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探求新的金融市场智慧

因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的秋天浸透着阵阵寒意。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的惨烈崩塌击碎了雄霸世界几十年的美国模式的金融信条,甚至资本主义自身也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世界金融市场陷入罕见的恐慌。此刻,拿起这本刚刚译毕的小册子,我们不得不为本书的作者——乔治・索罗斯的洞见所惊讶。

一年前,当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索罗斯关于这场危机的性质和结局的判断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预言。索罗斯很早就断言:“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经终结。”“这场危机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超级大泡沫的破裂,其影响将极其深远。”

一语成谶。就在几个月前,这样的声音也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今,“房利美”及“房地美”被接管、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被部分国有化、“点石成金”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三家已丧失独立经营地位……华尔街的落花流水击倒了全球金融业的多米诺骨牌。当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在为寻求解释现实的新方法而焦头烂额时,索罗斯的预言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索罗斯的这部新作堪称一本金融市场哲学著作。全书篇幅不长,分三篇:哲学、金融危机和政策建议,以及2008大崩溃及其影响。哲学观点部分阐述了作者对自己一生总结的哲学思考,金融危机和政策建议部分则概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金融事件,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的简明国际金融危机史。特别是,作者还以日记的方式,忠实记录了自己一段时间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并进行了实时的跟踪剖析。对于本书新增的第三篇,作者概述了2008年的市场动荡,提出了经济复苏计划,展望了2009年,并说明了总体新模式的命运。

哲学决定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和如何在现实中采取行动,而行动反过来会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形成。索罗斯的哲学观与金融观绝非是割裂的,而是相得益彰的,贯穿在他一生的金融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其著作又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建造自己理论大厦时的做法一样,索罗斯也创造了自己的建筑术。他把自己的理论命名为“相关反射性”(reflexivity)论,提出了“易错性”(fallibility)、“超级泡沫假说”(super bubble hypothesis)、“暴涨—暴跌模型”(boom-bust model)等概念,并毫不掩饰其对理论上的对手(流行的古典经济学均衡理论和自由放任观念)的怀疑,并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

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都是颠覆性的,其理论建立的基础与主流的经济学和金融市场模式完全不同,等于在他那里从根本上否定了现代经济学近几十年甚至百多年来的努力。他分析了人类具有的两种功能:认知功能和操控功能,并强调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还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图改变世界,或者说操控世界,从而使得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都面目全非了,认知也就成为问题,知识也变得不可靠了。这种“双向相关反射性互动关系”左右了金融市场参与方的行为,也左右了金融市场的走势。索罗斯认为,在金融市场上,对操控能力的过度追求就会导致波动和危机的发生。因此,他希望人类的行为能更多服务于认知功能,而不是操控功能。换句话说,他希望人类的行为应该更多用于求知,而不是企图操控所认知的对象。这将符合道德上的善,否则,会导致不可避免的恶。

索罗斯自信其观点相对于市场均衡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很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是个并不怎么成功的哲学家,尽管投资上有些收获,但对于如何重塑金融市场的对策不多。在此意义上,他认为自己的书只是个开端,值得更多有识之士继续推进研究。

尽管索罗斯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仅就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领域而言,他无疑是个让人敬畏的预言家,与其说他贡献了投资建议,不如说他贡献了哲学智慧,他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当前寻找金融市场新模式独辟了一条发人深省的小径。 MCR8zaCv6P/p7H3Ot/e9Y6eXFBjczoqyM6TdoEMWyNgCVoYTljiMuev9ieSym/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