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隰草类
发散风热药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又名:节华、日精、更生、周盈。节华之名,取其与节气相应。《抱朴子》说,仙方中所说的日精、更生、周盈,指的都是菊,只是根、茎、花、实的不同叫法。
药用部分
花、叶、根、茎、实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李时珍说:《神农本草经》说菊花味苦,《名医别录》载菊花味甘,各家都认为味甘的是菊,味苦的是苦薏,只取味甘的入药。按张华《博物志》所说,菊有两种,苗花一样,只是味稍有不同。味苦的不能食用。范致能在《菊谱序》中说只有甘菊一种可以食用,也可入药用。其余黄菊、白菊都味苦,虽然不能食用,却可入药用。治头风尤以白菊为好。据以上两种说法,知菊类自有甘苦两种。作食品必须用甘菊,入药则各种菊都可以,但不能用野菊,即苦薏。
[主治]治诸风头眩肿痛,流泪,皮肤死肌,恶风及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利血气,抗衰老。(出自《神农本草经》)
治腰痛无常,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出自《名医别录》)
治头目风热、晕眩倒地、脑颅疼痛,消身上一切游风,利血脉。(甄权)
用菊做枕头可明目,菊叶也能明目,生熟都可食。(出自《日华诸家本草》)
养肝血,去翳膜。(张元素)
白菊
[性味]味苦、辛,性平,无毒。
[主治]治风眩,能令头发不白。(陶弘景)
可用来染黑胡须和头发。同芝麻、茯苓制成蜜丸服用,能祛风眩,延年,益面色。(陈藏器)
【发明】李时珍说:菊,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得阴分,白菊入金水阳分,红菊行妇人血分,都可入药。它的苗可做蔬菜,叶可食用,花可做糕饼,根及种子可入药,装在布袋里可做枕头,蜜酿后可做饮品,自上而下,全身都是宝。
医家名论
李时珍说:菊的品种不下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各不相同。一般只用单叶味甘的入药,如《菊谱》中所载的甘菊、邓州黄、邓州白之类。甘菊原产于山野,现在人们都有栽种。它的花细碎,品位不太高,花蕊像蜂巢,内有细小的子。
吴瑞说:花大而香的,为甘菊;花小而黄的,为黄菊;花小而气味不好的,是野菊。
使用禁忌
菊花性微寒,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可伤脾胃阳气,会有胃部不适、肠鸣便溏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用。另外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用菊花降压。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厘米,通常30~90厘米。茎直立,被柔毛,嫩绿或褐色。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下端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色彩丰富。
成品选鉴
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表面无毛。黄色舌状花,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干燥体轻,气芳香,味苦。
主要药用部分
实用妙方
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同研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膝风疼痛:用菊花、陈艾叶做护膝,久则自除。
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份,研为末,每次取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中药趣味文化
八仙畅饮菊花酒
传说很早以前,八仙中的何仙姑曾游历人间,在河阳(今张家港市港口镇)喝过一种菊花酒,香甜醇厚,如瑶池仙酒一般。之后八仙相约共同下凡品尝此酒。打了酒后行至文峰塔下,何仙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石子,变出一张可以让八人围坐的石桌。于是,八仙就围桌而坐,兴高采烈地喝起菊花酒来。直到酒醉八九分,才腾云回洞府。如今,河阳山顶的八仙石还在,这一带把跟八仙石一样大小的桌子叫八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