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秦策五

谓秦王曰

【原典】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注释】

①卑畜韩:认为韩国卑贱如牲畜,意即不以礼相待。

【译文】

有人对秦王说:“我不明白大王为什么要轻视齐、楚,轻慢韩国。我听说,王者出兵取胜而不骄傲,霸主主持盟约而不暴躁。战胜了不骄傲,所以能使诸侯诚服;主盟而不暴躁,所以能使盟国顺从。如今大王您重视拉拢魏、赵,轻易地失掉齐国,这就是因为骄傲;在宜阳打了胜仗,不顾楚国的邦交,这就是暴躁。骄傲、暴躁不是王者和霸主所应有的风范,我私下里为大王考虑,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原典】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 ,为黄池之遇 ,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 ;梁君伐楚胜齐 ,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注释】

①智伯瑶:人名,一作“知伯”,春秋末期人,晋国六卿之一。残:消灭。范:人名,范吉射,即昭子,晋国六卿之一。中行:人名,中行寅,即文子,晋国六卿之一。

②艾陵: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③黄池: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

④干隧:地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北四十里阳山下。

⑤梁君:指梁惠王。

【译文】

“《诗经》上说:‘开始都很好,但很少有良好的结尾的。’所以先王看重的就是有始有终。为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瑶灭掉范氏、中行氏,围逼赵都晋阳,最终失败,被赵、魏、韩三国所耻笑;吴王夫差囚困越王勾践于会稽山,又在艾陵战胜齐国,召集黄池盟会,对宋国无礼,最终被勾践制服,死在干隧;梁惠王进攻楚国,战胜齐国,制服了赵、韩两国的兵力,率领泗上十二诸侯,在孟津朝拜周天子,但后来太子申战死,只好戴上布冠向齐国屈服。智伯瑶、吴王夫差、梁惠王三人并不是没有战功,但都只能善始而不能善终啊!”

【原典】

“今王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塞阳侯 ,取黄棘 ,而韩、楚之兵不敢进。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王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王为吴、智之事也。”

【注释】

①阳侯:要塞名,在今山东沂水南。

②黄棘:地名,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北,秦昭王与楚怀王曾经在此会盟。

【译文】

“如今大王攻破宜阳,占领三川,使得天下策士不敢开口议论;隔绝诸侯的联系,改变了东、西两周的疆界,使诸侯不敢到边塞去交往;又堵塞了阳侯隘口,夺取了黄棘,使韩、楚的军队不敢前进。大王如果能坚持到底,那么淡忘不愁没有第四个统一天下的帝王,不用担心没有第六个霸主。大王不能善始善终,就会产生走向灭亡的祸患,我担心诸侯的君主和黄河济水一带的有识之士会使大王步夫差、智伯瑶的后尘。”

【原典】

“诗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 ,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注释】

①诗云:“诗”当作“语”,意即相传的古语。

②铄(shuò):削弱。

【译文】

“古语说:‘走一百里路,走到九十里也只算到了一半。’这是说最后一段路程是很难走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以我的心意去揣摩,天下的事情,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攻打秦国。为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秦国援助魏国抵抗楚国,楚国援助韩国抵抗秦国秦。四国势均力敌,不敢再轻易开战。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说,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的支持,谁就能攻打秦国。秦国拉拢宋、齐两国,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楚国就会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楚国先得到齐、宋的援助,魏国就会被削弱,魏国削弱了,秦国就会陷入孤立而受到打击。如果按这个办法去做,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被天下人所耻笑。”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原典】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见秦质子异人 ,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注释】

①濮阳:地名,卫国都城,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吕不韦:翟阳大商人,后因助秦庄襄王继位,封文信侯。贾(gǔ):做买卖。

②质子:作人质的王子。异人:秦孝文王子,时在赵国做人质,后即位为庄襄王。

③泽:利益。遗世:流传后世。

【译文】

濮阳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后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问:“做珠宝生意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又问:“拥立国君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无数。”吕不韦说:“如今努力耕田劳动,还不能丰衣足食;如果拥立君主,利益就可以流传后世。我愿意去做这件事。”

【原典】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扅城 。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 ,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 ,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注释】

