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守者,进不郭圉
,退不亭障
,以御战,非善者也。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韧矢,尽于郭中。乃收窖廪廪
,毁折入此,令客气数十百倍,而主人气不半焉,敌攻者伤守甚者也。然而世将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其险者也。而守者不出,出者不守。守法:城一丈,十人守,工食
不与焉。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万。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千丈之城,则万人之守。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众选,薪食给备,弩劲矢韧,矛戟称之,此守策也。
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乃称。其有必救之军,则有必守之城;无必救之军,则无必守之城。若彼城坚而救诚,则愚夫僮妇,无不蔽城尽资血城者。期年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僮妇,无不守陴
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鼓其豪杰俊雄,坚甲利兵,劲弩韧矢并于前,则幼幺
毁瘠
并于后。五万之众□诚必救,关之其后,出要塞,但击其后,无通其粮食,中外相应。此救而示之不诚,则倒敌
而待之者也。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
,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
凡是守城的军队,出击时不在外城边沿修筑工事,后退时不预先在险要之处埋伏兵力,这样来进行防御战争不是好的办法。因为,把英雄豪杰、精锐部队、优良兵器都集中在城内。并且收集城外的存粮,拆毁城外的房屋,使民众统统退保城垣,这样就会使攻者气焰嚣张,而守者士气低落,一旦遭敌进攻,守军就会受到很大损伤。但是缺乏指挥才能的世袭将领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防守的军队绝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负责守卫的部队不参加出击,负责出击的部队不担任守卫。守城的方法,城墙每一丈,需要十人防守,杂工和炊事人员人员不计算在内。守城一人可当敌十人,十人可当敌百人,百人可当敌千人,千人可当敌万人。所以建筑城郭,并不是耗费民力去做堆土的样子,实际是为了加强防御。通常千丈之城需要万人防守,同时要求护城河深而宽,城墙坚而厚,人力充足,柴草和粮食供应丰富;弓矢坚强,矛戟也同样锋利。这就是守城的方法。
敌人使用十万以上的兵力进攻城市时,守城的军队如果有可靠的援军,城市就一定能守得住,如果没有可靠的援军,城市就不一定能守住。如果防者城垣坚固,又有可靠的援军,那么,民众就没有不为守城而贡献资财甚至生命的。要想坚守一年的城池,必须守军足以抵抗进攻的敌人,援军足以支援防守的军队。如果城垣坚固但没有可靠的提军,那么,民众就没有不守着城垛而失望悲伤的,这是人之常情,即使散发财物和粮食来安抚他们,也不能消除这种悲观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勉励豪杰英雄率领精锐部队,使用优良武器,在强弓好箭掩护下奋力战斗于前,使老幼残弱者并力支援于后。
五万人的大军积极救援,要封锁敌人的退路,守军要抢占险要地点,袭击敌军后方,使敌军的粮道被切断,并与守军互相策应,这是为了表示救援不积极用以迷惑敌人,等待可乘之机。诱使敌人把精部队撤到后方控制起来,而把战斗力差的部队配置在攻城前线,这样敌人攻城,就不可能有进展,而守军也可以积极出击了。这就是守城的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