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蔓草类
发散风热药
【功效】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又名:鸡齐、鹿藿、黄斤。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江南地区,其藤蔓可织布,称为葛布,质地细腻,多用来做衣服,魏晋以后常用做巾。
药用部分
葛根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风,解诸毒。(出自《神农本草经》)
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出自《名医别录》)
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解酒毒。(甄权)
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还可外敷治蛇虫咬伤,毒箭伤。(出自《日华诸家本草》)
生可堕胎。蒸食可消酒毒。做粉吃更妙。(陈藏器)
做粉可止渴,利大小便,解酒,祛烦热,压丹石,外敷治小儿热疮。捣汁饮,治小儿热痞。(出自《开宝本草》)
散郁火。(李时珍)
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李杲)
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陶弘景)
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张元素)
末服之,主狾狗啮,并饮其汁良。(出自《唐本草》)
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出自《本草拾遗》)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出自《本草经集注》)
【发明】陶弘景说:生葛捣汁饮,解温病发热。朱震亨说:凡癍痘已见红点,不可用葛根升麻汤,恐表虚反增斑烂。
医家名论
李时珍说:葛有野生、家种两种。它的藤蔓可用来制成粗细葛布。其根外紫而内白,长七八尺。其叶有三尖,像枫叶而更长些,叶面青色而背面为淡青色。其开花成穗,累累相缀,为红紫色。其荚像小黄豆荚,也有毛。其子绿色,扁扁的像盐梅子核,生嚼有腥气,八九月份采集,也就是《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葛谷。花晒干后,也可以炸来吃。
使用禁忌
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当慎用。不可多服,恐损胃气。夏日表虚汗多尤忌。凡中气虚而热郁于胃者,应慎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富纤维。藤茎基部粗壮,上部分枝,长数米,植株全被黄褐色粗毛。叶互生,具长柄,有毛,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浅裂。
成品选鉴
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主要药用部分
实用妙方
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加豉一合,煎成六分,去滓分次服,汗出即愈。如不出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
热毒下血,因食热物而发: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加藕汁一升,服下。
酒醉不醒:取生葛根汁二升,服下。
妊娠热病心闷: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
中药趣味文化
葛根的传说
从前,有位姓葛的员外,受朝臣陷害,被满门抄斩,只有最小的儿子逃了出去。这孩子孤苦无依,机缘巧合被一个挖药的老人收留为义子。从此他便每天跟着老人上山采药。老人常采一种药草,用它的块根给乡亲们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过了几年,老人死了,葛员外的小儿子继续用这种药草治病救人。一个病人让他给这草取个名字。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就将这种草叫作“葛根”,以感谢老人家为葛家留住了最后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