①扅(yí)城:地名,即聊城,在今山东聊城西北十五里。

②子傒:人名,孝文王长子,异人的异母弟。

③倍约:违背信约。倍:通“背”。

【译文】

秦国公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住在聊城。吕不韦就去向异人游说说:“子傒具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又有母亲在宫中做后盾。您现在在宫中既没有母亲相助,又寄居在不可测度的赵国,一旦秦、赵背弃盟约,您将会一文不值。如果您假如能听从我的计划,要求回国,就能有掌握秦国大权的机会。我为您去秦国活动一下,秦王一定会派人来接您回去。”

【原典】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 。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 ,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 ,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 。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 ,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 ,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二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 。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注释】

①太子:即子傒。

②春秋高:指年岁大,年老。

③用事:即位治理国家政事。

④朝生:指朝生夕落的槿花。

⑤太山:即泰山。四维:四角。

⑥避席:离开座位而起来,表示对人恭敬。

⑦生蓬蒿:意即无人行走,比喻门庭冷落。

【译文】

于是他游说秦王后的弟弟阳泉君说:“您已经犯了死罪。您知道吗?您手下的人都身居高官显位,太子门下却没有有地位的人。您的仓库收藏了许多珍珠宝玉;马房里畜满骏马,后宫中尽是隹丽美女。秦王年事已高,一旦死去,太子继位,您的处境就会非常危险,性命将会不保。有一个办法可以使您永保富贵,安如泰山,绝对没有危亡的祸患。”阳泉君离开座位恭敬地说,愿听听您的高见。吕不韦说:“秦王年迈,王后没有儿子。太子子傒有继承王位的条件,丞相杜仓又辅佐他。秦王一旦死去,子傒继位,杜仓执政,王后的门庭必然会冷落。公子异人是贤能的人材,作为人质被遗弃在赵国,在宫中没有母亲相助,他引颈向西边遥望,希望能够回国。王后真能请求立他为太子,那么公子异人就是本没有国而有了国,王后本没有儿子而有了儿子了。”阳泉君说:“是这样的。”于是进宫游说王后,王后于是请求赵国放异人回国。

【原典】

赵未之遗,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 。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 ,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 ,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 ,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注释】

①子之:以异人为子。之:指代异人。

②留计:延缓攻赵的计划。

③倍:通“背”,背弃。畔:通“叛”,违背,叛离。

④晏驾:对天子死的避讳说法。

【译文】

赵国还没有放回公子异人的时候,吕不韦游说赵王说:“公子异人是秦王宠爱的公子,在宫中没有母亲,王后想让他做自己的儿子。如果秦王想进攻赵国,不会因为公子在赵国而不行动,那您只是守住一个不起作用的人质罢了。如果让公子异子回国做太子,赵国再用厚重的礼物送行,他一定不会忘记赵国的恩情,这是用恩德来联系。秦王年老,一旦驾崩,只有公子异人才能使秦、赵两国结为友好。”赵王于是送异人回国。

【原典】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 ,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 ,赵之豪杰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如楚。”立以为太子。

【注释】

①高其知:认为异人智慧高。高:在这里用作意动词,认为。

②轫(rèn)车:停车,指作为人质的事。轫:阻止车轮滚动的木头。

【译文】

异人回到秦国,吕不韦让他穿上楚国的服装去见王后。王后见了很喜欢他的打扮,认为他的智慧很高,说:“我是楚国人。”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把他的名字改为为“楚”。秦王要他诵读经书,子楚说:“我从小被遗弃在外,没有老师的教诲,不懂得念书。”秦王于是作罢,把他留在宫内。吕不韦私下对秦王说:“陛下曾经在赵国居住过,赵国豪杰和您关系好的不少。如今大王回国,他们满怀希望向着西方仰望您。大王没有派遗一位使臣去慰问他们,我担心他们有怨心,使边境局势不稳。”秦王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认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王后劝说秦王立子楚为太子。秦王就召见相国对他说:“我的儿子中没有哪个比得上子楚的。”就立子楚为太子。

【原典】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 。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注释】

①蓝田:地名,在今陕西蓝田西十一里。

②致秦邑:送给秦国城邑。

【译文】

子楚即位,用吕不韦做相国,封号为文信侯,封给他蓝田等十二个县为俸禄。王后封为华阳太后,诸侯都给秦国送来土地。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原典】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 ,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 ,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 :“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注释】

