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提出了一个可以用于理解人类活动特别是用于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框架。我一生都致力于此,但是直到现在这一框架才得到一些认可。这迟来的认可源于它不但解释了2008年的大崩溃,更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到了它的发展。我之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谈及“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却没有想到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9月15日的破产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垮台。这本书的绝大部分写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最初是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并在2008年春天出版了精装版。更新版有少量改动,以表达得更清晰充分。这么做是为了文本的历史准确性。为了能跟上最新进展,我新增了一部分——第三篇“2008年大崩溃及其影响”。

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本轮危机与过去25年发生的几次危机虽有相似之处,但有一个根本的差别: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经终结。周期性爆发的金融危机不过是“暴涨—暴跌”(boom-bust)大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局部,当前的这场危机宣告持续25年以上的超级繁荣达到终点。

我们需要一个新模式(new paradigm)来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目前的流行模式,即金融市场会趋向均衡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具有误导性。我们现在遇到的麻烦主要归咎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这个错误模式的基础之上。

我所提出的新模式与目前的流行模式在两个重要方面有所区别。首先,我认为金融市场从来不能准确地反映根本现实,市场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扭曲现实,这种扭曲会在市场价格中得到体现。其次,一般认为市场价格只是被动地反映基本面,而我认为,在偶然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对现实的扭曲会通过价格对基本面产生实在的影响。

我提出的概念框架不是只局限于金融市场,还涉及思想与现实的关系。这个新模式认为,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阐释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当我还在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求学时,我就已经开始构想这一概念框架,但那时我还没有投身于金融市场。我以前在书中提到过,卡尔・波普(Karl Popper)的哲学思想对我影响颇深,使我对完全竞争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基础,特别是关于完备知识(perfect knowledge)的假设产生了怀疑。我逐渐意识到,市场参与者不能仅仅根据知识来做决定,他们存有的偏见既会影响市场价格,也会对价格本应反映的基本面产生影响。我认为,市场参与者的思考具有双重功能。第一,我称之为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第二,由于市场参与者试图改变现状,我称之为参与功能或者操控功能(participating or manipulative function)。这两种功能作用方向相反,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会相互影响,我称之为交互相关反射性(interference reflexivity)。

当我自己也成为一名市场参与者时,我把我的概念框架应用到金融市场。它使我对暴涨—暴跌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这个过程最初是自我强化(self-reinforcing)的,但最终会变为自我毁灭(self-defeating)。作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我把这一观点应用于投资实践,效果还不错。我在1987年出版的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中,详细地阐述了相关反射论。这本书获得一大批追随者,但是相关反射论在学术圈并未得到严肃的认可。我本人也十分怀疑自己在书中是否讲出了一些新意。毕竟,我涉及的是哲学中最基本,也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能讲的东西几乎都被说尽了。不过,我的概念框架对我个人而言仍然至关重要。无论是一名能赚钱的基金经理,还是一个能花钱的慈善家,我都在这个概念框架的指引下前行,它已与我本人融为一体。

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已从基金管理的前线退下来,在此之前,我已把我的基金从一家风格激进的对冲基金变成一家更稳健的捐赠基金。但是,危机的发生又促使我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金融市场,我参与投资决策比以前更活跃了。后来,到2007年年底,我决定写一本书来分析和解释当前的形势。我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为了更好地弄清现状,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模式。第二,认真的研究过程有助于我的投资决策。第三,通过实时跟踪金融市场并发表看法,我可以确保相关反射论最终将会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一项抽象的理论要引人注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现在人们在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尤其是动荡的金融市场。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我已经把金融市场当做检验相关反射论的一个实验室。当前的局势是证明其实用性和重要性的良机。促使我出版本书的主要是第三个动力。

如果仅仅关注这场正在展开的金融危机,写作这本书会轻松得多,但我想用这本书实现多重目的,就不那么容易了。让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把相关反射论应用到分析这场危机中吧。与假定完备知识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相反,我认为不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货币和财政当局都无法把他们的决定仅仅建立在知识之上。他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观念会影响市场价格走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价格又会影响到通过它们来体现的所谓的基本面情况。流行模式认为,市场价格只是随机地偏离理论上的均衡点但会归于均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观点从来都不符合真实事态。也就是说,市场从来不会按照经济学理论假定的那样达到均衡。在观念和现实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关系,它会产生一种先自我强化但最终自我毁灭的暴涨—暴跌过程,或称其为泡沫。我们应该看到,在金融市场中,泡沫的出现虽然不是相关反射性得以显现的唯一方式,但却是所有方式中最为激烈的一种,并且也可能有灾难性的后果。泡沫经常会导致金融危机,还会在监管体系的演进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泡沫应该得到我们特别的关注。

每个泡沫都包含两个要素:一种在现实世界中可以观察到的趋势以及与此趋势相关的错误观念。这两个要素以相关反射性的方式相互作用。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泡沫,但当前的危机却不仅仅是房地产泡沫破裂那么简单,这个泡沫的体积比我们此生经历过的任何周期性金融危机都要大。我把历次危机都看做过去25年左右时间酝酿出来的超级泡沫——一个长期相关反射性过程的组成部分。这个超级泡沫包含流行趋势、信贷扩张和流行的错误观念。市场原教旨主义(19世纪时叫做自由放任)抱定市场应该自由运行的信念。此前发生的危机成为一次次成功检验的过程,但却更加强化了流行趋势和流行错误观念的盛行。当前的危机是个转折点,它将使流行的趋势和错误观念都不再继续。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更多的解释。要把它解释得更清楚需要在由升到降的四个层次上抽象思考。在最抽象的层面上,我会探讨思考和现实的关系并引入相关反射性的概念。在下一个层面上,我把相关反射性的概念用到金融市场里。然后,我会集中探讨相关反射性在市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泡沫。最后,我会提出有关我们所处历史时刻的一个假说——作怪的不只有一个泡沫。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实际引爆了另一个更大的泡沫:这是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不断扩大的超级泡沫。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相对简单,而这个超级泡沫却复杂得多。关于这一点我会在第二篇用更大的篇幅来探讨。在介绍完背景酝酿后,本书的第一篇专门介绍相关反射论,其意义远远超出了金融市场范畴。仅对当前危机感兴趣的读者会发现它不太好懂,但是对花点精力读下去的人,我希望你们会觉得有所获益。本书介绍了我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涵盖了我毕生的工作体会。读过我以前著作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在此重复了从前著作中的一些段落,那是因为我在此提出的一些观点与以前相同。第二篇主要是从概念框架和我从事对冲基金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来探讨当前的局势。 xJZqrvgR1TGPOivWGlQ7a/dkA9d3/dRXOtojh4tTDnHOD3enXTAVbV2UIcfs/LW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