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四级汉译英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一.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同学们刚刚接触汉译英的时候,最担心的往往是哪个字不会翻译。然而,汉字并不是汉译英的全部内容,在解决了不熟悉的词之后,很多同学会依据原文语序进行翻译,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完全不符合英文语法。有的时候,即使学生没有不会翻译的词,由于不能按照英文的句法合理组织句子,也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表达原文的意思。所以,好的汉英译者往往对原文的意思进行加工、处理,再重新组织为英文句子,即从宏观上把握翻译的方向,然后再对原文细节的部分进行翻译。所以,要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句子的处理——四级翻译的着眼点

根据上面提到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我们先对汉语和英语的句子加以对比,了解彼此之间的异同,帮助同学们能够顺利地将中文的句子转换为英文的结构。只有这二者有效地进行转换,才能把我们的词语进行有意义地排列,用正确的句子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含义。

汉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隐性的,即表示二者关系的连接词很少出现或不出现(这里只是说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体现为意合(parataxis),即句与句之间是依靠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以组合的。

汉语的一个句子并不是只说明一方面内容的,汉语句子的内部联系没有那么严格。因此,从句子的结构看,汉语可以在一句话中出现多个主语,这多个主语又可以带自己各自的谓语动词,而这种现象在英语中一般是不允许的。英语的一个句子只是为了说明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一般来讲,英语的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当要提到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另起一句话。

英语除了上述现象之外,一般句与句之间、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联系是显性的,即一些连接性的词语会出现,体现为形合(hypotaxis)。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一下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才能组织正确的英语句子,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句子。

1.1 英语基本句式结构

主+系+表

此句型结构中谓语动词是系动词,后接表语,构成系表结构,系动词可分为四类:1.系动词be;2.感官动词look, seem, appear, feel, smell, sound, taste等;3.表示变化的动词become, get, grow, turn, come(变得),fall(变成),keep, hold, remain, stand, stay(保持)等;4.某些能接表语的特殊动词,例如prove(tobe),turnout(tobe)。

表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介词或介宾词组、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名词化的形容词(the+adj)、动词不定式和句子来充当(由句子充当表语,即表语从句)。

My sister is a teacher.

Her dream finally came true.

Such a result seems so exciting.

The baby fell asleep quickly in her arms.

All their efforts turned out(to be)a failure.

Among all the feelings of mankind, love is probably the noblest.

One of the most disgusting traits of human beings is to blame their failure on others.

The wisdom of prolonging life remains in question when considering the already massive global population.

The importance of washing hands before a meal is that it prevents infection.

主+谓(不及物动词)

The substance does not dissolve in water whether heated or not.

此句中谓语动词由不及物动词dissolve充当。

主+谓(及物动词)+宾(SVO)(我们进行句法分析的基础)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

Through the project, many people have received training and decided to set up their own business(决定自己创业).

此句中出现两个谓语动词have received和(have)decided,都为及物动词,后面分别带了自己的宾语training和to set up their own business.

主+谓(及物动词)+间接宾语(指人)+直接宾语(指物)

She teaches us English.(us是间接宾语,English是直接宾语)

Wealth can buy us some material things but cannot bring us everything.

主+谓(及物动词)+宾+补足语

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之间的关系就仿佛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宾语往往可以看作是宾语补足语的逻辑上的主语。宾语补足语可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不定式(有时动词不定式符号to可以省略)、分词或介词短语充当。

I can smell trouble coming.(现在分词coming充当宾语补足语)

They felt it their duty to help people in trouble.(名词their duty做了宾语补足语)

She had her cellphone stolen when she was shopping.(过去分词stolen充当宾语补足语)

Suddenly we felt the atmosphere grow tense!(省略了to的动词不定式充当宾语补足语)

When he came to, he found himself lying in a stranger's room(躺在一个陌生人的房间里).(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现在分词充当宾语补足语)

The news of her safe arrival set my mind at rest.(介宾词组at rest充当宾语补足语)

1.2 英语句子类型

英语的句子从结构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简单句;2)并列句;3)复合句

1)简单句:如果句子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而句子各个部分都只由单词或短语表示,它就是简单句。有时两个或更多的主语可以共用一个谓语,两个或更多的谓语可以共用一个主语,有时甚至可以有两个主语和两个谓语,这样的句子仍是简单句。例如,

Having spent some time in the city, he had no trouble finding the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找到去历史博物馆的路).(200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7题)

The nation'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rise at a speed of 12 millions per year(以每年1200万人的速度).(200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91题)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failed to take people's sleep quality into account/consideration(将人们的睡眠质量考虑在内).(2007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7题)

Through the project, many people have received training and decided to set up their own business(决定自己创业).(200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90题)

We look forward to being invited to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被邀请出席开幕式).(2010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9题)

2)并列句:如果句子包含有两个或更多互不依从的主谓结构,就是并列句。并列句中的分句通常用一个并列连词来连接,有时也可不用连词,而用一个逗号或分号分开(逗号分开并列句的形式往往存在于非正式的文体,正式的文体多用“逗号+连词”或分号):

The manager never laughed;neither had she lost her temper(她也从来没有发过脾气).(2010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

Linda couldn't have received my e-mail(不可能收到我的电子邮件);otherwise, she would have replied.(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

We could have avoided making such a stupid mistake(本来可以避免犯这个愚蠢的错误),but we didn't follow his advice.(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89题)

