间里,而且房间里的光线和温暖都要能够及时调控。

我们还要认真对待抱举儿童的方法。这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掌握适当的技巧。婴儿始终是弱小的,他也和他母亲一样刚刚经历了死亡的威胁。我们欣喜地看着他们活了下来,这种快乐与满足是一种危险过后的解脱。有时候他可能因为呼吸困难需要供养,或者因为止血机能受损造成皮下出血,但是,我们仍不能把一个婴儿和一个患病的成年人相混淆。新生儿的需要与病人不同,这种需要是迫切想使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适应一个新的陌生环境。

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我曾经见到一个婴儿掉进地上放着的水桶里,险些被淹死。当这个新生儿突然下沉时,他张大了眼睛,伸出了他小小的胳臂和腿,下沉好像使他大吃了一惊。这是他经历的第一次恐惧。

我们触摸和搂抱儿童的方式及由此产生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感觉,使我们联想起牧师在祭台前的状态。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只有一束柔和的光线透过染色的玻璃,牧师就在这种环境中活动。他的手是纯洁的,他的动作是慎重并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这个神圣的场所洋溢着一种希望和崇高的感情。新生儿也应该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如果我们把对婴儿的照料和对母亲的照料比较一下,并想象一下照顾他们的方式有何不同,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错在哪儿了。

我们让母亲拥有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孩子抱走,只是在喂奶时才抱回来;对婴儿呢,我们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用花边和丝带把他打扮起来,这些使他不得安宁,这些行为无异于让一个刚分娩的母亲立刻起床着装去参加宴会。

我们把婴儿从摇篮里抱到肩上,接着把他放下来,送到他母亲的身边。在我们折腾宝宝时,谁曾想过让一位母亲去遭受如此劳累?!

有人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婴儿并没有痛苦或欢乐可言,对他过分小心是愚蠢的。对于那些不省人事、危在旦夕的成年人,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更需要的是身体上的帮助,而不是思想感情上的充分关心。然而,如果我们也这样对待婴儿,那实在是毫无道理的。

我们对人的生命中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发掘,好在我们也不断认识到了这样做的重要性。正如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婴儿如果在出生后第一个月里遭受到痛苦与压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如果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一个人成长所需的要素,那么我们将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类未来幸福的源泉。

人们太不关心新生儿了,尽管新生儿刚刚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危险阶段。当他来到我们中间时,我们几乎还不知道如何照料他,虽然在他身上蕴藏着一种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

我们在圣约翰《福音书》的序中所读的一句话在某种意义上应该适用于新生儿:“他在这个世界中,然而这个世界却不了解他。”

母性的天赋本能

在辛苦的哺乳期,哺乳动物凭着本能,精心地照顾他们的后代。以一只普通的家猫为例,它把新生的小猫藏到黑暗的地方,在照顾幼崽时十分警觉,甚至不让那些小家伙被人看到。只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它们变成活泼美丽的小猫时,才让它们出来活动。

生活在野外的动物对它们的后代照料得更加无微不至。虽然它们绝大多数群居生活,但是一个母亲在即将临产时,就会离开它的伙伴,独自去寻找一个藏身之处。幼崽生下来之后,它还会让它们与群体隔离两三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之多。这段隔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动物种类的不同。在此期间,这位母亲还充当她儿女的保姆和帮手,它把它们藏到既安静又安全的地方,使它们免受强光和野兽的干扰。尽管这些幼崽通常天生就有已经发育得相当充分的动物能力,可以站立和行走,但它们的母亲还是那样精心地照顾它们,使它们与群体隔离,直到变得更加强壮并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为止。只有到那时,它才会将它们带回到群体中间去,让它们生活在家族中间。

不论是马、野牛、野猪、狼,还是老虎,这些高等动物的母性本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表现出来的照顾后代的方式的确令人感动。

一头野牛在她的小牛犊出生之后,会使它远离群体好几周,在此期间,它会细致入微地照顾她的幼崽。小野牛冷了,她就用前腿护着它;小野牛脏了,她耐心地把它舔干净;小野牛饿了,她用3条腿而不是4条腿站着,以便给它喂奶。就是在她把它带回群体之后,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照料它。所有雌性的四肢哺乳动物普遍如此。

有些动物并不满足于寻找一个单独的地方生下他们的后代,它们还千辛万苦地为后代准备一个安乐窝。例如,雌狼会在密林深处幽暗偏僻的地方寻觅到一个洞穴。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栖身之处,它就会在地上掏出一个洞或者在树半截的树干里筑巢,还将自己胸脯的毛拔下整齐地铺在那里,这不仅给予了幼崽安全和温暖,而且也能使它更方便地喂养幼崽。这些出生不久的小家伙仍旧闭着眼睛,听不到任何响动。在此期间,所有母狼都会主动攻击任何企图靠近它们幼崽的动物。

在家畜当中,这些母性的本能也时常会遭到破坏。母猪甚至会吞吃掉自己刚刚生出的小猪,而野母猪恰恰是最温柔、最富于爱心的母亲之一。同样,狮子如果被关在动物园的牢笼里,也会吃掉自己的幼崽。这更进一步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不受到人为的束缚时才能正常发展。

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表明,当它们的幼崽接触到外界环境时,需要特殊的帮助。当这些小家伙经历了出生的考验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能力的苏醒后,还需经过一个关键的时期,即与群体分离,并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这一阶段过去后,它们仍然需要几个月的照管、喂养和保护。

一个做了母亲的动物,在它的幼崽成长为同类中能够独立的成员期间,它不仅关心幼崽的身体需求,而且还关心其天赋本能的发展。而这些努力只有在安静和光线昏暗的场所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当一头小马驹的腿长得较有力时,它学会了识别和跟随它的母亲,其外形也更像一匹马了,但母马仍然不允许任何人接近它,直到它变成了一匹小马。同样地,母猫也不允许别人仔细观察它的幼崽,除非在它们睁开了眼睛、开始行走、变成小猫之后才行。

大自然显然极为关注动物的成长过程。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她不仅仅表现出关心它们的身体需要而且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照料之外,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ec6WPkoZa6gXVpJasSRsFXPAIOouPQnEp15/emI7UCZfpJcHY/YdEcB3jRGwHQ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