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书:
李杰暗恋同班的娜娜已经很久了,却一直都没有勇气去吐露自己的心声。眼看毕业在即,如果再不表白,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决定给娜娜打个电话告白。李杰拿着电话,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犹疑着,焦虑着,思考着电话打过去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娜娜不在,她爸爸接的电话?她也正想给自己打电话?她家里来了客人,没时间和自己聊天?……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李杰终于做好了准备,颤抖着拨出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结果——娜娜关机了,李杰如释重负地笑了。
约瑟夫·R·法拉利教授认为,慢性拖延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激进型”,另一种是“逃避型”。激进型的拖延者追求压力下的刺激,逃避型的拖延者则在逃避失败。从李杰的表现来看,他无疑属于后者。他害怕自己的表白失败,害怕被拒绝,所以他宁可无限的拖延下去,所以娜娜的关机让他如释重负——我已经努力过了,是你恰好关机的。
拖延是失败最好的遮羞布,害怕失败的人也始终将拖延当作最后最好的救命稻草,这种心态就仿佛是鸦片,让人明明知道不对,却心甘情愿永远的迷醉与沉沦。
许多拖延者,之所以选择拖延,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潜力,而是因为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被评判,害怕不完美,害怕最终的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在这种恐惧与患得患失之中,他们本能地想要进行自我保护,而拖延则是最好的“保护色”。
“不是我不想做好这件事,只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要不是做某件事耽搁了,我肯定能做的更好”,“如果能早点儿动手,结果肯定不会这样糟糕”……诸如此类的抱怨,或者说是借口,在我们生活中的“出镜率”很高。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也会经常说。我们认为这些理由非常的“正当”,既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时间不够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上,也对这种拖延式的假设表示认可。
正是因为这种认可,拖延者们习惯了掩耳盗铃,习惯了自欺欺人,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世人宣告自己的“不够成功”,可以昂首挺胸地继续自己虚伪的“完美”,乐此不疲,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每一个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的人,骨子里其实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部分完美主义的思维倾向。他们追求完美,追求最好,不能容忍自己的身上存在任何的瑕疵,这种“洁癖”让他们患得患失,让他们害怕面对最后的结果,让他们对不完美充满了恐惧。若是努力之后的“最佳”表现得不到期待中的认同,对他们来说简直比天崩地裂还要可怕。
对他们来说,与其接受这样的不完美,还不如永远都不做到“最佳”:
乔治·弗朗索瓦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编剧。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世界名校,在校期间便才华横溢,耀眼夺目,他驾驭文字与情节的能力曾经让无数业界人士感到由衷的敬佩与赞叹。毕业之后,乔治头上的光芒并没有褪色,反而更加的耀眼。他进入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影视公司工作,他写的东西被老板格外的看重。
乔治,永远都是那么的优秀,优秀的让他无法容忍一丝一毫的不完美,但这种“苛求”,却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扰。慢慢的他开始越来越注重剧本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他希望自己的剧本是出色的,是无可挑剔的。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每天都在加班,每天都殚精竭虑,熬夜是一定的,通宵是经常的。然而,这样辛苦的付出,却没有给乔治带来他想要的结果。为了剧本忙得昏天暗地的他,其实每天真正写出的东西非常的少,少的令他自己都感到羞愧。
忙着忙着忙着,乔治虽然每天都在忙这个剧本,可是进展却十分缓慢,因为他每写出一点,都不是很满意,都要撕掉重写。等到公司要求他交剧本的时候,他手中有的却是一叠叠空白的稿纸。即便不是,也是一叠叠潦草的、敷衍的“著作”。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公司再也无法容忍乔治的“不负责任”,果断地将他开除了。
乔治是不负责任吗?不,相反,他是“太负责任”了!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誉,渴望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他害怕犯错误,害怕别人说他平庸,害怕别人否定他的优秀,因为害怕,所以他选择了拖延,这无疑是最好的借口。
许多害怕犯错误的拖延者都存在这样一种奇怪的认知:优秀的人就应该永远都是出色的,永远都能够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或者表现得不够出色,那就是无能。
这种认知无疑是有失偏颇的,但在完美主义者眼中却是理所当然的。表现,便是他们评判自身价值与能力的唯一方式。表现的好,能力就强,自我价值就高,相反,表现的不好,犯了错误,能力就不强,自我价值也就不高。
乔治实际上便是这样一个人,他害怕犯错误,是因为害怕别人因此看轻他的能力,害怕别人因此认为他是无能的。正是出于这种害怕,他宁可选择被误解,选择拖沓,甚至选择面对自己无法承受的灾难性后果,这一点,委实令人扼腕。
“要么拥有全部,要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拖延完美主义者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不完美、犯错误对他们来说就等同于自我毁灭,所以为了“活的更好”,他们宁可欢欢乐乐的用拖延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将自己圈禁在其中,永远都不出来。
爱“美”之心,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也并不是一种错误,然而,当这种追求变的畸形,变的偏颇,变的伤人,变的让人恐惧与害怕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完美”的将之放弃呢?自欺欺人总是一种虚妄,拖延给我们带来的“完美”实际上却是一种更深刻的“不完美”,是一种病,我们必须警惕。
