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组方原则
药方组方原则最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是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一定的方法制成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彼此相互配合、制约。一般的配置是君药一味,臣药二味,或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也可以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佐药九味。
中医讲,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长期服用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延年益寿者以上经为本,如人参、枸杞、当归等皆是上药。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有的无毒,有的有毒,须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补,虚弱者以中经为本,如百合、黄连、麻黄等皆是中药。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顺应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长期服用。想要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疗疾病者以下经为本,如大戟、附子皆为下药。
药物还有阴阳相配的属性,常见的药物有以下几种关系。
单行: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只用人参一味药就能治疗元气大脱症。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这样疗效可以增强。如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的功效更好。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单分一主一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黄芪与茯苓配合时,利水健脾的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畏生姜,即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萝卜,萝卜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中药搭配的使用注意
李时珍说:“古方中多有用相恶、相反的;相须、相使同用的,此为用药的帝道。而相畏、相杀同用者,为用药的王道。相恶、相反同用者,是用药的霸道。”因此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如果配伍得当,将会产生绝佳疗效。
方剂中的“君臣佐使”
药物的上中下品
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长期服用不伤人。可用于轻身益气、延年益寿。
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有的有毒,须斟酌服用。可遏病、滋补,补虚弱。
主治病以顺应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长期服用。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