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善于发挥学生特长

子贡小颜回一岁,原籍卫国。颜回是正人君子,而子贡是略带轻率性格的聪明人。

孔子曾说:“即使不出来做官也能赚钱,所计划的事都能兑现。赐就是这种人。”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我像什么呢?”

孔子答:“你是个器。”意思是有用的成材。

子贡问:“哪种器呢?”

孔子答:“瑚琏。”

瑚琏是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时候盛黍稷的器具,上面装饰有贵重的宝玉,外观华美。仲尼用瑚琏譬喻子贡,意思是说不是君子,但是,属于器具中的贵重者。

子路向孔子学得一个道理后,如果还没来得及实践,便不敢再去学新的道理;可是,子贡完全相反,他是在某一个道理还未能实践前,就想学新的东西。

子贡曾向孔子请教说:“我想要做到,不希望别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加给别人。”

孔子听了说:“很好,很好。不过这是仁者之事,不要太勉强,这似乎不是你轻易可以做到的。”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曾听到一个消息说,齐国田常想要作乱,后来,因为遭到齐国卿大夫鲍氏、晏氏的压制没敢发动,可是,他却把军队移向鲁国,准备侵犯鲁国。

孔子马上召集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的祖国,不能坐视国难而不救,现在,我想派人去和田常交涉,诸位的意思怎么样?”

子路马上挺身出来说:“老师,请让我去交涉吧!”

孔子没有答应。接着,子张、子石也来请求,但孔子都没有允许。

最后子贡说:“让我去试试看好吗?”

孔子允许了。因为孔子想:以子贡的口才,成功的希望比较大。

子贡到了齐国,向田常说:“你想出兵攻打鲁国来立功,这想法错了,鲁国并不是那么容易攻打的。依我看来,不如移兵去攻打吴国倒来得容易。”

田常说:“你所说难的,正是我认为容易的;你所说的容易的,正是我认为难的。请不要再胡说八道了。”

子贡开始发挥他的辩才:有句话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现在,你所要忧虑的是国内的事。听说你曾被封过三次,都没有成功,这是国内大臣们暗地反对的结果。如今,你准备攻打鲁国,去扩大齐国的领土来建功,你却没想到,即使齐国真的战胜了,受益的是君主和那些大臣们,更助长了他们的骄矜自大,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大臣们只顾自己,是不会封赏你的。日子一久,你必然和大臣们相争,这么一来,你的情形可就有了危险,地位也就保不住了,所以,我说放弃攻打鲁国而去攻打吴国,也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攻打吴国,是不容易取胜的,也必定会有很多人要丧命在沙场上,国内的大臣们也就被迫不得不引咎辞职。这样一来,在齐国国内就没有人能和你争权了。”

田常听了子贡滔滔不绝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军队已经开往鲁国去了,中途要是改变方向,转往吴国去的话,大臣们可能要怀疑我,你说,这可怎么办?”

“不要紧,”子贡说,“你下令暂缓前进,让我先到吴国去,叫吴国的军队为救鲁国而迎击贵国的军队,那么,你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打吴国了。”

田常同意了子贡的计划。于是,子贡便赶往江南的吴国去了。

到了吴国,他向吴王夫差说:“‘王者不灭国,霸者无强敌。’现在齐国要侵占我们弱小的鲁国,想跟贵国争强,这对贵国是很危险的事。发兵救鲁,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假如战胜了齐国的话,还可以慑服晋国,这对于贵国是很有利的,名义上是救鲁国,请大王速下英明的裁决吧!”

吴王夫差说:“好的。不过,目前我们也有困难。不久以前,我们打败了越国,把越王击退到会稽。听说越王现在还专心致志地卧薪尝胆,想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呢!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还是先把越国解决了。你的计策等一些时候再说吧!”

子贡继续游说:“越国弱小,和鲁国差不多,而贵国强大,和齐国也差不多。如果大王不攻打齐国,那么,用不了多久,齐国必然把鲁国给吞灭了。贵国如果只顾存亡的名义,弃齐国而伐小越,就不是勇,勇者不避艰难,仁者不弃受困的人,智者不错失时机,义者不绝世。现在不伐小越,是向天下宣扬仁;救鲁国而伐强齐,是向西方的晋国示威。这么一来,各国的诸侯必然相率来朝,大王的霸业就会更盛了。如果大王还担心越国为患,那么,请让我到越国去见越王,要求他们也出兵帮助贵国去攻打齐国。这样对于越国,名义上是加入伐齐阵容,实际上等于削减了越国的兵力,越国更不足以为患了。”

吴王很高兴地说道:“那么,就请你到越国跑一趟吧!”

越国方面听到子贡要来,预备热情地招待他。越王还亲自到郊外去迎接,并且用自己的马车,恭迎子贡到宾馆去。

越王是个小国的君主,所以态度很客气,到了宾馆就跟子贡说:“我们是蛮夷之国,一切都不大开化,大夫有何贵干,劳驾来到我们这里?”

