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学生为人处世

子路比孔子小8岁,在孔门的弟子中,他是老大哥。子路年轻时是个游手好闲之徒。他起初去见孔子,并不是想修道求学,而是存心跟孔子开玩笑。

当初子路见到孔子后,很不谦虚地说:“我天生就像一根笔直的竹竿,完全可以做一支好箭。还要读书干什么!”

孔子耐心地开导他说:“只有读书,才会有学问。这就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漂亮的羽毛,在前面又装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的话,箭就更加实用了。”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仔细思考,觉得的确有几分道理,就拜了孔子为老师。在学识方面,子路的成绩并不算很好,但在行动方面,他是孔子的弟子中表现较为良好的一个。

子路曾问孔子:“怎样才能被称为君子?”

孔子说:“待人亲切、谈吐和悦,就可以称为君子。”

子路问:“君子最重视的是勇吗?”

孔子说:“君子首先应该重视义。君子如果有勇无义,必定会坏了大事;小人如果有勇无义,必定沦为盗贼。”这是针对子路品性上的缺点而言的。

一天,子路坐在屋内弹琴。他的性格本来就是刚正不阿,出奇的勇敢,他弹出的曲调也像在战场上厮杀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听到了这琴声,猜测说:“那弹琴的是仲由吧?”

冉求答道:“是的,老师怎么知道是他?”

孔子说:“听琴声就能知道。这琴声含有暴躁的音调,正代表着仲由的个性。”

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和谐,便不满意地对冉求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琴呢?”

弟子们听了老师这样一说,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琴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就有些不尊敬。

孔子得知此事后,就对大家解释说:“仲由弹琴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了,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这也是后来“登堂入室”这一成语的由来。

关于“仁”的问题,有人拿一件事前来请教孔子。那是早在孔子时代之前发生的事了。从前陈灵公和臣下的妻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有一位名叫泄冶的人向陈灵公进谏,结果被杀。

有人问孔子:“泄冶进谏灵公被杀的故事,和殷朝名臣比干进谏纣王被杀的事是一样的,这就是仁吧?”

孔子却摇摇头说:“不,不是仁,是白死。”

那人问为什么,孔子说:“比干是纣王的亲戚,地位显要,所以其身虽死,仍具有使纣王改邪归正的力量。”

“而泄冶呢?他既不是灵公的亲戚,地位又不显要,人微言轻,他的谏言不能生效,这是很明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干脆退身求去,免得招来杀身之祸。”孔子接着说。

在一旁的子路觉得孔子这种说法很勉强,就插嘴说:“老师,就算泄冶之死不是仁,但能不顾自己的生命以求正国乱,这是值得赞赏的行为,怎么能说是白死呢?”

孔子说道:“你只注意到那种小义,忽略了深远的大义。从前的君子是在国家有道时就为国尽力,如果无道就干脆罢官引退。盲目地干下去,是不对的;应该看情形而定,该进则进,不该进则退。”

子路还是不解,又问:“那么,老师,天下最重要的事,难道就是谋一己的安全吗?个人的安全比天下的安泰还重要吗?泄冶如果只顾自己的安危而退下来,这样对泄冶或许是好的,但对陈国的人民则毫无益处。他进谏而被杀,虽然对灵公没有发生效用,但对于人民的精神则有很大的鼓动。”

孔子说:“我并不是说保全个人的生命最为重要,如果是的话,我就不会说比干的行为是仁了。我是说,要牺牲生命,也要看地方、看情形、看时候。盲目地去送死,是不值得的。”

子路又说:“我还不太了解,我再想想看。”说完,走了出去。

孔子望着子路的背影,感叹地说:“好一个刚直的人!照他的性格看,将来一定不会平凡地死去的。”

说起“仁”字,其实是孔子毕生都在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人生价值观的最直接体现。孔子无论对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上至王侯百官,下至普通平民,他都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

有一个双目失明的音乐师,名字叫冕。一天,他前往孔府,拜见孔子。

孔子见其两眼看不见东西,生怕他因此而跌倒,又担心他不熟悉这里的环境,而走错路,乱了方寸。于是,那个音乐师每走一步,孔子都站在旁边耐心地给予指点。毫无半点藐视之意。

当他快要走到台阶的时候。孔子就提前告诉他:“这是台阶。”

当他走到屋子里时的席子上时,孔子就提前告诉他:“这是席子。”

等到他安安稳稳地坐下了,孔子又按照礼节,给他介绍屋内的其他人:“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

音乐师冕向孔子拱手作揖道:“老夫承蒙孔圣人一视同仁,对在下如此厚爱,如此礼遇,幸甚,幸甚!您不愧是当今人人称赞的大圣人,果然名不虚传啊!”

等到那个盲人音乐师起身告辞后,弟子子张便问道:“老师,您这样做不是显得太琐碎了吗?”

孔子说:“接待双目失明的人,就是应该这样子的。你不告诉他走到哪里,面前是什么,他怎么向前行走呢?”

