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热解毒

千金栝楼根茶 润燥止渴 清热生津

茶疗功效

具有除烦祛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口渴咽痛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健康叮咛

性寒,因此女性月经期间及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天花粉 30克

麦门冬 15克

芦根 10克

白茅根 30克

生姜 6克

蜂蜜 适量

黑茶 3克

做法:

1 将天花粉、麦门冬、芦根、白茅根洗净,与黑茶一起放入锅中同煎。

2 用茶漏滤取药汁液,待温热后放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不拘时。

本草药典

天花粉

别名 栝楼根、花粉、楼根。

性味 性微寒,味甘、微苦。

功效 清热泻火。

主治 热病口渴、痔疮、肺燥咳血。

麦门冬

别名 麦冬、不死药。

性味 性寒,味甘、微苦。

功效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止渴止咳。

主治 肺燥干咳、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

芦根

别名 芦茅根、苇根、芦头。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 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膀胱炎。

白茅根

别名 茅根、兰根、茹根。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止血、利尿、抗菌。

主治 热病烦渴、肺热喘急、胃热呕吐、小便不利。

泻心茶 止呕止血 清热降火

茶疗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泻心火、止呕、治痢的功效。且此茶中的大黄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黄芩能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

健康叮咛

孕妇、女性月经期间及脾胃虚寒、体弱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大黄 6克

黄芩 6克

茯苓 3克

蜂蜜 适量

枸杞子 10克

白茶 3克

做法:

1 将大黄、黄芩、茯苓、白茶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5分钟。

2 开盖,去除药渣,加入适量的蜂蜜、枸杞子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本草药典

大黄

别名 火参、黄良。

性味 性寒,味苦。

功效 清热泻火。

主治 实热便秘、水肿腹满、胃热呕吐。

茯苓

别名 云苓、松苓、茯灵。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健脾和胃。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气喘打嗝。

黄芩

别名 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性味 性寒,味苦。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安胎、调节血脂。

主治 胸闷口渴、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胎动不安。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橘皮竹茹茶 益气降逆 清热和胃

茶疗功效

具有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补而不滞、清而不寒的功效,对于治疗因胃虚而引起的咳嗽、干呕,可起到缓解的作用。

健康叮咛

适宜胃虚有热产生的呃道、干呕者饮用。但须注意的是,脾胃虚寒以及实热所致的打嗝不止、干呕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陈皮 12克

竹茹 12克

甘草 6克

人参 5克

大枣 5枚

生姜 4片

黄茶 5克

做法:

1 将陈皮、甘草、竹茹、人参研成粗末,备用。

2 用纱布包好研磨好的药末,与黄茶、大枣、姜片同放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

3 每日1剂,分3~4次饮用。

本草药典

陈皮

别名 橘皮、贵老。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 理气健脾。

主治 消化不良、便秘腹泻。

甘草

别名 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主治 脾胃不适、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

竹茹

别名 竹皮、青竹茹、淡竹皮茹。

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效 除烦止呕、清热化痰。

主治 咳嗽不止,病热烦躁、中风、痰多。

人参

别名 山参、人衔。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复脉固脱。

主治 劳伤虚损、厌食、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

生地石膏茶 凉血滋阴 清热泻火

主要材料

生地黄 5克

当归 5克

石膏 3克

牡丹皮 2克

红茶 6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石膏打碎,用布包裹。

2 将生地黄、当归、牡丹皮洗净,与石膏、红茶一起加水煎煮,取汁去渣,调入蜂蜜,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代茶频饮。

茶疗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颜的功效。且此茶中的生地黄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牡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

生地黄

四妙勇安茶 活血止痛 清热解毒

主要材料

金银花 30克

玄参 30克

当归 20克

甘草 10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捣碎,放入杯中。

2 加入适量沸水,闷泡15分钟后,加入蜂蜜,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

茶疗功效

具有疏通血液的功效,可起到缓解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引起的不适。同时,也对贫血、肢体持续性疼痛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金银花

枸杞茶 养阴补虚 清热凉血

茶疗功效

具有缓解因体质虚寒、胃寒、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眼疾、脱发、口腔炎等疾病而引起的不适的作用。

健康叮咛

适宜体虚、头昏眼花、骨节烦热、劳累过度、精力不济、面容憔悴者饮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地骨皮 15克

麦门冬 6克

小麦 6克

枸杞子 5克

桂圆肉 6克

红茶 5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地骨皮、麦门冬、小麦、桂圆肉、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40分钟。

2 再次加入适量热水,煎煮30分钟,加入适量枸杞子及蜂蜜,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代茶频饮。

本草药典

地骨皮

别名 杞根、地骨。

性味 性寒,味苦。

功效 凉血除蒸。

主治 高血压、肺热咳喘、吐血。

麦门冬

别名 麦冬、不死药。

性味 性寒,味甘、微苦。

功效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调节血脂。

主治 肺燥干咳、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

小麦

别名 浮麦、浮小麦。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养心益脾、除烦止渴、调经络、利小便。

主治 心神不宁、小便不利、健脾益肾、女性脏躁。

枸杞子

别名 枸杞、苟起子、枸杞红实。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养肝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身健体。