The new approa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and the resul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结果远不令人满意).(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9题)

3)复合句:如果句子中包含两个或更多的主谓结构,其中一个或更多的主谓结构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同位语等,就是复合句:

The professor required that we(should)hand in the research reports(我们上交研究报告).(200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9题)(宾语从句)

The victim would have had a chance to survive(本来会有机会活下来)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200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9题)(条件状语从句)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 is a field in which we can work together(我们可以合作的领域).(2007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定语从句)

In my sixties, one change I notice is that I get tired more easily than before(我比以前更容易累了).(2007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表语从句)

Leaving one's job, no matter what job it is(不管是什么工作),is a difficult change even for those who look forward to retiring.(200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9题)(让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What most parents are concerned about(大多数父母所关心的)is providing the best education possible for their children.(200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主语从句)

1.3 汉英句子的转化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根据汉语和英语之间句子结构的差异,汉英之间的转化会出现三种情况:

1)一个中文句子就翻译成一个英文句子;

2)一个中文句子可以被分解为几个英文句子;

3)两个或更多的中文句子可以组合成为一个英文句子。

第一种情况属于中英文句子一一对应的情况,2006年6月份之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题多是这种形式。这里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1.Since my childhood I have found that______________(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200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88题)

2.Although he was interested in philosophy,(他的父亲说服他)majoring in law.(201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91题)

例1完整的中文是“自童年起,我就觉得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其英文译文为“Since my childhood I have found that nothing is more attractive to me than reading books.”

例2完整的中文是“尽管他感兴趣的是哲学,但是他的父亲说服他学法律专业。”其英文译文为“Although he was interested in philosophy, his father persuaded/argued/talked him into majoring in law.”

我们课本中有很多汉译英的句子多属于第一种情况,这里就不多举例了。在这种情况下,中英文的各个部分大多可以相互对应。例如,例1中,中英文的差异仅体现在英文比较的部分“than reading books”一般出现在比较级的后面,而中文相对应的部分(比读书)往往出现在形容词比较级(更有吸引力)的前面。例2中,中英文的差异仅体现在中文中一般有“尽管……但是……”的表达形式,而在英文中“although”与“but”是永远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的。

在新题型的段落翻译中,也会出现汉语原句可以与英语翻译一一对应的现象,例如:

3.不管怎样,信息技术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是一件好事。

译文:Anyway, it is a good thing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rawn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例3是原文段落的一个总结句,与其前面几句话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就可以被直接转化为一个英语的句子加以翻译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的是,中文原句的主语是一个句子。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会造成头重脚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英文往往采取用“it”充当形式主语,而把真正的主语,即that引起的主语从句放到句尾,使英文的句子达到一种平衡。

4.许多西方人会选咖啡,而中国人则会选茶。

译文:Many westerners would like to choose coffee, while the Chinese usually prefer tea.

例4和例3一样,中文原句可以直接转化为一个句意完整的英文句子,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种情况是一个中文句子可以分解为几个英语句子。这是由中英文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英文的语法中严格规定,除了并列句之外,英语的一个句子只能出现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如果还有动作,表示这个动作的动词只能以非谓语动词等形式出现。而中文则没有此类严格限制,因此,中文的一个句子可能是几个关系紧密或不那么紧密的分句的结合体。例如,

5.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对这一现象大家持不同观点。(2013年12月份四级考题)

在例3中,我们发现说话人提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科技(发展很快),2)中国公民(越来越重视),3)有些学校(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4)大家(对此持不同态度)。如果我们抛开这四个方面之间联系,这句话当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翻译为一个英语的独立的句子:

句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句二:Chinese citizen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句三:Some schools even t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compulsory course.

句四: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is phenomenon.

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句子不加以任何修改就放在一起的话,很明显是不令人满意的。因为在句与句之间明显缺少了点什么,就是缺少了能体现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连接词。当然,在我们用连词将这四个句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之前,这个将中文原句加以分割而形成若干独立的英语句子的过程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我们在前面2013年的汉译英真题分析中所指出的,1)和2)两个句子是同时发生的,可以被理解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公民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因此句一和句二可以用英文中常见的“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h.”的句型连接在一起,把develop改写为名词的形式,即“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citizen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3)的内容就是4)中“此”的内涵,即句三就是句四中“this phenomenon”的意义。因此这两句话也可以加以连接。英文中可以用“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可以代替整个主句的内容。据此,我们可以将两句合并为“Some schools even t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compulsory course, about which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参考答案是按照将两句分开来翻译处理的。“For such a phenomenon,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这个译文中,“such”这个单词就体现了前后两句话之间紧密的联系。因此,两种翻译方法都是正确的。

6.相传,中国的一位帝王于五千年前发现了茶,并用来治病,在明清(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期间,茶馆遍布全国,饮茶在六世纪传到日本,但直到18世纪才传到欧美。(2013年12月份四级考题)

在例4中,说话人在一句中提到了三方面内容:1)中国一位帝王(发现了茶,并用来治病);2)茶馆(在明清期间,遍布全国);3)饮茶(向日本和欧美传播)。这三方面可以翻译为:

句一:According to a legend, a Chinese emperor found tea 5,000 years ago and used it to cure illnesses.

句二: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ea houses we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句三:Tea-drinking was spread to Japan in the 6th century, but it wasn't spread to Europe and America until the 18th century.

