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西方学者赫根汉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文明社会的自尊心曾遭到三次思想革命的沉重打击。第一次打击来自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它证明了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来自达尔文,他的进化论指出人类并非地球的主宰,而是同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次打击来自弗洛伊德,他所建立的精神分析学无情地攻克了人类自尊的最后防线:人类的自我(ego)甚至连它本身的主宰也不是,人并不是一种理性动物。

1856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四年后,弗洛伊德全家迁往维也纳定居。1973年。17岁的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八年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是弗洛伊德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遇到了精神病学家布罗伊尔,两人合作对一名名叫安娜·欧的癔症患者进行治疗。从此,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就一发不可收拾,并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了到精神分析的研究之中。正如他后来所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嗜好,一种强烈的嗜好——用席勒的话来说,就是暴君。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暴君,并将无条件地为之服务。这个暴君就是心理学。”

1897年,弗洛伊德创立了自我分析法。对梦的解析是自我分析法的核心工作。于是三年后,《梦的解析》出版了,但并未引起重视,在其出版后的八年时间里只卖出600本左右,几乎无人关注。到了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学三论》,这本离经叛道的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无尽的批评与唾骂,整个文明世界几乎都与弗洛伊德为敌。然而,自从《梦的解析》问世以来,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就迅速发展起来,一批年轻的学者加入其中,其中就有后来的心理学大师荣格、阿德勒等人。弗洛伊德成立了精神分析小组,这个小组的讨论地点就设在他的书房。

弗洛伊德早期的论著主要是基于神经症病例的研究。到了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从哲学的高度上审视人性。192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超越快乐原则》,首次提出了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二元对立。翌年又发表了《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对教会、军队等典型的集体组成形式中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并对自我的等级进行了划分。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我》,系统地提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这是弗洛伊德对他早期提出的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划分法的修正与发展。

1925年,弗洛伊德在《自传》中总结了这一阶段的基本思想:“在我往后几年的著作中,如《超越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等,我让自己的那种由来已久的思索方式任意驰骋,并且对本能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了一番整顿的工作。我把个人的自卫本能和种族保存的本能结合起来,形成“生本能”的观念,并和默默地进行着的死亡性或破坏性的死本能相对照。一般说来,本能被认为是一种生物的反应,是为保存某一种状态以免外来的阻挠力的破坏的一种意向或冲动。本能的这种基本保存力的特征,因反复性的强迫观念而更加明显。而生命所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景象,正是生本能和死本能之间相合又相斥的结果。”

弗洛伊德一生致力于对人性进行外科手术般无情的精密解剖,面对文明世界的衣冠楚楚者对精神分析学的鄙夷与敌视,他毫不退缩,拒绝任何形式的妥协。为了真理,他冷酷无情地揭下人性最丑陋的面纱与最后一块遮羞布,以雷霆万钧之力粉碎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基石。如果说马克思勾勒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弗洛伊德则描绘出了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蓝图以及自我与本我、超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确,弗洛伊德以他那大理石般冷静的头脑,手术刀一般锋利的洞察力,对人类的心理活动作出了惊世骇俗的解释,改变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无愧为刀锋般的先知。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后世的心理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学与艺术领域。

当然,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过于“泛性”、论据不充分、难以获得实验验证、理论基础不够牢固等问题,因此在学术界一直争议很大。我们阅读本书时既不能全盘接受他的观点,也不能彻底地加以否定,应当怀着敬仰与求真的心态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其理论内容加以扬弃。

本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部最重要的著作:《超越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三部论著分别于1920、1921、1923年发表,在内容上具有的承接性,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后期的理论体系。希望此书可以将精神分析学系统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戴光年
2014年10月 MMYwuY+buxOqCwDd+41BApWHBz965m+9Og233NzcExXgFfZqVjxfRQL+vvFIZV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