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言
谁都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我叫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是“可汗学院”(Khanacademy.org)的创办者和最初时的老师。可汗学院的使命,就是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我之所以写本书,是因为我相信现代教学模式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变化中的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积极主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根据年龄划分成不同年级,制定统一的课表,希望学生能在这种“一刀切”的课程中学有所成。

这种教育模式在100年前是不是最佳选择,已无从得知,但如今可以确信,它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式,但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甚至担忧。光鲜亮丽的新技术不仅没有成为理想的教学工具,反而成了摆放在橱窗里的无用装饰。

从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变,需要跨越一道鸿沟,在现代世界的各个角落,每天都有学生陷入其中。瞬息万变的世界从未停止过革新的步伐,但如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却像冰川运动般缓慢,稍有不慎还会误入歧途。日复一日,随着一堂堂课的结束,学校的课程体系越发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

教育改革说起来容易,但不管怎样,它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政客通过谈论教育改革来吸引选民的目光,而家长们更是对目前的教育之殇有着切身之感。他们既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达到某种界定不清却又严苛强大的标准,又害怕孩子被同班同学超过,甚至还担心世界另一端的学生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一现象就如同在争论宗教问题时每个人都坚持己见,却又拿不出足以令他人信服的证据。

教育体系应该更严密还是更松散?现在的考试次数是多了还是少了?说到考试,如今的标准化考试到底是检测了学生们的长期学习效果,还是仅仅考察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还是在继续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

成年人也在担心类似的问题。当系统性的教育完成后,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避免它变得懒惰和迟钝呢?我们离开学校后还能学习新知识吗?在哪里学、怎样学呢?

这些有关教育的探讨都是积极健康的,它们无疑奠定了教育在我们这个充满联系与竞争的世界中的重要地位。问题是,这些关注和探讨并没有转化成促进教育改革进步的实际行动。如果说有什么行动的话,也只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可能有害而无益。

获得卓越的教育成果并不是不可能的,许多优秀的教师和学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们的成功很难被复制或推广。尽管人们在教育领域投入了无数金钱和精力,但教育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有人甚至开始怀疑,现行的教育体系到底能否有所改进。

更令人担心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教育的目的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无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是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的尊严。

媒体经常引用这样一个数据:美国高中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在全世界排名第23位。在美国人看来,这一排名无疑令人沮丧,但实际上,用它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未免太过狭隘。

在我看来,尽管美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种种不足,但至少从短期来看,美国仍会在科技方面保持领先地位。那些有关排名的言论太过危言耸听,大可不必理会,美国并不会因为爱沙尼亚的学生更擅长因式分解就失去自己的优势地位。美国文化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力、企业家精神、乐观主义以及资本实力)让美国成了全世界最适合创新的沃土,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聪明学生来到美国、获得绿卡并留下工作。从全球性且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来看,国家排名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但如果我们不敲响警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会让我们错过继续发展与进步的时机。美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停止输送受过良好教育的创新人才,美国的领先地位就会受到威胁。虽然美国不断地为创新提供着原动力,但又有谁能从中受益呢?是不是因为得到足够教育的美国学生太少了,才迫使美国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引进人才?是否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因为缺乏工作技能而失业?

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技能或机会,他们无法为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他们的潜力是否会因此被埋没甚至被引入歧途呢?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进程是否会因教育的缺陷和制度的腐败而走向衰亡呢?

这些问题兼具实际和道德意义。我相信,全球教育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谁知道天才会在哪里出现?也许在非洲的一个小村落中,某个小女孩在未来会发现治愈癌症的方法;也许在新几内亚岛上,某个渔夫的儿子会对海洋的健康状况有着深入的见解。我们怎能浪费掉这样的天分和潜能呢?如今,拥有先进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我们怎能不为这些孩子提供世界顶级的教育呢?而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怀揣梦想,鼓足勇气,大胆行动,让这一愿景成为现实。

然而人们并没有付出实践,而是继续空谈教育领域微不足道的变化。由于缺乏想象力或是害怕破坏现状,关于教育改革的对话往往浅尝辄止,大众关心的不是我们现存教育制度的弊病,而是那些为我们熟知却受到过度重视的标准,比如考试成绩和毕业率。当然,这些标准并非不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生产技能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充分发挥潜力,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作出贡献。

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人们是怎样学习的?在数字化时代,所谓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法(即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讲,回家后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能否适应当今的需求?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后就会忘记他们本该牢记的知识?为什么走向社会的成年人感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这些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然而即使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也仍要记住,哀叹教育的现状和做出实际行动远不是一回事。

2004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会在后文中谈到这一点),我开始对一些看似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证明,在很大程度上,很多教学方法都是经过论证的真理,只不过换上了新的形式,换句话说,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些方法表明,对现存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是可 能的。

