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香薷 暑天贪凉生病就用它

草部·芳草类

发散风寒药

【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利湿,利水消肿,温胃调中。

又名:香葇、香茸、香菜、蜜蜂草。《玉篇》中认为,它是因为气味香、叶片柔,所以名香薷。此草初生时名茸,因它又像蜜蜂的花房,所以俗称为蜜蜂草。

药用部分

香薷全株

[修治]李时珍说:八九月间香薷开花成穗状时,采来阴干备用。

[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主治]治疗霍乱腹痛吐泻,消水肿。(出自《名医别录》)

祛热风。突然抽筋的,取香薷煮汁顿服半斤,即止。研末用水送服可止鼻出血。(孟诜)

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出自《本草衍义》)

能下气,除烦热,治疗呕逆冷气。(出自《日华诸家本草》)

春季煎汤代茶饮,可预防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除口臭。(汪颖)

治伤暑,利小便。(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主脚气寒热。(李时珍)

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出自《滇南本草》)

主下气,除烦热,定霍乱,止呕吐,疗腹痛,散水肿,调中温胃,最解暑气。(出自《药性解》)

【发明】李时珍说:凡医生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选药方。然而,暑病中若是因乘凉饮冷,以致阳气被阴邪阻遏,症见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适宜用香薷散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如果是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悲伤太过而伤暑者,症见高热口渴、汗出如雨、烦躁喘促,或吐或泻的,这是劳倦内伤之症,必须使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如果用香薷来治疗,会使表更虚而热更盛。因香薷为夏季解表的药物,正如冬季用麻黄一样,气虚者尤其不可多服。另外,香薷性温,不宜热饮,否则反而会导致吐逆,应以冷服为好。

医家名论

李时珍说:香薷有野生,有家种。中州人在三月栽种它,叫作香菜,用来充当蔬菜。朱丹溪只取大叶的为好,但是小叶的香气更加浓烈,现在人多用。它的茎是方的,叶尖有齿痕,很像黄荆叶但稍小些,九月开紫色的花,呈穗状。另外有一种细子、细叶的,高只有几寸,叶像落帚叶,是石香薷。

寇宗奭说:香薷生长在山野间,荆湖南北、二川都有,汴洛有栽种,暑天也当作蔬菜食用。它的叶像茵陈,花茸紫,连成穗,四五十房为一穗,像荆芥穗,带有一种香气。

使用禁忌

香薷性温,不宜热饮,内服宜凉饮,热饮易致呕吐。表虚者禁服。忌鲫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茎直立,通常呈棕红色,单一或有两个分枝,四棱形有灰白色卷曲柔毛。叶对生,叶片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上面黄绿色,被白色柔毛,下面颜色较淡,有腺点。花序密集成穗状,淡紫色,或少有白色。

成品选鉴

全体被有白色茸毛,质脆,易折断。叶对生,皱缩破碎或已脱落,茎顶带有穗状花序,呈淡黄色或淡紫色,有浓烈香气,味辛,微麻舌。

主要药用部分

全株

实用妙方

一切伤暑,用香薷饮: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末。每次取五钱,加水二盏、酒半盏,煎取一盏,放水中待冷后服下,连服两剂有效。凡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致吐痢,或发热头痛体痛,或心腹痛,或转筋,或干呕,或四肢逆冷,或烦闷等,都可用。

口中臭气:用香薷一把,加水煎汁含漱。

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汁一二升饮服。

鼻衄不止:将香薷研末,用白开水冲服一钱。

中药趣味文化

林黛玉与香薷饮

《红楼梦》中第二十九回讲到林黛玉到清虚观后,因为天气炎热,便寻那阴凉所在的地方多待了一会儿,因身子骨虚弱,受了寒,得了阴暑之疾。回去之后吃了“香薷饮”,才觉得好些。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由香薷散演变而来,用药仅三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若在夏季受暑热侵袭,然后贪凉饮冷、外感风寒,导致头重头痛、神疲倦怠、四肢困乏等症状就是中医理论上的阴暑。一般多用香薷饮。 UM7r7fu4vg5HDz/BNNDg23z37/0o0DRx5vC7wgjjrHm44pPSljnURRWJFsm+mo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