①文信侯:即吕不韦。河间:地名,指漳、河之间,吕不韦封地。

②蔡泽:人名,燕国人,入秦代范雎为相。

③张唐:人名,秦国大臣,昭王时为将军。

④少庶子:官名,君侯的近臣。甘罗:甘茂之孙,吕不韦的家臣。

⑤项橐(tuó):传说中的聪明儿童。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去侍奉燕国,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就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因而请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共同攻伐赵国,以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一定要取道于赵国,赵人捉到我,可以得到一百里的封地。”文信侯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张唐。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办事三年,而太子丹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去做相国,他却推辞不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我亲自叫他走他都不肯,你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七岁时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去试一试,为什么不由分说就呵斥我呢!”

【原典】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 ,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 ,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 !”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注释】

①堕(huí):通“隳”,此处意为攻陷。

②难之:责难他。

③因:通过。孺子:童子,此处指甘罗。

【译文】

甘罗去拜见张唐说:“您的功劳和武安君比怎么样?”张唐说:“武安君屡战屡胜,不计其数;攻城掠地,不可胜数,我的功劳不如他。”甘罗问:“您果真知道功劳比不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应侯在秦国执政,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势更大?”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势大。”甘罗问:“您果真知道权势比不上文信侯的大吗?”张唐说:“是的。”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反对他,结果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应侯把武安君绞死了。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做相,而您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身死何处啊!”张唐沉吟道:“请您转告文信侯,我愿意前往。”于是让人准备车马和礼物,定下了出行的日期。甘罗对文信侯说:“请借给我五辆车子,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知赵国。”

【原典】

见赵王 ,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代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 ,与秦什一

【注释】

①赵王:即赵悼襄王,名偃,孝成王之子。

②赍(jī):以物送人。

③上谷:地名,燕地,在今河北怀来一带。

④什一:十分之一。

【译文】

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郊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您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消息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您听说张唐到燕国做相国的事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标明燕国就不敢背叛请过。秦国派张唐到燕国做相国,标明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两国互不欺骗,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两国互不欺骗,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的地盘。如今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的地盘。我将请秦国遣太子丹回国,再反过来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立刻割让五座城邑用以扩大河间的土地,秦国也送太子丹回燕国。赵国攻打燕国,夺得了上谷地区三十六县,并将十分之一的土地分给了秦国。

文信侯出走

【原典】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 ,赵以为守相 。秦下甲而攻赵。

【注释】

①司空马:人名,吕不韦的下属。

②守相:代理相国。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被逐出秦国,他的下属司空马逃到了赵国,赵国任命他为代理相国。这是秦国出兵准备攻打赵国。

【原典】

司空马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 ,习秦事。今大王使臣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赵孰与秦大?”曰:“不如。”“民孰与之众?”曰:“不如。”“金钱粟孰与之富?”曰:“弗如。”“国孰与之治?”曰:“不如。”“相孰与之贤?”曰:“不如。”“将孰与之武?”曰:“不如。”“律令孰与之明?”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

【注释】

①尚书:官名,秦国相国的属官,主管文书。

【译文】

司空马游说赵王说:“文信侯做秦国的丞相时,我在他手下做尚书,熟悉秦国的情况。现在大王让我担任代理相国,我也要熟悉赵国的情况。请让我假设现在秦、赵两国要交战,我们亲自去观察,到底谁能取胜。您看赵国和秦国哪个大?”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大。”他又问:“哪一国人民众多?”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人多。”又问:“金钱、粟米哪一国富有?”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富有。”又问:“哪一国治理得好?”回答说:“赵国比不上秦国。”又问:“哪一国的丞相贤能?”赵王说:“赵国的丞相不如秦国的贤能。”又问:“哪一国的将军指挥高明?”赵王说:“赵国的将军不如秦国的高明。”又问:“哪一国的法令严明?”赵王说:“赵国的法令不如秦国的严明。”司空马说:“这么说来,大王的国家,哪一点儿都比不上秦国,大王的国家便要灭亡了。”

【原典】

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国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译文】