心理诊断书:
又迟到了!辛林内心哀叹了一声,看着脸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的张总,她赶紧解释:“张总,我不是故意的,路上堵车堵得太厉害了,我……”话没说完,张总就挥手打断了他:“行了,这个月你已经堵了六次车,停了三回表了,我不想听这个。现在,你给我解释解释,你为什么没去超越集团?你知不知道这次合作对公司非常的重要?!”糟了!经理的咆哮让辛林心里一激灵,这才想起昨天张总交代自己送一份企划案到超越集团,自己给忘了。“张总,我……我……昨天我奶奶出车祸了,我……”辛林顺嘴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你有几个奶奶?上周你不是请假去给你奶奶奔丧了吗?”张总脸色铁青,辛林哑口无言……
现实生活中,辛林从来都不是个例,像辛林一样的人还有着千千万万。上班迟到了?不怕!堵车了,表停了,扶老奶奶过马路了!投资失败?这能怪我吗?要怪只能怪我的对手太聪明!什么?企划案做的一塌糊涂?没办法,团队中的其他人太不给力了……“栉风沐雨”多年,我们找借口的技术已经练的炉火纯青,无论任何时候,无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我们总能给自己找一个正当的不能再正当的理由,遮掩过去。好吧,即便我们找不到理由,但百度一下,无数的借口就会乖乖的站出来,供你挑选。
看起来,我们似乎胜利了,上司拿我们毫无办法,对手冲我们咧嘴憨笑,我们自己也幸运地躲过一劫,看起来皆大欢喜。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自以为得计,自以为胜利,但却不知道我们敷衍的不是上司,而是我们自己,拖延的不是公司,而是我们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跑的长了,跑的久了,难免会懈怠与疲倦,这个时候,找个理由,让自己休息一下、放松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情。借口人人可以找,人人都在找,偶尔找一找也的确无伤大雅。但是,当找借口已经不是我们生活的一种“调味品”,而是变成了“主食”,当找借口成为了一种习惯,偶尔的休息成为了习惯性的驻留,人生的长跑该如何继续?我们有千千万万个理由不再迈步,不是吗?
看看吧,“我需要时间准备,那样工作会完成的更好”,“今天是周五,就算我交了报表,老板也要周一才能看到,为什么不周一再交呢?”“赶稿?上帝,你有没有搞错,周末是休息的时间!”“这件事很简单,一天就能搞定,公司给我十天时间,太充裕了,先干点儿别的。”“时机还不到,再等等。”“哦,不,我太累了,不在状态”……
这些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类似的借口我们找过一堆又一堆,它们看起来是如此的冠冕堂皇,但再堂皇的理由也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在拖延!
既然事情一天就能完成,为什么不完成了再做其他事情?时机是什么?准备要做的多充分?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在状态”?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我们就是不想也不愿意马上做这件事!我们在拖!
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迁延到明朝,需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件事最容易做到并且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话,那么这件事绝对是找借口。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总是有意或无意的用借口来自我安慰,来掩盖失误,来拖延做事,来……殊不知,我们在拖延的其实是自己的步伐,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精彩,自己的爱情:
王峰今年32岁,供职于某大型国企,事业稳定,薪酬不低,交友广阔,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还没有结婚。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王峰已经有女朋友了,两个人好得蜜里调油,就等着到时候去领结婚证了。
王峰很爱自己的女友琳达,他希望琳达能永远快乐幸福。这天,王峰正在上班,突然接到琳达的电话:“亲爱的,下周一我妹妹过生日,你也知道,我正在外面出差,等我回去再买礼物肯定就来不及了,你帮我买一件吧。我相信你的眼光,你挑的礼物一定是最好的。”
挂掉琳达的电话后,王峰对于女朋友的托付自然非常重视。他关了电脑,准备出门,突然想起今天才周二,离下周一还有六天,买礼物的时间大大的有,不必急于一时,周四的时候公司要开例会,我还是先把报表做出来吧。于是,他打开电脑,先把报表做了出来。
忙忙碌碌了两天,周四下午开完会,心情不错的王峰决定下班之后就去买礼物。可是,下班的时候,一个要好的同事约他一起去吃饭。王峰心想,礼物什么时候都能买,同事的面子不能不给,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和同事吃饭去了。
眨眼间,到了星期六,礼物连个影子都还没有,王峰却一点都不着急。不就是买个东西嘛,分分钟就能搞定,好不容易放假了,先玩一天再说。
周日了,王峰去买礼物了,可是在商场转了一圈之后,他又气馁了,要挑什么礼物呢?琳达相信我的眼光,我一定不能让她失望。要是我挑选的礼物不够好,琳达会不会生气,会不会……王峰突然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半天之后,他决定,今天好好思考,明天再买,反正琳达妹妹的生日Party在晚上,还来得及。
周一晚上,王峰假装生病,不敢和琳达见面,因为,他没有买礼物!三个月后,琳达和王峰分手了。
王峰的爱情童话终究走向了毁灭,为什么?因为他的拖延!他的借口太多了,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的借口,开会、同事请吃饭、周末要休息,这些理由多么的充足啊!
借口到处都有,它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想找,它绝对无穷无尽。人们常说,“你撒下一个谎,却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这个谎言。”其实,借口也是一样的。你找一个借口,后面就跟着一堆借口。
然而,每一个借口都是毒品,吸了第一口就想着第二口,戒都戒不掉,吸的多了,会让人忍不住沉沦,而沉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是爱情,如王峰,也可能是亲情,是事业,是成功,是责任……代价是如此的沉重,沉重的令我们难以接受,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抢着去付?从现在起,不要再找借口,不要再拖延,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