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存在,便有希望

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年幼时,家人不准他去碰乐器,哪怕是一个音符。他依旧半夜里悄悄地跑到阁楼里弹钢琴。

莫扎特孩提时,没日没夜地做苦工,但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聆听风琴演奏,将全部身心都融化在音乐之中。

巴赫年幼时只能在月光底下抄写学习的东西,连点一支蜡烛的要求也被蛮横地拒绝了。当那些手抄的资料被没收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丧气。

同样,皮鞭和责骂反而使儿童时代充满热忱的奥利·布尔更专注地投入到小提琴曲中去。

生活中的阴云和不测不知会使多少人活在自怨自艾的边缘,许多人早已习惯了用悲伤去迎接生命的各种遭遇。

唯智者明白,再自怨自艾、再悲伤忍耐,也无法改变生活的窘态,只有奋起,只有用心感受美好,只有坚定地往上攀爬,才能终有一天离开泥淖,看到彩虹。

我们所可以自慰的,想来想去,也还是所谓对于将来的希望。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如果历史学家的话不是诳话,则世界上的事物可还没有因为黑暗而长存的先例。黑暗只能附丽于渐就灭亡的事物,一灭亡,黑暗也就一同灭亡了,它不永久。然而将来是永远要有的,并且总要光明起来;只要不做黑暗的附着物,为光明而灭亡,则我们一定有悠久的将来,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将来。

——鲁迅 LTOQtJZ15G/oTwmvKDIueE0Jj/jRVfT0xeAG04FKs8hxJOXh/Z0eIejmtxuLs7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