子贡说:“有件关系重大的事,所以特地来拜访。”

“请指教。”

“事情是这样:最近我请求吴王伐齐救鲁,吴王虽然也有这个意思,但心里总是挂虑着越国。他说:‘让我先收拾越国后再说。’这么一来,他一定要先来攻打贵国。”

子贡接着说:“我的意思是贵国如果没有报仇的意思,却被人怀疑,那是很冤枉的事;有报仇的意思,而被人先察觉,也是很糟糕的事。事情还没做而先被人家知道,是很危险的事。”

越王点头说:“我过去曾经不自量力,和吴国打了一仗,受困在会稽,痛苦达于骨髓,整天整夜只因仇恨未报而舌干唇焦。我勉励国人只有跟吴王拼命才能复仇,就是战死,也是我心甘情愿的。”

子贡说:吴王为人残暴,群臣也不堪其忧。由于多年的战事,国家疲惫,老百姓都怨恨朝廷,大臣们又不诚心为国效力。所以,不久的将来,吴国国势一定会衰退的。大王如能出兵帮助吴国,激发吴王的斗志;再送重宝,讨吴王的欢心,并且用柔词来迎合他的意思,吴王必然会攻伐齐国。

“如果吴王战败了,那是大王的福气;如果吴国战胜了,一定会乘胜进攻晋国。我还准备到晋国去见晋王,说服他们和贵国一起去攻打吴国。吴国大部分的精锐军队将在跟齐国作战的时候损失掉,到那时候一定不堪贵国一击。”

越王立刻赞成子贡的意见,并且准备送子贡许多金子和两支锐矛,但都被子贡谢绝了。

子贡赶回吴国,向吴王报告说:“我把大王的意思转告给越王知道,越王态度很恭敬,他说是因为小时候失去父亲,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实力,贸然跟贵国作战以致一败涂地,实在很惭愧。今蒙吴王宽谅,谢恩犹恐不及,根本不敢别有用心。”

吴王当然得意极了。又过了五天,越王派遣大臣文种来吴国晋见吴王,说:“听说大王将为正义而伐齐国,敝国计划动员兵力三千人,以追随大王。另外,由贱臣文种经手,将已故先王所持用的武器、二十套铁甲衣和矛剑等赠给贵国的将领,以示敬贺之意。”

吴王等越臣离去后,召子贡来说:“越王自动表示要追随我去讨伐齐国,并且准备了兵力三千人前来助阵,可不可以接受?”

“不要接受。把别国的兵力调走,让别国的老百姓受苦,并且使别国的君主来服侍自己,这都是不义的行为。我的意思是:大王可以接受越国送来的礼物,但不必让越国出兵。”吴王便拒绝越王出兵助阵,以显示大国风度。于是,吴国派出大批兵马攻打齐国。

子贡就赶往晋国,对晋王说:“凡事都应该事前有所准备,以防止突发事件。现在齐国、吴国会战,如果吴国输了,越国可能把握时机攻击吴国;如果吴国赢了,可能乘胜转攻贵国。”

晋王听了很着急,问道:“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让兵马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等待好机会。”

晋王同意子贡的建议。子贡完成任务后,赶回卫国孔子的所在地。孔子看到子贡回来,就说:“辛苦了,辛苦了!这次的任务很重,你一定很辛苦。”

子贡把自己在各国活动的状况,逐一向孔子报告。孔子对子贡甚为嘉许。

此时,吴国的大军正秘密地向齐国前进。而齐国的军队,在前往鲁国的途中,临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士气立刻涣散了。吴国和鲁国的联军突然来袭,齐军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吴军大胜,准备凯旋,但吴王想乘机进攻西方的强晋。所以在中途突然下令,但士兵们都着急回乡去见亲人,所以士气低落,怨声载道。

晋国拥有强大的军力,加上子贡的来访,事前已有准备。结果,吴军大败。越王听说吴军在晋国溃败,认为报仇的良机已到,马上率军渡过钱塘江攻打吴国,逼近离吴王王宫几里地的地方。

吴王慌忙离开晋国,赶回吴国,迎战越军。但吴国大势已去,三战三败,王宫被攻陷。越王杀掉了吴王夫差和吴国的一些大臣。

子贡以一己之力使鲁国免于灭亡,乱齐破吴,强晋助越,左右了当时五个国家的命运。子贡很有才气,但对孔子则非常恭敬。有人曾对子贡说:“你很谦虚,我看孔子也不一定比你贤明多少。”

子贡说:“君子要慎于言,不要乱说话。我是远不及我们老师的。我不及他,就好像不能挂个梯子爬上天一样,我们相差得太远了。假如老师愿意参与国家的政事,很快就能够看到功绩。老师在世,世人莫不向往;老师逝世,世人莫不同声哀悼。我哪里比得上他呢?”

孔子逝世后,一般弟子都服三年丧,子贡却留守在墓旁,达六年之久。 4GKq/Tq1LemZJ8QxGXdUw3x0eadk5hJHrZxEGmWgp5EO64k8FUQFDBji3Erea5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