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荽 赶走身体里的不正之气

菜部·荤辛类

发散风寒药

【功效】发表透疹,消食开胃。

又名:香荽、胡菜、芫荽。《说文解字》中将荽归为姜属,能香口。胡荽茎柔叶细根多须。因为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故称胡荽,俗称芫荽。

药用部分

胡荽根、叶

[性味]味辛,性温,微毒。

孟诜说:可生吃,为荤菜,损人精神。华佗曾说,有狐臭、口臭、烂齿及脚气、金疮的人,都不可吃胡荽,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陈藏器说:久食令人健忘。胡荽根,会发痼疾。切不可与邪蒿同食,否则令人汗臭,难以治愈。

李时珍说:凡服一切补药以及药中有白术、牡丹的,都不能吃胡荽。

[主治]能消食,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清四肢热,止头痛。痧疹、豌豆疮不出,用胡荽酒喷患处,立出。能通心窍。(出自《嘉祐补注本草》)

补筋脉,助食欲。治肠风,用热饼裹食胡荽,效果很好。(孟诜)

与各种菜同吃,气香,爽口,辟毒虫。(吴瑞)

解鱼、肉毒。(宁源)

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出自《食疗本草》)

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出自《医林纂要》)

胡荽子

[性味]味辛、酸,性平,无毒。炒用。

[主治]主消食开胃。(孙思邈)

解蛊毒、五痔,及食肉中毒,吐血,下血,可煮汁冷服。又可以用油煎,涂小儿秃疮。(陈藏器)

能发痘疹,除鱼腥。(李时珍)

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虫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出自《本草拾遗》)

【发明】李时珍说: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所以痘疮难出的,用胡荽能发出来。

医家名论

李时珍说:胡荽到处都种植。八月下种,阴天尤好。初生时茎柔叶圆,叶有花歧,根软而白。冬春采摘,香美可食,也可做成酸菜。胡荽是道家五荤之一。它在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像芹菜花,颜色呈淡紫色。五月收子,子像大麻子,也辛香。

使用禁忌

不可久食,否则伤眼睛,根发痼疾。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香菜耗气,气虚的人不宜食用。疹痘出不快,患口气臭、龋齿者,不宜食用。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众多纤细的枝根。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叶呈羽状,广卵形或扇形,边缘有锯齿。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花瓣倒卵形。果实近球形,背面有棱。

成品选鉴

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果实近球形。其品质以色泽青绿,香气浓郁,质地脆嫩,无黄叶、烂叶者为佳。

主要药用部分

实用妙方

痘疹不快:胡荽二两,切碎,加酒两大盏煎沸,盖严勿令漏气。待冷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从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

小儿出疹痘:可取胡荽制成胡荽酒擦皮肤,或水煎,趁热熏鼻,或蘸汤擦面及颈部,可以加速疹痘发出,如已出者则应停止使用。

中药趣味文化

胡荽的由来

胡荽原产自中亚和南欧。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中原没有的物种,胡荽就是其中之一。古时中原人对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皆称胡人,因此从西域传入的很多物种的名字都被冠以“胡”字。南北朝时,后赵的建立者明帝石勒是羯族人,他因为自己被称为胡人,就觉得胡荽听起来不顺耳,下令改为“原荽”,后来演变为“芫荽”。因带有刺激的特殊清香气味,被道家列为“五荤”之一,并被当作驱邪镇鬼的法宝。 /zMzdb2OT7fJR60FUV55GX8elF1CQBKTkBAFne1gsD17vjFvyZSR+Q0oR9iljE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