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古代军事要塞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地理因素起不可小觑的作用,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在战争中对山川、河流等地理地势的运用,并且对其加以改造,建关设塞修城筑墙来构筑防御措施。

1. 阳关和玉门关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阳关,都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都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为重要的屯兵之地。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

玉门关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玉门关,建于东汉年间,又称小方盘城,曾经是西域商贾和中原人士络绎往来的必经之地。因为和田美玉自古从这里输入中原,所以被人称为玉门关。

2. 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

潼关

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临函谷与河南接壤,同时黄河、渭河又在这里交汇,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3. 函谷关

时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4. 居庸关

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曾扼控此口,当时已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丽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称。

5. 嘉峪关

嘉峪关

嘉峪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有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6. 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虎牢关

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7. 剑门关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剑门关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8.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石座砖身,形势雄固。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

9. 山海关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故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9OKbK4gR/a9V9Taq27n/m995U2umUNnHp5vYHolhIswFFmVPCyGhGxnj+fMrOO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