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轻松读懂《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在我国中医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16世纪之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要想读懂《本草纲目》,必须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什么是药材的气味阴阳,怎样鉴别中药的优劣,中药的使用禁忌有哪些。这一章将为读者详细地讲解。

补泻温凉,换个方法讲《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纠正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写的。

·编写过程历时近30年,共有52卷、约190万字。

·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发现的。

·收集医方11096个,其中8100多个是他自己拟定或收集的。

·书中还精心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中药图片。

玄参:
根茎断面呈黑色,且像人参,所以得名玄参。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时候,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改变了原有的上、中、下三品的药物分类法,而是把药物按照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划分。矿物药又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则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药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六部。还有服器部。

中医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说法,讲的是不同病症有不同的用药方法,药物本身也有不同的功效。其中,“实”,指实证;“虚”,指虚证。假如肝木受心火出现肝实证,由于肝是母,心是子,依照上述治病道理,应先泻心火,这就是所谓的“泻其子”;但若出现肝木虚弱证,则疗法不同,应先补生肝的肾,这就是所谓的“补其母”。故治病应根据病症的标本、急缓,而有相应的补泻方法。

本书正是以药物的功效将中药分类,打破了《本草纲目》原有的按自然类别区分的框架,使《本草纲目》的内容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延伸。本书依据药物的功效把各种药物分成了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治湿药、温里理气药、开窍安神药、泻下消食药、止血活血药、止咳化痰药、补虚健体药、收涩驱虫药。每一分类中介绍若干种药物,这样,在使用本书时就可以根据病症,对症找药,对症用方,把学术性的《本草纲目》变成了更具实用性的家用保健书。

《本草纲目》书名的由来

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已经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撰,但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坐在桌前,一眼看到案头上摆着昨天读的《通鉴纲目》,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笔蘸饱了墨汁,在书稿的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字。于是这本流传于世数百年的中药巨著就叫做《本草纲目》了。

中药五味的补泻原则

中药中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它们的治疗效果也不相同。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

字东璧,湖北蕲州人。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他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成为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一生著述颇丰,除《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部著作。 mRWKryXbyrSk6SumRbEexEGQgmAPiE0CRRweGFoNF9FGETSpwbvSBmDAuB85A4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