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朴实无华的教学视频

面孔、技法、风格,所有的一切都在追求极致的简洁与卓越。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

有些人认为,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风景优美的校园和设施先进的教室,他们相信教育是富有的国家和群体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对于这种看法,我想用可汗学院形成之初时发生的一些事来反驳。举例来说,一开始,可汗学院的总部其实就是一间客房,后来是一间衣橱,“衣橱”的说法更广为人知。没错,就是一间更衣室,里面还有所需的电器插座。房间里放着一张小书桌,还有一扇可以看到花园的窗。但不管怎么说,那的确就是一间衣橱,在我看来如同僧侣修行的小房间。在这里,你能够专心致志地做事,不会受到外界舒适生活的干扰或诱惑。

在可汗学院逐渐成形的阶段,我每天都在寻找一种能让视频课程变得更为有效的表现方式。我个人的品味和性格对此起了重要作用,使我以简洁的方式呈现我录制的视频。

举例来说,从一开始,我就将电脑上的“黑板”界面设定为黑色。尽管这个黑板是虚拟的,但是我认为“黑色的”黑板带有一种魔力。我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乐趣甚至是悬念,让他们将对知识的追寻视为一种寻宝游戏,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这种方法看起来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正如知识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光明一样,我的教学方法也力图帮助学生培养一种能力,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专心思考,自己找出答案。

我所做的另一个重要的决定是关于每节课时长的。当我在电话的一端辅导纳迪娅时,我们并没有设定每次辅导课程的时长。只有在我们中一个人有事情必须离开时,或在纳迪娅掌握了某个概念时,或在我们的身体或是大脑感到疲倦时,我们才会停下来。然而,如果要将教学视频发布到上,我就必须遵循YouTube的要求。尽管该网站如今已对发布要求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在当时,上传的视频长度被限制在10分钟以内。所以,我的课程只能控制在10分钟。

实践证明,不管是对于我这样的发布者还是那些听课的学生来说,10分钟都是非常合适的。

需要澄清的是,在确定一节课的时长之前,我事先并不知道10分钟是最佳时长。这次实践只不过是凭借直觉和运气误打误撞。不过在此之前很久,一些权威的教育理论家便已经判定,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概为10~18分钟。

1996年,在一份叫作《国家教学论坛》(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um)的著名同行评审期刊上,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约安·米登多夫(Joan Middendorf)和阿兰·卡利什(Alan Kalish)发表了一份非常详尽的报告,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变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关注的人群是大学生。另外,在进行这项研究时,还没有短信和网络社交工具出现。由此可以推测,现在年轻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并会面临更多让人分神的 因素。

这两位教授认为,需要将完整的课时按分钟来分析。他们发现学生们需要3~5分钟才能静下心来,在之后的10~18分钟内精力非常集中。那之后,不管老师讲得有多好,不管课程有多么吸引人,学生还是会走神儿。用俗话来说,就是学生会“溜号”。虽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还能再次集中精力,但集中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集中的时间只有3~4分钟。

早在1985年,便有另一项研究对学生在20分钟内记忆的内容进行过检测。为了进行记分,老师将课程分成4段,每段只有5分钟。你大概会认为学生们记得最好的是最后一段内容——也就是最后听到的那一段。而事实上,试验结果恰巧相反,学生们记得最好的是第一段。到第15分钟时,学生们几乎已经头昏脑涨了。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早在可汗学院或YouTube出现之前,可靠的学术研究就已经描述过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变化和极限。然 而,这些令人印象深刻、试验结论前后保持一致、有确凿证据支持并且从未有过反对意见的发现,却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让我深感好奇的是,虽然米登多夫和卡利什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并没有将报告得出的结论用于实践。尽管他们发现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长只有10分钟或一刻钟,但他们还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课程的长度应该为1小时。他们建议,老师应在课堂中不时变换讲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也许,对于一些颇有技巧和点子的老师来说,这样做能够让孩子重新集中注意力,但这样做只不过是在回避问题的核心,试图通过巧妙的手法绕开关键。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十几分钟,那么老师为什么仍会认为一节课理应为1小时呢?

此外,如果说“变换讲课方式”(比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新集中精力,那为什么现在主要的教育方式仍是照本宣科呢?为什么学生还要花费大部分时间用于被动听讲呢?

各项研究(坦白说,就是我们的经验和常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我们仍会在自己的惰性面前妥协,继续沿用现有的教育模式。

如今,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许多人文学科的大学课程会在授课中融入很多讨论,即学生在课前会阅读一些相关材料,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美国哈佛商学院将这种教育方式发挥到了极致,早在100年前,该校就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之后诸多商学院纷纷效仿。对于诸如会计或金融类的课程,学校几乎已不再采用老师单纯授课的方式。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个10~20页的案例,比如对某个公司或个人情况的描述,然后老师会组织学生们在课上进行讨论或辩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出勤)。而教授在这样的课堂上扮演的是讨论推动者的角色,而不是控制课堂节奏的角色。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在这样的课堂上,即使教室里坐着80名学生,你的大脑也很难走神,这是因为大脑会主动处理其他同学提出的观点,同时你也会尽全力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整整80分钟的课程中,你可以不断地贡献出新的想法。时间过得很快,你甚至舍不得课程结束。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最重要的是,你和同龄人的想法能产生共鸣。如今,我还能回忆起10年前的同学与我(以及我在课堂上与他人)分享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还会用这些方法来帮助可汗学院的学生处理成长过程中或机会来临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72Dix1vEsQVlOPVN096viX1xMHnmPQVTM2igYeCMMMMCq+NxWjH+wpOdTfOCph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