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齐策一

靖郭君将城薛

【原典】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 ,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注释】

①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小吏。

②趋:小步快走,古时臣下面见君主的一种礼节。

③阴:通“荫”,庇护。

【译文】

靖郭君田婴想要在薛邑修筑城墙,很多门客都来劝阻。靖郭君告诉主管传达的小吏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我只请求说三个字而已!多说一个字,就愿意收烹煮之刑。”靖郭君于是召见了他。门客快步走进来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说:“你留下把话说完。”门客说:“我不敢用性命来开玩笑。”靖郭君说:“我不怪罪你,您继续说下去。”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钓不上它,一旦离开了水,小小的蚂蚁、蝼蛄都可以戏弄它。如今的齐国就像是您的水。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薛邑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失掉了齐国,就算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靖郭君说:“好。”于是下令停止修筑薛邑的城墙。

靖郭君善齐貌辨

【原典】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 ,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 ,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注释】

①士尉:人名,齐国人,靖郭君的门客。证:通“诤”,规劝。

②刬(chǎn):通“铲”,铲除,消灭。

③慊(qiè):满意。

【译文】

靖郭君很欣赏齐貌辨。齐貌辨的为人有不少小毛病,门客们都不喜欢他。有个叫士尉的人因此去劝说靖郭君,靖郭君没有听劝,士尉就告辞而去。孟尝君也在私下劝谏齐貌辨,靖郭君十分生气地说:“即使铲除你们这类人,毁掉我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都不会拒绝去做。”于是安排齐貌辨在上等的客舍居住,派自己的长子侍奉他,早晚给他送去美食。

【原典】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译文】

几年以后,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靖郭君和齐宣王的关系不融洽,只好辞别齐宣王回答自己的封地薛地去,齐貌辨也跟他一起回去。没多久,齐貌辨辞别靖郭君,打算回到齐国去拜见齐宣王。靖郭君说:“齐宣王很不喜欢我,您去那里一定会丢掉性命!”齐貌辨说:“我本来就没有打算挥着回来,请一定让我去。”靖郭君没能阻止他。

【原典】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 。’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 ,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注释】

①郊师:人名,卫姬的儿子,齐宣王的庶弟。

②昭阳:人名,楚国将领,曾任楚大司马。

③一:乃,竟然。

【译文】

齐貌辨到了齐国都城,齐宣王听到这个消息,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后,宣王说:“你是靖郭君信任并十分宠爱的人吧!”齐貌辨回答说:“宠爱倒是有的,听信可谈不上。当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的相貌不像仁义的人,脸颊过长,眼光无神,像这种人是不会通情达理的。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效师为太子。’靖郭君听了竟然哭着对我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靖郭君听了我的话,那么他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这是其一。靖郭君到了薛地后,楚将昭阳请求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我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宣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我怎么对先王说!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么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呢?’又不肯接受我的意见。这是其二。”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的神情变了,说:“靖郭君对待我,竟然到如此的地步吗?我太年轻了,丝毫不了解这些情况。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可以。”

【原典】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带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译文】

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赏赐给他的衣服帽子,佩带着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效外去迎接他,看见他就哭了。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相国。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七天以后,又称病坚决要求辞去相位,三天以后齐宣王才同意。

【原典】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译文】

在这个时候,靖郭君才可以说自己善于发现人才了。能够了解人才,所以即使有人非议某个有才能的人,他也毫不动摇。这就是齐貌辨把生死置之度外、乐于救他的忧患、急于赴他的危难的原因。

田忌为齐将

【原典】

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 。孙子谓田忌曰 :“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于老弱守于任 。主者,循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 ,军重踵高宛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

【注释】

①庞涓:人名,魏国大将。

②孙子:即孙膑,齐国人,田忌的军师。

③罢弊:同“疲惫”。任:地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④天唐:地名,齐邑,即高唐,在今山东高唐东北。

⑤重:辎(zī)重,指武器粮饷。高宛:地名,在今山东邹平东北。

⑥雍门:齐都的西门,在今山东临淄县北。

【译文】

田忌担任齐国军队的将领,俘虏了魏太子申,擒获了魏将庞涓。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打算做一番大事业吗?”田忌说:“该怎么做呢?”孙膑说:“将军最好是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守住任地关塞。任地道路狭窄,车辆只能碰撞摩擦才能通过。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把守住任,定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然后,将军背靠太山,左有济水,右有天唐,把军中辎重运到高宛,只需轻车和精锐的骑兵冲进雍门。如果这样做,齐国的君主就可以被将军掌握,而成侯邹忌必定逃跑。否则,将军就再也回不了齐国了。”田忌没有听从,果然没能回到齐国。

邹忌修八尺有余

【原典】

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体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注释】

①修:长,此处指身长。尺:指周尺,一尺约为20厘米。

②昳丽:神采焕发,容貌美丽。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长得英姿勃发,容貌光彩照人。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更好看?”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公漂亮,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哪一个漂亮?”小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好看?”客人回答说:“徐公比不上您漂亮!”