又有一天夜里,孔府的马棚不知为何燃起了熊熊大火。正在熟睡中的弟子被马匹的惊叫声惊醒,起来时,他们看到火光冲天,“糟了!着火了!”“快救火啊!”弟子们一个个来不及穿上衣服,就操着各种能盛水的工具去救火了。

马棚里人声喧闹,受惊的马匹发出惊恐的嘶叫。泼水声、马叫声、来回奔跑的脚步声、被烟呛得咳嗽声,一时间响成一片。

过了一会儿,火终于被扑灭了。马棚里还不时地向四周散发着刚被燃烧的灰烬的气息。一个弟子在第一时间报告了孔子马棚失火的事。

孔子听后焦急地问:“伤着人没有?”

“人员并没有大事。”弟子答道。

“那就好,那就好!”孔子如释重负地说。

弟子不解地问:“可是老师,您为什么不问伤着马没有呢?这可是马棚失火啊!”

“马与人哪个重要?”孔子说,“人为要,马为次。”

由此可见,在孔子的内心世界里,是怀着无比的仁慈与大爱的。孔子不仅对人类怀有无比的仁爱,对待动物也是一样仁心满怀。

一个晚上,孔子家养的爱犬不知何故而死,孔子知道后伤心不已。他叫来子贡:“陪伴多年的爱犬死了,你去帮我把它埋了吧!”

“老师何必神伤,以后再养一只便是。”子贡宽解道。

孔子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留着埋马;破车盖儿别扔,留着埋狗。我现在是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啊,你就拿我的破席子去把咱们家的狗盖上吧,别叫它露着脑袋!”

孔子就是这样对待人和动物的。他的这种仁德之心,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推崇的。

当孔子第四次到卫国时,卫君和宰相孔叔圉请孔子让子路留下来在卫国做事。子路在卫国的职位是蒲镇的镇长。这个地方的百姓经常反抗政府。子路赴任前,曾向孔子请教,自己也预先作了周详的计划。

三年之后,孔子偶然经过蒲镇,一踏进蒲镇的领土内,就说:“仲由很好,态度谨慎又具有诚意。”

走进蒲镇内,孔子又说,“仲由很好,很宽容。”

到了子路的家里时,孔子又说,“仲由很好,明了事理,有决断能力。”

子贡觉得奇怪,便问:“请问老师,您还没见到子路,怎么就知道子路有那么多的优点呢?”

孔子说:“首先,看到农田欣欣向荣的样子,就知道统治者谨慎而真诚。其次,看到镇上家家繁荣的情况,就知道统治者的宽大,没有忽略人民的生活。最后,看到仲由家里整洁而佣人都很勤劳,可见统治者明白事理,具有决断力。所以虽没见到仲由,也能推想得出来。”

卫国宰相孔叔圉死后,他的儿子孔悝担任宰相,不过实权却握在孔悝的母亲伯姬手里。伯姬是卫君出公的伯母,她打算让逃亡在国外的弟弟复位,所以企图暗中阴谋篡位,把出公赶走。

有一天,有个孔家的要臣急急忙忙跑到子路的家里,报告说:“刚才出公的父亲由国外潜回,和伯姬联合起来威胁孔悝老爷,要孔悝老爷拥戴他复位,这事使老爷左右为难。您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老爷?情况紧急,我想先保护出公离开这里,以后的事情您想想办法,好吗?”

这人说完就匆匆离开了,保护出公逃出卫国。

子路急忙赶到孔悝家中。正要走进孔家的门口时,他看到子羔由里面出来。子羔也是孔子的弟子,是子路介绍他来卫国做大夫的。子羔说:“内门已经关了。”

子路说:“关了,我也要进去看看。”

子羔说:“看到也没有用,里面乱哄哄的,不要惹麻烦了。”

子路大声责骂说:“你也是孔家的人,为什么见到主人遇难而不救,只顾自己逃走呢?”

子羔说:“现在还是保护自身要紧,我劝你不要闯进去的好。”

大厅里挤满了人,台上站着的是出公的父亲和孔悝,另外还有几个剑客。出公的父亲和伯姬威胁孔悝向大家发表拥戴新国君的宣言,孔悝进退两难。

子路在人群后大声叫道:“抓住了孔悝老爷也没有用,赶快把他放开!就是杀了他,还有我们这些正义的人在!”人们转过头来一看是子路,都心里暗喜。

子路又叫道:“那些阴谋篡夺出公君位的家伙是些胆小鬼,从下面放火把台子烧了,一定会把孔悝老爷救出来的。大家赶快放火吧!”庭院里正在生火,子路大喊着。

这时,由台上跳下来两个剑客。他们嚷道:“你这老家伙,让你看看厉害。”喊着便拔剑朝子路刺了过来。

双方交战了几十个回合,因子路一个人对付两个人,而且年事已高,渐渐感到难以招架。剑客的剑尖砍断了子路帽子上的带子,帽子几乎要掉下来了,子路连忙用手把帽子扶好。就在这时,对方乘他不备,一剑刺在子路的肩上。

瞬间,子路鲜血飞溅,倒在地上,但是,一只手还扶着帽子,用最后的气力想把断了的帽缨结好。“看吧!君子是如何死的!”子路叫了一声后,才断气而亡。

“君子正冠而死。”这是孔子的教训,子路在临终时还遵守着这句话。 +aDkoi8/nRutm+4r6g7VWhgX8P81L4VB19rtDybPlIXivWItJYOxfXk5ap9tfv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