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医如何看待肝肾

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

现代医学讲的肝脏是解剖学上的一个部位,一个人体器官。而中医学所说的肝脏,比这个概念更广泛、更复杂一些,它不仅是指解剖学上的肝脏,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是一较抽象的概念,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等都涉及中医所说的肝的功能范围。

肝藏血:肝在中医理论中是贮藏血液的,有调节血液流量的作用,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是靠肝的气机调畅来推动正常运行。人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部分血液回流到肝内贮藏起来,而活动时肝内的血液就会被运送到全身,供给各组织需要。

肝主疏漏: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肝脏功能和情绪变化有关,中医中的致病因素“外感内伤”“七情”,即是指人在发怒的时候会伤肝,而肝气不疏时也会导致易怒,形成恶性循环,使人生病;二是指肝脏功能与消化功能有关,脾的运化、脾气的散布作用和胆汁的分泌,均有赖于肝气的疏泄作用;三是指肝脏功能与女性月经有关,肝藏血功能影响月经周期,如肝气淤滞,气血运行不畅,肝藏血功能失调,可产生月经不调。

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故气上矣。”由于肝主疏泄,阳气升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如因大怒,则势必造成肝的阳气升发太过,故又说“怒伤肝”。反之,肝的阴血不知,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

肝开窍于目:中医认为眼睛的功能和肝血调节功能有关,肝通过肝藏血的功能,把眼睛的功能更养护好。如肝血不足,目失营养,就会出现两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夜盲。

肝在液为泪:泪从目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如肝的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上即是泪液的分泌不足;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症。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中医认为人体的筋膜也要依赖于肝气濡养,肝的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才能使我们的肢体关节运动灵活且富有力量。肝气虚则肢体关节屈伸困难。此外,肝的虚实情况可以从爪甲的变化反映出来。比如,指甲红润有光泽的人则肝功能正常,爪甲淡白无光泽说明肝脏藏血功能不好等。

女性的容貌和气血息息相关,所以有“女养肝”一说

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

现代医学讲的肾脏也是解剖学上的一个人体器官。而中医所说的肾,内容就广泛得多。中医认为肾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内含元阴元阳,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中医把它所藏之气看作是生命的原动力。与膀胱、骨髓、头发、耳朵、二阴等构成系统。其综合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管、消化、免疫等多方面的作用。

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指父母给予的生殖之精,它在人体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天之精指人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吸收转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中医认为肾所藏的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影响到人体各个脏腑。

肾主水:中医认为肾对人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肾对人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肾阳和肾阴相互调节,人体津液输布正常。

儿童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都需要肾精的濡养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中医认为只有肾中精气充盈,才能使骨坚。若肾虚气少,不能营养骨髓,则骨骼脆弱无力,发育不良。而这“生髓”包括三个方面:骨髓、脊髓、脑髓。因此,肾气的好坏,不仅影响骨髓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

中医认为头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说其华在发。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干枯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盛衰。

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还要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保证呼吸正常。中医认为肺吸入空气,必须下达于肾,肾在下焦起摄纳的作用,只有肾气充足,肺得其滋助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若肾气虚而不能纳气时,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的喘息病,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

肾主管水液代谢:《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这里的津液主要指水液。《医宗必读·水肿胀满论》说:“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中医学认为人体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肾为最关键。一旦肾虚,气化作用就会失常,可发生遗尿、小便失禁、夜尿增多、尿少、水肿等。

关于肝肾同源理论

中医里的“肝肾同源”有三个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肝肾精血相互化生: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转化的关系。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也赖于血的滋养,肝和肾两者之间需相互生成。第二层意思是肝肾阴阳相互资生、相互制约: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维持肝肾阴阳的充盛与平衡。第三层意思是说疏泄与封藏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疏泄可使肾之封藏开合有度,肾之封藏则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既相反又相成,治疗上只有肝肾同补才能让两者同时得到滋养。

中医认为,养肝护肾只有同时进行才能起到作用。

关于肝胆相照

讲到肝脏养生,有“肝胆相照”一说,而在其脏腑的功能上,肝脏与胆更是密不可分。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将有毒物质变为无毒的或消融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只有“肝”与“胆”相互协作,将人体内的毒素分解排出,人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关于肾与膀胱相表里

《黄帝内经》上说“肾开窍于二阴”,其实就是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是作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贮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黄帝内经》里说“恐伤肾”,就是说巨大的恐惧对内会伤害肾脏,肾脏受到了伤害就会通过膀胱经表现出来,生活中常见有人受到惊吓就会尿裤子,就是这个原因。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的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会导致膀胱的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及排尿时间的改变。膀胱的病变有实有虚,虚证常常是由肾虚引起的。同样,膀胱经的病变也常常会转入肾经。膀胱经的热邪影响到肾经,肾经的气机逆而上冲便形成了风厥。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相互关系

名医养生堂

绿色食物养肝 黑色食物固肾

中医认为,绿色(含青色和蓝色)入肝,多食绿色食品具有舒肝强肝的功能。现代医学发现,绿色药材和食物所含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帮助体内毒素的排出,更好的保护肝脏,还可明目,缓解老年人眼干、眼痛,视力减退等症状。所以,绿色食物无疑是补肝佳品。

中医认为,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常食黑色食物更益补肾。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黑色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亚油酸等营养素,可以养血补肾,有效改善虚弱体质,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bqSieVzeknShVar5u69oLBTDMnG/N2uLp6SxD2/Jb3zzK3rbhYCUHR6FrUULJN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