【原典】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对着镜子照了照,更觉得相差很远。晚上趟在床上反复思考这件事,认为:“我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啊!”

【原典】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注释】

①面刺:当面指责、指斥。

【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自知确实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想有求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齐威王说:“好。”于是颁布一条命令:“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官吏百姓,凡是能当面指出我的错误的,授给上等封赏;能上奏章规劝我的,授给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传到我耳朵里的,授给下等奖赏!”

【原典】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命令刚刚颁布,官吏们纷纷前来提出意见,宫廷的门前和庭院就想市场和庙会那样拥挤;几个月后,只是偶尔有人来提意见;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提意见,也没有什么可以提的了。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个情况,都来朝拜齐国。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原典】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 ,与秦交和而舍 。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 ,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注释】

①章子:指齐国名将匡章。

②交和而舍:两军相对,军门称为“和”。舍:屯驻。

③候者:侦探,侦察兵。以:率领。

【译文】

秦国向韩、魏两国借道去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匡章率兵应战,齐国与秦国两军对峙而在那里驻扎军队。两国使节几次互相交往,匡章便更改了军队衣服上的标识混入秦军之中。齐国的侦察人员向齐威王报告说匡章带兵投向了秦军,齐威王没有理会。不久,侦察人员又报告说匡章带兵投降了秦军,齐威王仍然没有理会。像这样重复了三次。有关的军吏请示说:“说匡章已叛变投敌的人,都异口同声,大王为何不派兵去讨伐呢?”齐威王说:“很明显匡章不会背叛,为什么要去讨伐呢?”

【原典】

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左之母启得罪其父 ,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 。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注释】

①启:匡章母亲的名字。

②未教:没有教命,意即没有留下遗嘱。

【译文】

不久,传来消息说齐军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自称是西边的藩臣而向齐国谢罪。齐威王旁边的近臣说:“您怎么知道匡章不会叛变投敌呢?”齐威王说:“匡章的母亲启得罪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杀了他的母亲,把她埋在马棚下面。我派遣匡章领兵,勉励他说:‘您的能力很强,统领全军胜利归来,我一定为将军的母亲迁葬。’匡章说:‘我并不是不能为我母亲迁葬。我的母亲启得罪了我父亲,我父亲没有留下遗嘱就去世了。我没有得到父亲的遗训就迁葬母亲,这是对死去父亲的欺骗,所以不敢迁葬。’作为人子都不敢欺骗死去的父亲,作为人臣怎么可能去欺骗活着的君主呢?”

苏秦为赵合从

【原典】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 ,西有清河 ,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 ,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注释】

①琅邪:即琅邪山,在今山东诸城东南。

②清河:此处指济水,因水道清深而得名,是齐、赵边境界河。

③竽:乐器,笙类。瑟:乐器,似琴,古为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筑:乐器,似瑟而较大,头安弦,用竹击打。琴:乐器,古为七弦,后用七弦,长三尺六寸。走犬:指田猎活动。六博:古代一种下棋游戏。蹋踘(tājū):类似足球,以皮做成,以毛充实。

④毂击:车轴互相撞击。

【译文】

苏秦为赵国去合纵联合其他五国,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琊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面都有险塞的国家。齐国土地方圆两千里,武装士兵有数十万,粮食堆积如山。齐国战车精良,五国的援助部队,行动快如飞箭,作战声威势如雷电,解散部队疾如风雨。即使有军事活动,也不可能越过泰山,横跨清河,渡过渤海。齐都临淄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里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人,不必征发远地的兵力,驻守临淄的士卒就已经达到二十一万。临淄的百姓十分富裕殷实,人们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下棋踢球。临淄城的街道上,车辆互相碰撞,行人拥挤,挨肩擦背,把衣襟连起来就可成为帷帐,卷起袖子就可成为幕布,挥洒的汗水就像雨点,每家都非常殷富,人人意志高昂。以大王这样的贤能和齐国的强大,天下诸侯没有谁能够相比,如今您却要向西去服从秦国,我暗地里为大王感到羞愧。”