句一的译文是完全按照中文的语序来翻译的,因此有中文的影子在里面。更符合英文的说法是:There is a legend that 5,000 years ago tea was found by a Chinese emperor and was used to cure illnesses.上面的真题分析中,已经提到了这一做法的依据,就是中文中多主动语态,而英文中多被动语态。同学们应牢记这一现象。

句一、句二、句三三方面的内容是用时间来加以连接的,因此,它们的关系不像例3中各部分之间关系那样紧密,我们可以直接用三个英语句子来翻译就可以了。

译文:There is a legend that 5,000 years ago tea was found by a Chinese emperor and was used to cure illnesses.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ea houses we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ry.Tea-drinking was spread to Japan in the 6th century, but it wasn't spread to Europe and America until the 18th century.

正如前面所说的,中文的语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谓结构,因此,中文的一个句子可能要说明几个主语的内容,从而导致在汉译英时,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有效的分解,以判断如何用几个英语的句子连贯、流畅地进行翻译。

第三种情况是中文两句话或一句话与另一句话中的部分内容联系比较密切,可以用一个英语的句子来表达。例如:

7.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学生就应该学习传统的课程。另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应该的,中国就应该与时俱进。(2013年12月份四级考题)

例5中,中文用了两个并列的句子来表达两类人对于部分学校将信息科技作为必修课程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在翻译的时候也用两个独立的英语句子加以翻译,即:

Some people don't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do thi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ourses are the only courses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learned. The 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view since they believe that China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但是,英文当中有一个特殊的连词“while”,可以用来连接两个句子,句子之间形成对比转折的关系。这个句子正好可以使用这个词,以加强对比的语义。同时,第二句话中的第二个分句被提出来单独作为一句,这样就使这部分形成了长、短句结合的形式,使句式更为灵活。

译文:While some people don't think it necessary to do thi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ourses are the only courses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learned, the 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view.They believe that China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在以上的三种情况中,首先我们分析了在汉译英的时候如何对汉语原文进行分析并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要把中文较松散的句式结构根据上下文语义转化为较为严格的英语句式。在句子结构上,汉语具有动词多,短句多,常按时间顺序或因果的逻辑关系排列的特点,句子呈链状;而英语常按句内主次从属关系排列,在句子主体上添加修饰语以及限定语,形成严谨的树状结构。因此,当确定中文原文的意义之后,要按照英文的句式结构对意义进行重新的组合,以形成正确的英文结构。很多同学把翻译看作是简单地把中文词语翻译为英文词语,然后根据中文的语序对英文词汇加以排列,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更多是“机械性”的,我们在这里介绍英文的基本类型及结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1.4 培养语篇的整体意识

语篇的翻译和句子的翻译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语篇的翻译一定要注重语篇的整体性。语篇的整体性是指把语篇段落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分析其内在连贯性,也就是注重语篇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上面提到由于汉语多讲究意合,因此这种连贯性多由语义加以体现;而英文讲究形合,需要把这些语义上的连贯性用词汇和语法手段体现出来,如连词、代词、指示词以及起连接作用的短语和句式等。因此,汉译英的过程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把文章的连贯性从隐性转化为显性的过程。

语篇是一个思想的单位,它是一个连贯的、有效衔接的整体。只有当语篇的意义能够流畅、自然地展开时,这个段落才是连贯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展开语篇,例如,时间、因果、对比和比较等。英文中语篇的连贯性涉及语篇的形式,即语篇的组织。语篇中的句子应该按照清晰、有逻辑的顺序加以组织,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应该自然、流畅。

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注意语篇内部意义上的衔接,只盯着一个个孤立的句子,即使翻译出来的句子语法正确,上下文之间也无法有效地连接,也是不能形成好的译文。例如,2013年8月,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的样题里有这样四句话:

句1: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句2: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

句3: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

句4:中国剪纸在世界各地很受欢迎,经常被用作馈赠外国友人的礼物。

句1分为两个分句:一是中国剪纸的历史;二是剪纸特别流行的朝代,这两个分句都是以“中国剪纸”作为主语的。根据汉语的习惯,前句出现一个主语,如果后句也是同一主语的话,就不必重复出现了。但是,在英文的语法中,英语的每一个独立的句子都要有自己的主语,因此,汉译英时,译者往往要把汉语中省略的主语补充上以构成完整的句子。根据这一点,句1的译文是:

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句2: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

要把句2翻译成英文,我们要了解中文中的一个习惯,即中文往往省略物主代词,而英文中名词的所属性是必须明确说明。例如,

原文:她摇了摇头,双手托着下巴,紧锁双眉陷入沉思。

译文:She shook her head, put her chin in her hands and knitted her brows in deep thought.

因此,在句2中,按照中文习惯,“居家环境”前省略了它的所属“人们的”,因此,句2的意思应该是“人们常用剪纸美化人们的居家环境”。这里为了避免和主语重复而改成“他们的”,即中文原句事实上是“人们常用剪纸美化他们的居家环境”。所以,句2的译文是

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句3: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

句3前后分句之间是果与因的关系,而汉语往往会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省略。例如,“我们看到燕子带着小燕子飞走了,知道冬天快要到了。”在这个句子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但表示因果的连接词被省略了。此句应译为:“We knew the winter was coming as/because we had seen the swallows fly to the south with their children.”