赵王说:“您不认为赵国地远,能毫无保留地教导我治国方略,我愿意听取您的意见。”司空马说:“大王可以分割出赵国一半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不需要动用武力就可以得到半个赵国,秦王一定非常高兴。秦国担心赵国境内有守卫的将士,外有诸侯的救援,必然会立刻接受割地。秦国接受了赵国的割地,就会撤军,赵国守住了一半的国土可以存在下去。秦国得到半个赵国自然会更加强大,崤山以东各诸侯必然担心害怕;赵国处境危险,诸侯一定会很恐惧,一恐惧就会来援救赵国,这样,合纵抗秦的事情就会成功了。我请求为大王去联络合纵联盟。如果合纵联盟的事办成了,那大王虽然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崤山以东诸侯的支持去合纵抗秦的,秦国也就不难被击败了。”

【原典】

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 ,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注释】

①:刀笔:指刀笔吏。古代在竹木简上记事,有错误就用刀削去,所以称为刀笔。

【译文】

赵王说:“前些时候,秦国发兵攻打赵国,我们割让了河间十二县去贿赂他们,虽然土地减少了,兵力削弱了,最终还是免不了遭到秦国的战祸。现在又要割让半个地赵国去增强秦国,我们更没有能力继续下去,眼看就要灭亡了。希望您重新考虑。”司空马说:“我年轻的时候,在秦国做过办理文书的小吏而担任过小官,从来也没有做过军事将领,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与秦军抗战。”赵王没有任命司空马做将领。司空马说:“我向大王献上这个不智的计谋,大王不采纳,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侍奉大王的了,请求允许我离开赵国。”

【原典】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 。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 ,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注释】

①平原:津渡名,渡口,战国时为齐国之西境,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②武安君:即李牧,赵国将领。

【译文】

司空马被迫离开赵国后,经过平原津。平原津的县令郭遗前去看望慰劳,问他:“秦国已经进攻赵国,有贵客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司空马告诉他自己为赵王献计却未被采纳,赵国必将灭亡。平原令说:“根据贵客的预测,赵国将会在什么时候灭亡呢?”司空马说:“如果赵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一年就会灭亡;如果杀了武安君,不会超过半年就会灭亡。赵国大臣中有一个叫韩仓的,他善于阿谀奉承,迎合赵王,赵王和他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嫉妒有才能的人又谗害功臣。现在赵国处在即将亡国的危急时刻,赵王必然会听从韩仓的谗言,这样武安君一定会被杀死。”

【原典】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 ,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梱 ,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

【注释】

①繓(zuǒ):李牧名。

②梱(yīn):门轴。

【译文】

韩仓果真用谗言中伤李牧,赵王就派人代理李牧的将军职务。当武安君李牧被调回到朝廷后,赵王让韩仓去责备武安君,韩仓说:“将军打了胜仗,大王给你敬酒。将军给大王祝酒时手里却紧握着一把匕首,依法应当处死。”武安君说:“我的胳膊有病无法伸直,身子虽然高达但手臂缩短了,不能碰到地面,这样拜问大王的起居是很不恭敬的,担心在大王面前犯下死罪,所以让工人做了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大王如果不相信,请让我拿出来给您看一看。”于是他伸出胳膊给韩仓看,样子非常像门轴,用布缠着。武安君说:“请您进宫说明这些情况。”

【原典】

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甚疾,出棘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译文】

韩仓说:“我接受大王的命令,要赐将军一死,不能赦免。我不敢去替您说话。”武安君只得面向北拜了两拜,以谢大王赐死之恩。抽出宝剑,准备自杀,他说:“做人臣的不能在宫中自杀。”于是穿过司马门,脚步更快乐,径直走出了棘门。右手举起宝剑准备自刎,可是因为胳膊弯曲,剑刃割不着脖子,于是他口衔宝剑的尖端,对着柱子就自杀了。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原典】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 ,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注释】

①嗟嗞:叹息声。

【译文】

平原县令郭遗见到他的朋友时,为司空马叹息说:“唉!司空马!”他又认为司空马被秦国逐出来,并不是他没有才智;他离开赵国,也不是他没有出息。赵国不任用司空马而最终使国家灭亡。国家之所以灭亡,不是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贤人没有受到器重啊。

四国为一

【原典】

四国为一 ,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 :“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注释】

