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②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③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行云潭影日悠悠④,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⑤今何在?槛⑥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①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②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③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④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⑤帝子:指滕王。
⑥槛:栏杆。
解读
开篇点题,从空间角度构定滕王阁临江而建的高远气势。次句笔意突转,想到当年建阁之人的豪华场景已经消逝,从“罢歌舞”的时间意识发出浓厚的历史感慨,在闲云潭影中,日复一日,物换星移,因而发出帝子何在、长江空流的感叹。诗中融滕王阁景象与对滕王的怀念于一体,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城阙辅三秦①,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④,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项羽灭秦后,将秦分为雍、塞、翟三国,称为三秦。
②五津:长江自湔堰至犍为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渡口,合称五津,这是指杜少府所要前往的蜀地。
③宦游人:为仕宦而离家外出的人。
④歧路:岔路。指分手处。
解读
这首诗是送别佳作,也是王勃的代表作,可能是他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写的。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