句3中第二个分句应是前一个分句“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的原因,因此,第二句话应是“因为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的意义。所以句3可译为“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 because red/the color of red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但是这种译法虽然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却使这个英语的句子显得重复。比较后可以发现,原因状语从句中的主语恰恰是主句结尾的单词。因此,可以用定语从句的形式将此句加以改写,即“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 which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两者比较,中文的原句是将结果置于原因之前,很明显原句是在强调红色是剪纸最常用的颜色,而非选择红色的原因。因此第二个译文将原因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来翻译,更符合中文强调的意义。

句4:中国剪纸在世界各地很受欢迎,经常被用作馈赠外国友人的礼物。

句4与句1一样,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也应该是前一分句的主语“中国剪纸”,因此,根据中文的习惯被省略了。而在翻译成英文时,这个主语还是要补充完整的,只是不需要名词,只用一个代词就可以了。所以,句4可译为“Chinese paper cutting is very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and it is often given as a present to foreign friends.”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从语篇的角度对汉译英的基本方法加以阐释,主要是帮助同学们了解英文的基本句式结构,汉英语义转化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帮助同学们树立起语篇意识,全面把握文章的语义。接下来,我们要从句子的角度入手,来把握汉英句子之间各个成分的异同及转化关系。

1.5 .把握句子的框架,分清主次。

当正确把握了原文语义之后,接下来的一步就要把中文原文的语义转化为英文译文的语义。在语义转化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信息的对等,即原文的语义要在译文中全面体现。在面对考试时,译者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删除原文的信息,不然就是“漏译”。当然,也不能不顾原文,随意地添加不必要的信息。所以,考试时汉译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到“忠实”于原文。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如何把汉语的一个或多个句子,按照语义转化为一个英语句子。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真正的翻译过程。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语义都是由主语展开的,而且,英语的主语又对后面的谓语及其他成分在语法上有很多制约,因此,把中文的句子转化为英文时,确定英文句子的主语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1.5.1 英文句子主语

在英文中能够充当句子主语的成分有: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现在分词及过去分词、名词化的形容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及句子。例如

To see is to believe.(动词不定式充当主语)

First went to the Chinese team.(数词充当主语)

Every year thousands of graduates flood the job market.(名词充当主语)

Nowadays, keeping dogs as pe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China.(动名词短语充当主语)

However difficult the condition is, the strong in life firmly believe action is more reliable than luck.(名词化的形容词充当主语)

Whether money can bring happiness or not depends on how one earns and spends it.(主语从句充当主语)

What concerns most parents is providing the best education possible for their children.(从句充当主语)(200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英语句子的主语是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及that引导的从句时,常用it作形式主语,将真正的主语放在谓语之后。例如,

It is essential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rrect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global warming.

It is no use arguing with him about it.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a person of high intelligence is one who can grasp ideas readily, reason logically and make use of symbols to solve problems.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有三种结构:

1.It is+形容词+that从句:能用于此类主语从句中的形容词有certain,(im)possible, likely, natural, strange, necessary, important, essential, vital等。例如,

Furthermor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trength of a country's economy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efficiency of its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结构中,部分主语从句要求用到虚拟语气,虚拟形式是(should)+动词原形。例如,

It is natural that she(should)be upset by the result.她对结果感到沮丧是很自然的事。

It is appropriate that this tax(should)be abolished.废除这项赋税是很恰当的。

It is important/essential/vital/necessary that you(should)not be seen here.重要的是你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2.It is+过去分词+that从句:能用于此类主语从句中的过去分词有reported, said, believed,(well)known, estimate等。例如,

It's reported that the suspect of the murder has escaped.

It'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limate will become warmer and warmer.

与此结构相似的句型还有It should be noted that……应当注意……;It has been found that……现已发现……;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在这个结构中,It is said/reported/estimated/forecast that……可以译为“据说/据报道/据估计/据预测”。

3.It is+名词词组+that从句:能用于此类主语从句的名词短语有a pity, a shame, a fact, no wonder, an honor, a miracle等。例如,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傲慢与偏见》)

在以上三种that引导主语从句的形式中,it都充当了形式主语的成分。It充当形式主语还有一种形式,It+不及物动词+that从句。这一结构往往是一些英文中固有的说法,正是体现汉语及英语之间差异的部分,所以要特别注意。能用于此类结构的不及物动词有seem, follow, happen, turn out等。例如,

It seems that nothing could persuade him out of his plan.看来没有什么能够说服他放弃自己的计划。

It follows that the more you learn, the less you'll feel you know.由此可见,你学得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知道得少。

It happened that she sat beside me at the party.派对上她恰巧坐在我旁边。

It turns out that all her efforts were in vain.结果证明她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It充当形式主语的其他结构还有It occurs to sb that……某人突然想起……。我们先来看一个英语句子。

原句:When I decided to quit my full-time employment,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I might become a par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trend.

译文:当我决定放弃全职工作时,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国际新潮流的一分子。

我们再来看一个汉译英的句子。

原文:我从来不曾想到她是一个这么勇敢的人。

译文:It never occurs to me that she is such a brave girl.

