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实践——用营销改变自己!

这是本书的第一章,核心关键词是“营销实践”,本章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我过去的实际工作,另有少部分属于我的观察思考。在我看来,营销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理论的东西,如果你想用它来实现个人改变,就无可避免地需要去亲身实践。

本章目录

1、Marketing!——让我们从电影《盗梦空间》聊起

2、PR!——2014年后的7个公关传播要点

3、BD!——做好商务开发的5条个人经验

4、Agency!——如何与你的营销供应商打交道?

5、Product!——在别人的产品中营销自己!

6、Advertising!——在什么时间选择“广告”?

7、Trends!——品牌人格化的营销观察

Marketing!——让我们从电影《盗梦空间》聊起

什么是营销?像生活中那些同样看起来很简单的,比如“什么是爱情”的提问一样,这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一直在从事市场营销,过去10年间,每当碰到别人,尤其是一些初入职场的朋友这样问,我总是希望有一个能对此做出高度概括的回答。

什么是营销?从4Ps理论、“水平营销”学说,到4Rs与“整合营销传播”(IMC),想要用两三句话解释清楚这些概念非常困难,也毫不形象;在多数情况下,你可能会得到很多的概念和专业术语,虽然反复咀嚼,却仍不知道从哪下手。

2010年,由我最喜爱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给了我很大启发。

在我把这部电影反复看了十数遍之后,有一瞬间,我似乎突然对“营销是什么”有了一个灵感。

《盗梦空间》之后,我开始尝试用这两条简单的表达来概括营销:

1、就像片名一样,营销是Inception,是一种植入,在用户的脑海里植入一个想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认知。

2、对于植入的具体内容,就像电影里那个非常隽永的表达——“One simple idea”一样,一个足够简单的想法,才能够在用户的脑海里自然形成。

2012年末,我去上海给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交流培训,首次使用了这个概念,当时我做的PPT有这样两页:

在第一页,我以当时的汽车行业举例:在美国的汽车碰撞测试中,高端汽车不断刷新着彼此PK的结果,在最近一次的碰撞测试中,一度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甚至跌出了前“5”,排在宝马、奥迪、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等品牌之后。

但是,沃尔沃“最安全汽车”的认知,却长久地植根于消费者脑海中。

与此相应的,不同的汽车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植入了不同的idea,比如宝马是“驾驶乐趣”,奥迪是“科技”,而沃尔沃,代表的正是安全。

类似的是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在2012年投入的广告费用是40亿美元,是当年微软的2倍,苹果的4倍;反观苹果,其产品一直保持很高的利润率,虽然当时它只占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份额的7%,但是却拥有超过50%的市场利润,远远高于其他竞争者。

这同样有赖于苹果在消费者脑海中植入了高端、时尚、代表着创造与创新的认知。

在第二页,我进一步说明了“营销”实际上就是你向用户植入idea的过程,并援引了电影的台词:“一个简单的想法足以改写规则,颠覆世界。”我们看到,每一个伟大的企业,似乎总会有一个善于植入故事情节的“造梦师”,苹果的乔布斯就是典型。

当然,对于“营销是向用户植入一个想法”的表达,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它不代表任何理论和“经典”,并且,在现实中也不断遭遇到“新知”的挑战。

比如前段时间百度推出的一个产品——品牌数字资产榜,就抛出了如下逻辑:

1、数字时代前,消费者根据头脑中的、基于个人经验的品牌印象,做相应的购买决策。

2、数字时代,信息膨胀易获得,人们不再将所有信息存储于大脑,而是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

3、数字时代决策时,消费者不再仅仅依靠大脑中的有限知识和印象,而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辅助。所以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同时共存于用户的大脑,以及可快速连接的互联网外脑中。消费者有能力快速连接互联网,并综合自己的经验迅速形成对品牌的判断。因此,品牌应重新定义为“消费者意识中的感知与互联网活跃内容的集合”。

虽然,这个逻辑将品牌切分成了“用户心中的印象”和“可快速连接的互联网活跃内容”两个部分,但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构建、经营你的“数字活跃内容”,其目标仍然为了影响用户的“大脑”,因此,它同样是你向用户进行“植入”的这个努力的一部分。

在未来,我们的营销手段、渠道、技术、产品,还将不断迭代更新,发生变化,但所有这些努力的核心,依然要作用于“人”本身,以人为本,以建立人的认知为基础,这个原点我认为始终会是亘古不变的市场营销的核心。

拓展阅读:“盗梦空间”里还有哪些营销金句?