①四国:即下文所说的荆、吴、燕、代四国。

②姚贾:人名,魏国人,曾仕赵,始皇时仕秦。

【译文】

燕、赵、吴、楚四国联合准备攻打秦国。秦王政召集群臣和六十位宾客,问他们道:“燕、赵、吴、楚四国组成联合阵线,企图对付秦国,我在国内财力困乏,在国外则百姓的力量耗损,对四国联军的进攻应当怎么应对呢?”群臣中无人回答。只有姚贾回答说:“我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可以消除他们攻秦的念头,制止他们联合出兵攻秦。”于是秦王就给了姚贾一百辆战车,一千斤黄金,让他穿戴上自己的衣冠,佩戴上自己的宝剑。姚贾辞别秦王,游说四国,终于打消了四国攻秦的念头,制止了他们出兵,并和他们结成友邦,姚贾才回报秦王。秦王非常高兴,封给他一千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

【原典】

韩非短之 ,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 ,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注释】

①短:诽谤。

②吴:此指越,越灭吴,故此以吴代越。

【译文】

韩非诽谤他说:“姚贾拿着珍贵的物品,往南出访到楚国、吴国,往北出使到燕国、代国,期间共经过了整整三年时间,四国的盟约未必真正联合成功了,但带去的珍宝几乎耗尽,这是利用大王的权势、国家的珍宝,在国外和诸侯私自结交,希望大王明察。况且姚贾是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经在魏国作过盗贼,在赵国做官时又曾被驱逐出境。用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来谋商国家大事,恐怕不是鼓励群臣的好办法。”

【原典】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之。”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 。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 ?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注释】

①妃:匹配,这里是配偶的意思。

②尚焉之:还能到哪里去呢?之:到……去。

【译文】

秦王召见姚贾问道:“我听说你用我的财物去私交四国诸侯,有这回事呢?”姚贾回答说:“有。”秦王说:“那你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姚贾回答说:“曾参孝顺他的父母,全天下的父母都愿意让他做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对他的君王尽忠,全天下的君主都愿意让他做自己的臣子;女子善于手工,全天下的男人都愿意让她做自己的妻子。现在我忠于大王却得不到信任。我不到四国,还能到哪里去呢?假使我不忠于大王,四国的君王怎么会信任我呢?夏桀听信谗言而杀死他的良将,商纣听信谗言而杀掉他的忠臣,终于导致身死国亡,现在大王如果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人为您效忠了。”

【原典】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 ,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不雠庸 ,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 ,鲁之免囚 ,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 ,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注释】

①太公望:指姜尚,周开国功臣,后封于齐。

②棘津:地名,在今山东日照县。雠:出售。庸:受雇,出卖劳力。

③南阳:地名,在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水以北一带。弊幽:隐身苟活而不为人知。弊:通“蔽”。幽:即隐。

④鲁之免囚:齐国内乱,管仲奉公子纠之命奔鲁,后公子小白入齐,子纠被杀,管仲请囚以谢罪,故称“鲁之免囚”。

⑤百里奚:人名,春秋时虞国人。

⑥穆公:即秦穆公。

⑦咫尺之功:意思是功劳小。周时八寸为一咫。

【译文】

秦王说:“你是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姚贾说:“太公望,在东海之滨是被老婆赶出家门的男子汉,在朝歌时曾是连肉都卖不出去的屠夫,在子良手下办事被赶走,在棘津时连出卖劳力都没有人雇佣,但周文王却任用他统一了天下。管仲,是齐国边远地区的小商贩,在南阳时隐身苟活,在鲁国时又是一个被赦免的囚犯,但齐桓公用他而成为霸主。百里奚,是虞国的乞丐,被人用五张羊皮转卖到秦国,然而秦穆公用他竟使西戎各国都来朝拜。晋文公任用中山的小偷,却取得了濮城之战的胜利。这四个人都有忍受过耻辱,让天下人看不起,然而英明的君主用了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可以为国立功。假使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的隐士,人君怎门能任用他们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看他们的污点,不听他们的谬论,主要看他能否为自己所用。只要可以使国家安定,就不听外边对他的诽谤;即使有高出世人的名声,要是没有建立尺寸功劳,也不予以赏赐。所以群臣们就没人敢不建立功劳而向君王索取奖赏了。”

【原典】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译文】

秦王说:“您说得对。”于是仍然任用姚贾并杀掉了韩非。 7fFqlMtVqSdIxbcfgehaVmd5f6h0Eg6MJThhs5d/gNyPOUyLZensqqf5dockOz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