由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句型往往用来翻译一个由人充当主语的汉语句子。

1.5.2 英语译文主语的确定

在英文句子中,主谓之间有语法关系加以制约,比如人称、数等。而汉语中,主谓语是被当做话题和说明来看待的,因此汉语中几乎什么词都可以用来充当主语。因此,在确定英语译文的主语时,有时必须考虑句子的逻辑关系。例如,

原文:在伦敦住了一年后,他的英文已经说得非常好了。

此句的主语是“他的英文”,谓语是“说”,“已经”充当状语,“得非常好了”作补语。但是,我们如果把这句话译为“His English has already spoken very well.”很明显不符合英文的逻辑,因为English是不能开口speak的,能够开口speak的只能是人,按照这一逻辑,he应该是句子的主语。因此,此句应译为:After having been in London for a year, 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再如,

原文:“你要茶还是咖啡?”是用餐时人们常被问到的问题。(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真题)

中文原句的结构完全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一个疑问句被放置在句首的位置充当主语,谓语动词“是”,谓语的后面就是句子的宾语部分。如果我们按照中文的顺序翻译这句话,此句应译为“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 is the question that diners are frequently asked.”英文中虽然也有主语从句,但主语从句都要以名词性从句的形式出现,选择疑问句很难转化为名词性从句。因此,我们只能用两种方法来翻译这个句子,一是把它拆为两个独立的句子,第一句话是这个选择疑问句,在第二句话中用it或this/that指代前面的句子。这样处理后的译文是“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This is the question that diners are frequently asked.第二种方法是将上面译文中的第一个句子变为从句的形式来充当句子的主语。选择疑问句变为句子成分,往往要借助whether,这个主语从句可以写为whether you'd like tea or coffee。此时,上面译文中第二句话的主语this就不需要再出现了。这样得到的译文是“Whether you'd like tea or coffee is the question that diners are frequently asked”。

由于中文具有分句多的特点,因此,要找准其主要论述的焦点——主语,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而且,汉语更注重的是“意合”,有的时候句子突出的是主题,而不是主语。

汉译英中,之所以汉语原文的主语比较难把握,还因为汉语的主语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被省略。这时,在做汉译英的时候,被省略的主语要重新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当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和前面主语一致时,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会被省略。这种情况,我们在前面2013年样题的例子中已经见过了。

原文: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译文: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根据语义,中文原文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英语句子,而由于中文第二个分句的主语与前一分句主语一致,因此被省略了。而当翻译成英文时,这个被省略的主语要重新补充上去,才能保证译文的正确。

第二种情况是当主语是泛指意义的时候,主语会被省略。例如,

原文:热烈欢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学者莅临我校,与我校进一步加强沟通,建立和发展合作项目。希望今后我们两所高校能够在推动科研及学术进步方面有着更深层的交流。

原文的第一句话是一个省略句,被省略的成分是主语“我们”。由于英语往往要突出句子的主语,因此,在翻译时,应将主语补全。但补出的主语是否选择原文省略的成分“我们”则值得我们考虑。此句的主语可以是两个:一是“我们”,符合原文,符合中文的习惯;二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即把欢迎的对象作为主语,这样做既强调了客人的地位,又没有增加原文的信息。因此将中文原文的主语“我们”转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就能更有效地突出主语。

原文的第二句话和第一句话一样,同样省略了主语“我们”,但是,中文的“我们”有两种内涵,一是,只包括说话人在内;二是,既包括说话人,又包括听众。因此要回避这种主语指代不清的情况。为了避开这种情况,英语中多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因此这句话的结构可以被改写为“……是被希望的”。结合中文的原句,这样的结构如果翻译为英文,句子的主语将包括原文“希望”后面的所有内容,很明显主语过长,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英文中往往把过长的主语以不定式、动名词或主语从句的形式放到句尾,而在前面用it充当形式主语。即“It is+adj/现在分词/过去分词+that”的结构。这里可以把第二句话写为It is hoped that的形式。

译文: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e warmly welcome to visit our university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cooperation program.It is hoped that the two universities will have further exchanges in technological promotion and academic advancement.

1.5.3 英语译文谓语的确定

根据上面对于英语基本结构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英文有两个基本的谓语形式,一是系表结构;二是动宾结构。无论哪一种结构,英文中的谓语部分都承担着特定的语法作用。在中文中,无论哪一人称作主语,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谓语部分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英文译文中,谓语部分无论是系动词还是实意动词,都要随主语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句子:

我这周休假。

I am on holiday this week.

I go on holiday this week.

你(们)这周休假。

You are on holiday this week.

You go on holiday this week.

她这周休假。

She is on holiday this week.

She goes on holiday this week.

我们这周休假。

We are on holiday this week.

We go on holiday this week.

他们这周休假。

They are on holiday this week.

They go on holiday this week.

从上面三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汉语原句中的谓语部分都是“休假”,汉译英时,无论是系动词还是实意动词都因为主语的不同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把上面的例句变换为过去时态,中文我们直接把表示现在时态的“这周”改为表示过去时态的“上周”就可以,谓语部分“休假”不会出现任何变化。而当英文要变为过去时态时,不但表示时间的状语需要变化(和中文一样),原文的谓语部分——无论是系动词还是实意动词——也同样需要变为过去时态,例如:

I was on holiday last week. I went on holiday last week.

英文的动词除了能通过自身变化表示时态之外(将来时态因为是通过加入助动词表示的,因此与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有区别),还可以表示“体”。英文当中有两种动词的“体”——进行体和完成体。汉译英时,对于进行体我们要注意两种情况:进行体可以描述“越来越”的动作,强调一个过程。例如: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was embarrassed to be seen with my father.

