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彘(今山西省霍州市)。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建宫殿、筑长城、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在战略重镇荥阳受阻,与秦军相持不下。吴广因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所杀。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坚持了6个月,终告失败。其后,各地农民起义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终于推翻了秦朝。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天灾不断,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
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被拥护为首领。王匡、王凤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起义,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攻占附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发展到七八千人。王莽派了两万官兵去围剿绿林军,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而逃。绿林军不断发展壮大,但不久后,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这时候,另一个起义领袖樊崇带领几百个人占领了泰山。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是两个人)和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大军去镇压樊崇起义军。樊崇作好准备,跟官兵大战。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东汉已名存实亡。
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三大起义军消灭了张须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军主力,促成了隋炀帝江都被杀,李渊攻取长安的局面。隋末农民起义规模巨大,作战勇猛,击败了隋军主力,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关陇集团建立了唐朝。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两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
从公元七世纪初隋末农民战争之后,至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在这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然而真正具有农民战争规模的却只有唐末农民大起义。它是这一时期中阶级斗争的高潮和顶峰。
元末农民起义是指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中国元朝农民进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这次起义是古代中国最有典型的一次起义,一来它有宗教背景,二来它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三来它是最成功的一次北伐,其他各代大都是南征,只有朱元璋的北伐成功而且还建立了长期政权。
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
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它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