Inception和市场营销中的“造梦”

写作此文,向知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致敬,他的《盗梦空间》,被我视为最伟大的营销题材电影,没有之一。《盗梦空间》的剧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现在聊聊我在影片里的营销发现。为方便对应人物,我给每个主角都放上一个Title(职位):

Saito是个精明的投资人,他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考察Cobb并选他来做这个Teamleader

(Saito坚持要跟Cobb团队一起进入梦境,保证营销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去试,没有这种代入感就很难做好,办公室里读报告,不如亲自去试团队正在执行的传播,喜欢独自做梦,就很难跟用户做同一个梦。)

Cobb科班出身,对营销很有Sense,Eames想象力丰富,两人都是营销好手。Cobb第一次去找Eames有精彩的内心戏,值得用心看,Cobb先请他喝啤酒,然后询问他做Inception有没有可能成功。Cobb做过这个,他明确地知道答案为何还要问?这就是那些CEO经常干的,他们有答案,他们不是在询问可行性,而是在考察你的思维和能力。

Eames给出的答案是个营销金句,他说, You need the simplest version of the idea,in order it to grow naturally in the subject's mind.(营销)植入的概念必须非常简单,才可以在目标(用户)的脑海里自然长成!

(好的营销绝不说“多”,而是说“少”,简单最动人。)

营销策略是Eames这个CMO梳理出来的,Cobb这个CEO的工作就是负责给方向和回答YES OR NO,Cobb明确给出目标:“让Fischer解散他老爸的公司,显然会被他马上否决掉,所以我们要把这个idea植入他潜意识的深处。”他接着说:“Subconscious is motivated by emotion, Not reason.” (潜意识是受情感驱动的,而非理智)。从营销角度说就是,要把商业目标,转化为用户对你的感情。

在这个思路下,Eames为团队设计了递进的策略:

“在最上层(梦境),我们开始打造他和他老爸的关系:我不想追随我父亲的足迹。”

“下一层,我们灌输给他:我要为我自己创业。”

“最底一层我们端出致命武器:我父亲不想让我成为第二个他。”

(营销设计必须是非常精巧和小心翼翼的,人的内心敏感而脆弱,营销也需要一点一点说,由简入繁,逐层叠加。)

Arthur悟性稍差,适合干体力活,比如扛枪、劫车、绑炸药、插针都由他来干,Eames经常挪揄Arthur没有想象力,但团队一定需要这种肯干苦活累活、执行力强的人。

讨论营销方案时,Arthur问Eames要更具体的方案,Cobb马上指出:“Inception is not about being specific,When we get inside his mind,we ’re gonna have to work with what we find.(植入的过程不一定要那么明确,当我们进入到他们的头脑后,我们必须学会见机行事。)

营销不是关于计划,而是关于沟通,尽管有精巧的计划,仍免不了出现各种意外和突发,传播的走向不会尽如预期,用户的反应不可预知,必要时必须随时就这些做出调整。

Ariadne的角色很出彩,她的最大价值就是对游戏规则非常精通,得益于她对营销环境、规则的深刻理解,当团队在第三层面临任务失败的时候,她果断提出深入第四层的设想,最终扭转败局。她的价值还表现在是唯一能深入Cobb内心的人,关键时刻能弥补高管的“视野盲区”。

Yusuf研究麻醉配方,是负责底层技术的CTO,他的价值在于“最棒的营销通过最棒的技术手段实现”,他的工作是好莱坞的烟火和灯光,给你最震撼的内心触动。

《盗梦空间》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也很高兴找到了一个足够简单的说辞用来解释营销:在用户的脑海植入一个概念,One simple idea(一个简单的想法),这就是营销。 BTEuIEC60Rao+HC6QmXv6Ktty2faHLVJokO7huT0h/E65+saN4rwevC52b6Mg8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