随着我一天天地长大,如果有人看到我和父亲在一块儿,我就会觉得难堪。

这里growing up强调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进行体可以表示根据计划或安排在最近要进行的事情,也被认为是将来时的一种表现形式。经常用于此用法的一般都是一些表示趋向性的动词,比如go, come, leave, arrive等,例如:

I'm coming.我就来。

They are leaving for Beijing next week.他们下周要动身去北京。

完成体在中文里是有踪迹可循的,中文中的一些结构可以提示我们要使用完成体。这其中一部分是表示某个动作已经发生或已完成的副词,例如,已经(already),到那时;到这时(yet),曾经(ever),从不(never),刚刚(just)等。例如,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中有这样一句话:

原文:(中国结)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

译文: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has evolved into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还有一部分可以表示动作持续性的时间状语的结构,例如“已经……(小时/天/年)了(for……)”,“自从……(since……)”,“到……末为止(by the end of……)”等。

原文:玛丽在苏州生活了三年了。

译文:Mary has lived in Suzhou for three years/since three years ago.

当中文句子中含有“这是某人第一次……”,英文中要用到固定的句式“It is/was/will be the first time+that从句”,that从句中一般要使用完成时态。例如,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heard them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French.(听到他们用法语交流)(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90题)

英文中的谓语动词还有一个语法范畴,就是“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当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时,动词用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便用被动语态。

汉语中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很窄。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凡是不必说出施动者、不愿说出施动者、无法说出施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用被动语态。因此,汉译英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可以把中文的主动语态译为被动句,但也有一些会保持主动语态。

汉语的句子译成英语被动句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原文若为被动语态,译文中也用被动语态。例如,

原文:在中国,烹饪不仅被视为一种技能,而且也被视为一种艺术。

译文:In China, cooking is considered as not only a skill but also an art.

原文: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

译文: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an.

这两个句子都是选自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真题。两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句子中都带有被动语态的标志。第一个句子中的“被”是明显的被动语态;第二个句子中的“由……(所)……”是典型的被动语态的句式,相似的句式还有“为……(所)……”,译文中也要使用被动语态。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文中没有被动语态的标志,其主语却应被看作是谓语动作的对象时,译文也要采用被动语态形式。例如,

原文:几天之后她的病就好了。

译文:Her disease was cured in a few days.

原文:上一次测试留给他的可怕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除。

译文:The dreadful shadow that he got in the last exam hasn't been totally eliminated.

在这两个例句中,原文中虽然都没有出现表示被动的词语,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语义,发现第一句话的主语“病”和动词“治”之间,以及第二句话的主语“阴影”和“消除”之间,都存在着被动的关系。因此,译文采用了被动语态的形式。

2.若原文没有说出动词的施动者或原文的主语是“人们”“大家”等,译文的谓语常用被动语态。例如,

原文:这家医院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

译文:When was the hospital set up?

原文: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当今社会唯一的超级大国。

译文:The United States is known as the only super power in today's world.

3.当句子含有“据说”、“据报道”以及“大家普遍相信(认为)……”等意义时可以使用被动语态。例如,

原文:据说,新的教学楼正在筹建中。

译文:It is said that the new teaching building is under preparation for construction.

原文:大家普遍认为,孩子开始学英语的年龄越早越好!

译文: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at a child should start learning English as early as possible.

这种用法中相似的结构还有It''s expected/hoped/supposed that……,例如:

原文:尽管至年底前,经济复苏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新加坡国内经济可望持续复苏,通货膨胀情势应可维持缓和。

译文:Although the economic recovery is still facing many uncertainties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Singapore's domestic economy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ts recovery, and inflation is expected to ease.

从上文中,我们看到此类被动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it充当形式主语,一种是用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当用名词充当句子主语时,被动式后面的结构是动词不定式的形式。例如,

原文:大家认为老师马上就会到。

译文: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eacher will come/is coming.或

The teacher is believed to be coming.

当that从句的谓语表示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时,这个结构中的不定式结构转换为完成体形式,即to have+-ed。例如,

It is said that the football match has been put off.应转换为

The football match is said to have been put off.

The famous novel is said to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languages.(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91题)

在确定英语译文的谓语时,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把中文原文的谓语作为英文谓语的,有的时候要根据英语的造句习惯加以转化。例如,

中文:在这个城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毫不费力地就找到了去历史博物馆的路。

在分析上句的语法结构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是结果,是全句的主干。按照中文的语法,中文主句的谓语动词是“找”,谓语前面的“毫不费力地”充当状语,全句末尾的“路”作动词宾语,“去历史博物馆的”部分修饰宾语“路”,作定语。如果在不做任何结构修改的情况下翻译此句,句子的主干很容易就能译过来了。“He found the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 easily.”但是,这种句式很明显没有考虑到这里前后分句之间的关联。从原文中,我们发现,说话人要强调的不是“找”的动作,而是句子的状语“毫不费力地”,这才是前一分句要说明的结果,因此,在英文译文中,“毫不费力地”应该被放到比状语更为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这里,我们可以选用英语中的固定词组“have no trouble/difficulty(in)doing sth.”的结构。这样中文原句中的状语,就变为了英文译文中的谓语被强调了。此句可译为:

英文:Having spent some time in the city, he had no trouble finding the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

1.5.4 汉语原文中其他动词的处理方法

英语的句子一般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当出现多个谓语动词的时候,可以和中文一样用连动的形式来展现。例如,

She packed up her belongings, went out of the house, locked the door and headed for the airport.

