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古代的“连中三元”是怎么回事?

“连中三元”一语源于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形式。乡试是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据统计,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一千三百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3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i77Vv/yTd4xoN9B+QUBuQdvU8DUOf6XYeSZTezNvmgHygonNRYljxWJ3JdmiTD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