主治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目昏不明、虚劳咳嗽。

石膏茶 祛风止痛 清胃泻火

茶疗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和胃润肠、祛风止痛的功效。且茶中的煅石膏具有清肺的功效;川芎祛风止痛;葱白搭配川芎可起到散风邪的功效;炙甘草缓和药性,又能泻火解毒。

健康叮咛

适宜患有两目红肿、掀痛、畏光、泪下者饮用。但脾胃虚寒、高血压患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煅石膏 15克

川芎 15克

炙甘草 3克

葱白 3克

绿茶 适量

做法:

1 将煅石膏、川芎、炙甘草研为粗末,备用。

2 葱白洗净,切段。

3 将药末与葱白、绿茶放入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

4 每日1剂,代茶频饮。

本草药典

煅石膏

别名 石膏、熟石膏。

性味 性寒,味辛、甘。

功效 收湿生肌。

主治 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川芎

别名 山鞠穷、芎穷、胡穷。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解郁通达。

主治 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外科疾病。

炙甘草

别名 草根、红甘草、甘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缓急止痛。

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惊悸。

葱白

别名 大葱白、鲜葱白、大葱。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 解毒消肿、通阳发表、通便润肠。

主治 风寒感冒、阴寒腹痛、表皮肿痛、虫积腹痛。

忍冬茶 疏风散热 清胃解毒

茶疗功效

具有益胃润肠、清热解毒、驱风散热的功效。茶中的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与甘草搭配饮用,可起到预防中暑、感冒的作用。

健康叮咛

适宜患有咽痛咳嗽、发热恶寒、暑热烦渴者饮用,且夏季也可作为预防小儿热疮之用。但风寒外感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主要材料

金银花 20克

甘草 15克

枸杞子 10克

白茶 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金银花、甘草、白茶放入杯中,加水冲泡15分钟。

2 可按照个人喜好,放入适量蜂蜜及枸杞子。

3 每日1剂。

本草药典

金银花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中暑、牙周炎、泻痢。

甘草

别名 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咳嗽痰多。

枸杞子

别名 枸杞、苟起子、枸杞红实。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养肝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身健体。

主治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目昏不明、虚劳咳嗽。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四神茶 清热解毒 益气补虚

茶疗功效

具有益气养身、清热解毒、滋阴补血的功效。且茶中的黄芪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当归、金银花对多种化脓性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甘草能起到抗炎、抑菌的作用。

健康叮咛

适宜患有体质虚弱、内火重、好发痤疮及痱子者饮用。但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当归 24克

黄芪 15克

金银花 15克

甘草 6克

黑茶 5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当归、黄芪、金银花、甘草、黑茶加水煎沸,取药汁,备用。

2 把药汁置于杯中,再闷15分钟,加入蜂蜜即可。

3 每日1剂,分3次温服。

本草药典

当归

别名 秦归、云归。

性味 性温,味甘。

功效 抗氧化、美肌。

主治 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肠燥便秘。

黄芪

别名 山棉芪、绵芪、绵黄芪。

性味 性微温,味甘。

功效 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补肺健脾。

主治 便血崩漏、表虚自汗、血虚萎黄、慢性肾炎。

金银花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主治 中暑、痢疾、流感、皮肤热毒、牙周炎。

甘草

别名 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

五神茶 解毒消肿 清热祛湿

茶疗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化淤、祛湿除烦的功效。且茶中的茯苓、车前子通利小便;金银花清热解毒;牛膝消下肢肿胀,且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

健康叮咛

适宜患有淋巴管炎、化脓性骨髓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者饮用。但体质虚弱、病属寒湿者不宜服用。

主要材料

茯苓 15克

牛膝 15克

车前子 15克

金银花 30克

黑茶 3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茯苓、牛膝、车前子、金银花、黑茶加水煎煮。

2 泡闷15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即可。

3 每日1剂。

本草药典

茯苓

别名 云苓、松苓、茯灵。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健脾和胃。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气喘打嗝。

牛膝

别名 杜牛膝。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酸。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利尿通淋。

主治 腰膝酸痛、痛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

车前子

别名 车前实、虾蟆衣子。

性味 性微寒,味甘、淡。

功效 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痰热咳喘。

金银花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主治 中暑、痢疾、流感、皮肤热毒、牙周炎。

连翘茶 生津止渴 清热解毒

茶疗功效

具有清心火、解疮毒、通气血,生津止渴、抗菌利尿、健胃增食、强身健体的功效。

健康叮咛

一般人均可饮用,尤其适宜患有风热感冒、暑湿初起、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者饮用。

主要材料

连翘 20克

枸杞子 10克

甘草 10克

绿茶 6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连翘、枸杞子、甘草、绿茶放入锅中,用水煎煮。

2 用茶漏滤取药汁液,温热时放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代茶频饮。

本草药典

连翘

别名 黄花条、连壳。

性味 性寒,味苦、微辛。

功效 消肿化淤。

主治 急性肾炎、风热感冒、发热。

枸杞子

别名 枸杞、苟起子、枸杞红实。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养肝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身健体。