但是,英文的句式中,往往会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动词在句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然后将句子要表达的首要动作作为谓语动词,而其他的动词以非谓语动词、伴随状语等形式出现。例如,

真题再现:When he came to, he found himself lying in a stranger's room.(躺在一个陌生人的房间里)(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88题)

真题解析:此句为主从复合句的形式,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主句用的是动词短语find oneself后接分词或介宾词组充当宾语补足语的形式,意义为“某人不知不觉进入某种状态或到了某地”。同样结构的句子还有:

真题再现:If you find yourself waiting in a long queue(发现自己在排长队等候)at a supermarket checkout counter, are you likely to get impatient?(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第91题)

下面我们来看2013年12月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一个例子:

原文:中国结常常作为礼物交换或用作饰品祈求好运和辟邪。

这个句子里出现的动词有“作为”“交换”“用作”“祈求”“辟”。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这些动词都直接译为英语的话,很明显是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这些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出发,来确定英语中如何翻译这些词语。首先,我们发现此句的主干是“中国结作为礼物或用作饰品”。这个主句中的两个动词“作为”和“用作”可以理解为一个意义,因此,翻译为be used as就可以了,as后面接主干的两个宾语“礼物或饰品”。“交换”在原句中用作补语,而我们注意到,“交换”可以用来修饰“礼物”,在英文中可以处理为动词不定式放名词后作定语的形式。同时,动词不定式又表示一定的目的性,可以表明“礼物”的用途,和中文的含义不谋而合。后面出现的“祈求”和“辟”也是对前面“饰品”作其功能上的说明。因此,和“交换”一样,都可以译为动词不定式作定语。

译文:The Chinese knot is often used as a gift to exchange or as an ornament to pray for good fortune or a(talisman)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英语中有一种用现在分词作状语的形式,也可以用来处理中文句子中出现多个动词的情况,但是现在分词作伴随状语的用法仅限于两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例如。

原文:他花了很多时间,把屋子打扫干净。

译文:He spent a lot of time cleaning the room.

原文:她离开教室时还在哭泣。

译文:She left the classroom, still crying.

原文:我到了家,还是感觉非常兴奋。

译文:I got home, still feeling very excited.

原文:因为没看到有人在家,她决定去外面吃午饭。

译文:Seeing nobody at home, she decided to eat out.

2.汉译英常用技巧及实例讲解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英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等。此处,我们结合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的真题来学习一下这些重要的翻译技巧。

2.1 .增译法:指根据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汉语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例如,

原文:①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②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造,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

译文: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an.After several hundred years'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has evolved into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这是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两个句子。它们的主语都是“中国结”,中文的习惯是:两个主语相同的句子,第二句话的主语可以省略。而当把第二句话译为英文时,由于英文的主语是不能随便省略的,所以这个主语还要加上。

汉英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的名词离不开冠词,无论是泛指的还是特指的名词前面都要出现相应的冠词。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名词前面的冠词和物主代词。

原文:有些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

译文:Some schools even t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compulsory course.

分析:原文的句子中“必修课程”前面可以加上“一门”来限定后面的名词,但是,根据前面的语义,这里仅仅提到一个学科——信息科学。因此“必修课程”前面这个表示数量的修饰词就可加可不加了。然而,英语的译文中,“compulsory course”的前面却一定要出现冠词。

原文: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

译文: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解析:通过中文意合的特点,我们可以为理解人们用剪纸美化的是“自己”的家。在英文中,这种名词的所属关系由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等表示。因此,此处在“homes”前要加上主语“people”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来限定“homes”的所属。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原文:这种形式的手工艺(handcraft)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

译文:This form of handcraft has been passed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an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in China and other places of the world.

解析:此句话中蕴含两个意义,一是手艺代代相传;二是(手艺)已经越来越受欢迎。两层意义之间可以看作是并列的关系,翻译时只需加上and就可以了。

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例如,

原文: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学生就应该学习传统的课程。

译文:……some people don't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do this since the traditional courses are the only courses that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learn……

这里中文的两个分句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词,如果我们就是把这两个分句独立翻译的话,很明显其意义之间的联系就没有表达出来,只会造成意义上的模糊。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第二个分句事实上是与第一个分句中“这是没有必要的”并列的部分,即是谓语动词“认为”的第二个宾语,并且这第二个宾语是第一个宾语的原因,即“正是因为人们认为学生应该学习传统课程,人们才会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在第二个分句前面加上表示原因的词语since。

2.2 .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例如,

原文:剪纸(paper cutting)是中国最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译文:Paper cutt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folk arts.

解析:如果单纯地翻译“艺术形式”,其译文可以是“forms of art”“art form”“artistic form”。当然,此处不能说“艺术形式”译为“art form”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翻译,此句的主干就是“Paper cutting is one of the forms”,这个主干与目前译文的主干“Paper cutting is one of the arts”相比,在意义上就不如所给的参考译文明确了。而且,“艺术形式”前面已经有“中国”“最流行”“传统”和“民间”四个定语加以修饰,如果以“form”作为中心词的话,“form”前面就将出现第五个修饰成分“art”,修饰语就显得过长,而且啰嗦了。

原文: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但现在主要用于装饰的目的。

译文:In ancient times, it was used for recording events, while now it is mainly a decorative handicraft art.

