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苍耳 路边拾来的风寒头痛药

草部·隰草类

发散风寒药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杀虫,通窍止痛。

又名:常思、卷耳、猪耳、地葵、野茄。李时珍说:其叶形像枲麻,又像茄,所以有枲耳及野茄的各种名称;其味滑像葵,所以叫地葵,与地肤同名。

药用部分

苍耳实

[性味]味甘,性温,有小毒。

苏恭说:忌猪肉、马肉、米泔,害人。

[主治]主风寒头痛,风湿麻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以及膝痛。久服益气。(出自《神农本草经》)

清肝热,明目。(甄权)

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出自《日华诸家本草》)

炒香浸酒服,能祛风补益。(李时珍)

浸酒祛风,补益。(出自《本草拾遗》)

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出自《本草备要》)

苍耳茎、叶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

苏恭说:忌猪肉、马肉、米泔。伏硇砂。

[主治]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孟诜)

治疗麻风癫痫,头痛湿痹,毒在骨髓,腰膝风毒。夏季采来苍耳茎、叶晒干研为末,用水送服一二钱,冬天用酒送服。也可以做成丸子,每次服二三十丸,每日三次。服满一百天,症状如疥疮,或发痒,流脓汁,或皮肤斑驳错起,死皮脱完后则肌如凝脂。能使人减少睡意,除各种毒螫,杀寄生虫毒。久服益气,耳聪目明,轻身强志。(苏恭)

把叶子揉搓后放在舌下,出涎,能治目黄、嗜睡。将其烧灰,和腊月猪脂敷贴在疔肿处,可出脓头。煮酒服用,主治狂犬咬毒。(李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苍耳叶久服祛风热有效,服药期间忌感受风邪及吃猪肉,否则会遍身发出红赤。

医家名论

苏颂说:苍耳现在到处都有。陆氏《诗义疏》载其叶子呈青白色,像胡荽,白花细茎,蔓延生长,可煮来吃,滑溜味淡。在四月中旬长果实,形状像妇人戴的耳环。

李时珍说:按周定王《救荒本草》所说,苍耳的叶为青白色,类似于黏糊菜叶。在秋天结果实,比桑葚短小而多刺。嫩苗炸熟,用水浸淘拌来吃,可以充饥。其果实炒去皮,研成面,可做成饼吃,也可熬油点灯。

使用禁忌

全株有毒,幼芽和果实的毒性最大,茎叶中都含有对神经及肌肉有害的毒素,可损害心、肝、肾及引起出血。不宜做苍耳饼吃,更不得随意生食嫩叶或果实。若要作为药用,应严格遵照医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纺锤状,茎直立,粗糙,有短毛。叶互生,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缺刻或浅裂,有不规则粗锯齿,粗糙或被短白毛。花序聚生头状,外有倒刺。果实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

成品选鉴

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身有钩刺,质硬而韧,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主要药用部分

种子

实用妙方

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调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也可以。

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葶苈末各等份,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毒蛇、沙虱、射工等所伤:用苍耳嫩苗一把,取汁,和温酒灌入,并将滓厚厚的敷在伤处。

中药趣味文化

苍耳子的由来与趣闻

传说唐宣宗以中药名“白头翁”为上联求对。国子助教温庭筠当即对出了下联,也是三个字的中药名“苍耳子”。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得体,而且雅俗共赏,饶有风趣,体现了中医药的文化意蕴。苍耳子原名为“菜耳实”,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苍耳子”的称呼最早出现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因其果实成熟干燥后会变成黄褐色,所以在名字中加了一个“苍”字。清代以后,沿用至今。 VsVmEBo0uMguhAq9sYPvvtpOwV5UlOsBQH+qEfjD1F6hm6dhd63yWiWGTDC6tF9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