【原典】

“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

【译文】

“韩、魏两国之所以害怕秦国,是因为他们与秦国接壤。出动军队互相对抗,不到十天,胜败存亡的结局就可以决定了。韩、魏两国战胜秦国,兵力就会损失过半,国境也无法放手;如果不能战胜秦国,就会走到灭亡的边缘,这就是韩、魏两国不敢轻易与秦国开战,而容易向秦国屈服的原因。”

【原典】

“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 ,径亢父之险 ,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 ,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之少留计。”

【注释】

①阳晋:地名,卫地,在今山东省郓城西。

②亢父:地名,齐邑,在今山东省济宁南。

③恫疑虚猲:虚声恫喝他人。猲(hè):通“喝”,吓唬。

【译文】

“如今秦国进攻齐国却不是这样,背后有韩、魏两国,卫国的阳晋是必经之路,经过亢父的险路,车子不能并进,马匹不能并行,一百人守卫险要的地方,上千人也休想通过。秦国虽想深入,可是总是心有不安,担心韩、魏两国从后面袭击,所以才虚声恫喝,迟疑不敢前进,秦国不能危害齐国,这已经是十分清楚的了。不考虑秦国是不能把我们怎么样的,却只想向西屈服于秦国,这是群臣谋划的错误。现在既可以避免臣事秦国的丑名,又能获得强国的实在利益,我希望大王稍稍留心考虑一下。”

【原典】

齐王曰:“寡人不敏 ,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 ,敬奉社稷以从。”

【注释】

①敏:聪明。

②主君:指苏秦。卿大夫可称主,此时苏秦合纵诸侯,因此称为主君。

【译文】

齐宣王说:“我不够聪明,现在您把赵王的旨意告诉我,我恭敬地带领齐国服从您的指挥。”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原典】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 ,必谓:‘齐西有强赵,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地广人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 。”

【注释】

①从人:从(zòng),主张合纵的人,此处暗指苏秦。

②览:接受,采取。

【译文】

张仪为秦国策划连横,游说齐王说:“天下强国没有哪一国能超过齐国,朝廷大臣、宗室贵族势众而富有安乐,也没有那一国能超过齐国。可是,给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是一时的空论,而不顾及万世的长远利益。主张合纵政策的人游说大王,一定会说:‘齐国西面有强大的赵国,南面有韩国、魏国,是一个背靠大海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将不能把齐国怎么样。’大王接受了他的游说之辞,而不去考察它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

【原典】

“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 ,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 ,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今秦、楚嫁子取妇 ,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 ,赵入朝黾池 ,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清河,指博关 ,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

【注释】

①河漳:水名,即漳水,源出山西,至河南林县北合流,经河北大名入山东界,与卫河合流入运河。

②番(pán)吾:地名,赵邑,在今河北磁县境内。

③取:通“娶”。

④河外:地名,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地区。

⑤黾(miǎn)池:地名,秦邑,在今河南渑池县西。

⑥博关:关名,在今山东博平西北。

⑦即墨:地名,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译文】

“主张合纵联盟的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无不宣传合纵是可行的。我听说,齐国与鲁国三次交战,鲁国虽三次取胜,可是鲁国却处境危险,随后就灭亡了,虽然名义上胜利了,却得了一个灭亡的实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如今赵国跟秦国相比,就相当于鲁国跟齐国。秦、赵两国战于黄河,漳水之间,赵国两战两胜秦国。战于番吾山下,又是两次都战胜秦国。赵国四次作战之后,损兵数十万,仅仅保住国都邯郸,即使有战胜秦国的虚名,可是国家却遭到了严重的损伤。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如今秦国嫁女,楚国娶妇,两国已结为兄弟友好之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邑池朝拜秦国,献出河间的土地侍奉秦国。大王如果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迫使韩、魏两国从南面进攻齐国,发动赵国的全部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而临淄、即墨就不会为大王所有了。齐国一旦遭到进攻,即使想要侍奉秦国,也就不可能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些事!”

【原典】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译文】

齐王说:“齐国地处边远鄙陋的地方,居住在东海之上,从来也不懂得如何为国家的长远利益深谋远虑,如今有幸得到贵客的教导,我愿意用整个国家来侍候秦国。”于是向秦国献出了三百里盛产鱼盐的领地。 95kpRbVNWGYjqwV8xyRvWWMmOAhngYpQi6E+iZtKWnLiBIFNKBYxGodf/S+W0J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