主治 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目昏不明。

甘草

别名 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 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痈肿疮毒。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五味消毒饮 清肺和胃 芳香化浊

茶疗功效

具有益胃清肺、平喘止咳的功效。且茶中的金银花清热解毒,紫花地丁及紫背天葵子可缓解因表皮肿毒而引起的疼痛;蒲公英、野菊花和胃健脾、消散痈肿。

健康叮咛

一般人均可饮用,适宜患有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者饮用。

主要材料

金银花 15克

野菊花 6克

蒲公英 6克

紫花地丁 6克

紫背天葵子 6克

白茶 3克

蜂蜜 适量

枸杞子 适量

做法:

1 将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白茶加水煎煮,沸腾后闷泡15分钟。

2 去渣取汁,加入蜂蜜及枸杞子后,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分3次饮服。

本草药典

金银花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中暑、泻痢、流感、牙周炎。

野菊花

别名 苦薏、山菊花。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消肿祛淤、明目。

主治 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

蒲公英

别名 蒲公草、尿床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利胆。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高血糖、胃炎、肝炎。

紫花地丁

别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

性味 性寒,味苦、辛,无毒。

功效 清热解毒、疏肝消肿、凉血消炎。

主治 乳腺炎、眼睛肿痛、咽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清热止嗽茶 止咳化痰 疏风清热

茶疗功效

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且茶中的菊花疏风平肝、清热解毒;枇杷叶清肺止咳、降气化痰;黄芩、芦根清解肺热;陈皮、枳壳理气化痰。

健康叮咛

适宜患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咳痰、口渴咽痛者饮用。但患有风寒感冒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芦根 10克

甘菊花 9克

霜桑叶 9克

炙枇杷叶 9克

生地黄 5克

枳壳 5克

陈皮 3克

黄芩 3克

青茶 3克

做法:

1 将甘菊花、霜桑叶、炙枇杷叶、芦根、陈皮、黄芩、生地黄、枳壳、青茶研成粗末。

2 加水煎煮10分钟后,去渣取汁,即可饮用。

3 每日1剂。

本草药典

甘菊花

别名 野黄菊花、苦薏。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湿疹、皮炎、风热感冒。

霜桑叶

别名 蚕叶、铁扇子、家桑。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温中散寒。

主治 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炙枇杷叶

别名 巴叶、杷叶、枇杷叶。

性味 性凉,味苦。

功效 止咳化痰、清肺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 肺热咳嗽、咳血、肌肤出血、胃热呕哕。

芦根

别名 芦茅根、苇根、芦头。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 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膀胱炎。

清热理气茶 理气和中 清热明目

茶疗功效

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身、理气解郁的功效。且茶中的甘菊花、霜桑叶清热明目;橘红具有散寒理气、消食宽中的作用。

健康叮咛

适合患有早期高血压、恶心、呕吐等症者饮用。但肝旺脾虚、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大便不通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芦根 10克

甘菊花 9克

霜桑叶 9克

炒谷芽 9克

橘红 5克

炒枳壳 5克

黄茶 3克

做法:

1 将甘菊花、霜桑叶、炒谷芽、芦根、橘红、炒枳壳、黄茶研为粗末。

2 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

3 每日1剂,代茶频饮。

本草药典

甘菊花

别名 野黄菊花、苦薏。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湿疹、皮炎、风热感冒。

霜桑叶

别名 蚕叶、铁扇子、家桑。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温中散寒。

主治 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炒谷芽

别名 稻芽、谷芽、焦谷芽。

性味 性温,味甘。

功效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清热解毒。

主治 胀满、泄泻、食欲不振、脚气、浮肿、口臭。

芦根

别名 芦茅根、苇根、芦头。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 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膀胱炎。

串雅三妙茶 消肿散淤 清热解毒

茶疗功效

金银花对多种皮肤病有着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夏枯草能散结泻热。

健康叮咛

适宜患有肝火旺盛、淋巴结核等症者饮用。但脾胃虚寒、厌食、便溏者不宜饮用。

主要材料

夏枯草 15克

金银花 15克

蒲公英 15克

青茶 6克

蜂蜜 适量

做法:

1 将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洗净,晾干。

2 将药材与青茶放入杯中,加水冲泡20分钟后,取汁,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3 每日1剂,15~20天为1个疗程。

本草药典

夏枯草

别名 麦穗夏枯草。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效 清火明目。

主治 头痛、清肝火、降血压。

金银花

别名 忍冬、忍冬花、金花。

性味 性寒,味甘。

功效 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主治 中暑、痢疾、流感、皮肤热毒、牙周炎。

蒲公英

别名 蒲公草、尿床草。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利胆。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高血糖、胃炎、肝炎。

蜂蜜

别名 岩蜜、石蜜、石饴。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保护肝脏、补充体力、消除疲劳、抑菌杀菌。

主治 便秘、皮肤暗黄、失眠、贫血、神经系统疾病。 Lc/UEnGdo+h1gNjRjiqaUxJ/pKvael7kweoUSVEp7vcFBQx3oOvYmbq+4oQS/N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