解析:原文用“人们”作主语,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当主语是泛指的条件下,英文中往往采用被动语态的形式,以避开主语。因此,中文原文中的“人们”在译文中被省译了。

2.3 .转换法:汉译英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述方式和习惯,有时要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例如,

原文:①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飞速发展,②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

译文: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citizen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解析:在翻译过程中,第一个分句中的动词“发展”变为了英语的名词形式“development”,从而在句式上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变为一个由with引导的状语,从而体现了两个中文分句之间的伴随关系。

原文:在明清(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期间,茶馆遍布全国。

译文: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ea houses we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解析:原文中的“遍布”作为动词充当了句子的谓语,而译文中选用形容词“widespread”来翻译。

此部分还包括两种语态之间的转化,我们在前面已经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2.4 .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

原文:烹饪技艺和配料在中国各地差别很大,但好的烹饪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是要考虑到颜色、味道、口感和营养(nutrition)。

译文:Although cooking methods and food ingredients vary widely in different places of China, good cuisine shares the commonness that color, flavor, taste and nutri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此处的中文原句中包含若干分句,符合中文的特点。我们发现前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三个分句是对第二个分句的最后一个词“共同点”加以解释说明的,可看作是“共同点”的同位语。因此,在翻译时,我们把前两个分句合并为一个让步转折关系的句子,然后再用that连接第三个分句,构成前文中“the commonness”的同位语从句。

这两种方法我们在前面真题讲解中都具体论述过了,这里就不过多举例了。

2.5 .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是汉译英的主要方法,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原句:不管怎样,信息技术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是一件好事。

译文:Anyway,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rawn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is a good thing.(正译法)

Anyway, it is a good thing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rawn attention of the public.(反译法)

3.详解翻译步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想在汉译英这一全新的题型上得高分,首先考生必须透彻地了解它的形式和要求,摸清命题人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复习、练习。汉译英题型从以前的题干由汉语和英语共同构成改为了纯粹意义上的汉译英,题目当中不会再有英文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汉译英的难度。针对这部分题型的特点和中国学生在翻译训练中常犯的错误,我们为考生制定了做好汉译英的五步法。

(1)通读全文,理解把握原文意义。

汉译英不仅仅考察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也同样是在考察同学们的汉语水平,因为翻译的基础在于对原文意义的把握。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原文,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翻译。所以,翻译的第一步就在于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意义。

(2)运用英语的句式结构,对原文语义进行分解、重组。

无论用英文还是中文,其句子所表达出的意义应该大体上是对应的。因此,在理解了中文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就要根据汉语意义,重新编排出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句子,重点是句子主干的确立。

(3)审查时态,构思句型,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

确定语法成分以后,考生要特别注意句中的时间状语,有意识地审查时态、语态。此外,还应该根据汉语意思推断出题人想考查的语法或词汇项目,避免将汉语词汇逐个机械地翻译成英语的情况。

除了句型之外,语篇汉译英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还在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体现。由于中文多是意合,因此,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很多是隐含在句意中的。当翻译为形合的英文时,一定要注意用恰当的连词把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4)付诸笔墨,保证拼写无误。

经过仔细地斟酌以后,真正的翻译工作就变得简单多了,但对很多考生来说单词的拼写是一大难题。因此考生应该在确保关键结构无误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自己有把握的单词和短语。同时要注意英文语法中与中文差别较大之处,不要因为中文的干扰或是自己的马虎在拼写上出现问题。例如,当翻译“……之一”时要注意one of后面的名词是否加了复数形式;当出现并列的动词时,这两个动词的时态是否一致。这些都是中国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5)重新审视,确认句法合理

在检查的时候,考生应该确认自己翻译的部分与题目给出的英文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语法正确、达意清晰的句子。在这一阶段,考生还应该重点检查句首字母的大写、冠词和代词的使用以及主谓一致等问题。

总之,做汉译英题目的时候,切忌盲目下笔,考生应该在平日的练习中严格遵循以上五个步骤,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

5.考生常见问题分析

汉译英过程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属于技术性错误,是最初级的错误,四级考生应该争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类错误的出现几率降低为零。这类错误包括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大写字母类错误(不应大写处大写,应该大写的地方未大写)、句法错误(时态错、语态错、语气或情态动词错、动词形态错、动词或名词的重复数错)。

第二类是词语用法方面的错误,其直接结果是:要么把意思说错了,要么说不清楚。如:用错词、无此词、措辞不当、无此说法、惯用法或句型错误、搭配错误、生硬、啰嗦、重复、意思不清、不合逻辑、过于正式、过于口语化、文学色彩或书面色彩太浓。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一是词汇量太少,情急之下只好按汉语说法生搬硬套,二是没有注意表达的准确性,选词有误。这类问题在短期内不太容易消除,学习者需仔细揣摩,尽量把这类错误降到最低。

第三类错误是语篇组织方面的问题,与上下文的连贯有关。包括:连接关系错误、条理不清、与上下文衔接不好、有突兀感。这类错误所出现的范围可大可小,也许只是一个连接词用错了,比如两句之间本来有因果关系,却用了一个and草草连接起来,因果关系看不出来;也许是连续几个小句的意思组织混乱,看不出头绪。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原文的内在联系琢磨不够,逻辑思维方面比较欠缺,其结果是译文读起来要么不合情理,要么道理讲不清楚。一般来说,只要具备一定的汉语写作能力,又有过一些英语写作训练,翻译时多读几遍上下文,注意逻辑分析,这类问题并不难避免。 geRZ5bwaBaDRHmkT+cQNaP5hwfbT+Gnx0v9Cqu2+QLmi0RpyXQPaeju09L7iG+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