在若干不同的教学方法试验中,有一种大获成功,那就是我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的基础数学教育视频。当时我并不知道该怎样以最佳方式呈现视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有效,更不知道是否会有人观看我发布的视频。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试错法(没错,采用这种方法是可以犯错的)。我那时的工作是对冲基金分析师,白天还要应付高要求的工作,时间极为有限。不过,就在短短的几年后,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虚拟教育这份事业才是我的激情所在和内心的归属。于是在2009年,我辞掉了分析师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行业,正是这个开始成就了今天的可汗学院。

虽然“可汗学院”这个名字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规模很大,但一开始,学校的资源极为缺乏。整个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一个价值20美元的屏幕录像软件和一块花了80美元购置的手写平板。至于那些图形和等式,我都是借助微软的一款免费画图工具完成的,而且经常画得歪歪扭扭。除了视频,我还以每月50美元的价格租了一个网络服务器,尝试运行一些收集来的测验软件。学校的教师、工程师团队、后台支持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只有一个人,就是我自己。供学校运转的预算大部分来自我的存款。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穿着一件6美元的T恤衫,随意换着几条运动裤,对着电脑显示器讲话,天马行空地展望着这项事业的未来。

我的梦想并不是做一个点击率很高的网站,更不愿意看着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的事业最终变成教育争论中昙花一现的失败案例。或许是我心存妄想,但我的梦想是创建一个持久的、能够推动改革的、服务于世界的学院,我希望它能延续几百年,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可行的教育模式。

在我看来,现在是重新审视教育制度的绝佳时机,历史上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都是在转折时期应运而生的。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是在北美殖民建立后不久后成立的,而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以及各州州立大学系统则是在美国工业革命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诞生的。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革命——一个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的早期阶段。在这场革命中,世界变化之快让深度创造力和分析思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它们已不再是只有社会精英才具备的优势,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本领。过去那种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接受教育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基于这些想法,我为 自己确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使命,借助当今已有但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技术手段,这一使命是可以完成的。我的使命宣言是: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我的教育理念很直接,又极富个性。我希望用我想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授别人,也就是说,我想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学习的快乐,并让学生在了解宇宙万物时感到兴奋。在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想让学生掌握这两门学科的逻辑,更想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魅力。除此以外,无论是刚开始求学生涯的孩童还是结束学业后想温故知新的成年人,无论是在书山学海中奋力拼搏的学生还是想要保持思维敏捷的老人,我都希望他们能从我的教育方式中获得同等程度的帮助,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我的教育理念想摒弃的是课堂上单调乏味的教育方式,即让学生死记硬背、生硬地套用公式,这种方式的意义无非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不会让他们记住所学的知识。我希望帮助学生了解每堂课都是相互关联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会随着课程的进行而层层递进;我还希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这样即便他们每次只掌握一个概念,也能在其后将这些简单的信息进行融合、扩展,进而真正地掌握一门学科。总而言之,我希望重新唤起学习的乐趣,也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带来的自然的兴奋,这种兴奋在传统课堂中服从式的教育模式中被压抑了。

在可汗学院成立之初,我只有一名学生,那就是我的表妹纳迪娅。

到了2012年年中,可汗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也不止我一个教师了。我们每个月会向600多万学生提供教育,这一数字比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创立至今所培养的学生总数的10倍还要多,且还在以每年400%的速度继续增长。教学视频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4亿次,学生们通过我们的软件已经完成了近5亿次测验。仅我个人就发布了3 000多个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是完全免费的,不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此外,视频涵盖的内容很广泛,从基础数学运算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从物理到金融再到生物,从化学到法国大革命,各学科知识应有尽有。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招揽世界上最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和软件工程师。可汗学院已经成为了网络上最常用的教育平台。《福布斯》这样描述我们:“或许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就是这样一所学院,如今已经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比尔·盖茨也对我们大加赞誉,公开表示他曾借助我们的网站辅导自己的孩子数学。

你可以说这本书讲述的是可汗学院令人惊叹的成长经历和被大众接纳的故事,但我们更想表明的是,可汗学院的成长揭示了当今世界的需求。

几年前,可汗学院的知名度仅限于我的亲朋好友之中的几名中学生,它到底是怎样为全球各个年龄层和不同经济条件的人所知道的,它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会把这个网站告诉他们的朋友和老师呢?为什么老师会向学校领导推荐这个网站?为什么父母不仅利用这个网站帮助孩子学习,同时也通过它温故知新、继续学习呢?

简而言之,可汗学院满足的到底是大众在哪一方面来满足的需求呢?为什么可汗学院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做不到呢?对于教育成果这一问题,我们是否能用真实的数据来证明,可汗学院确实能够帮助人们学习?它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可汗学院的教育方式是否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可汗学院是否帮助了学生顺利升学?视频课程和互动软件到底是更适合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工具,还是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即由学生自己控制进度的主动学习?

不管是8岁的孩子还是80岁的老人,作为学生的他们每次在点开一个新的教学视频时,就像是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探索历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以及需要做的练习都会给学生带来挑战,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应对这些挑战。即便学习的进度慢了一些,学生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嘲笑或指责,不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担惊受怕。教学视频会一直挂在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不断地进行温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容许学生犯错。学生不用害怕自己的学习状况让老师失望,也不用因为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出洋相而提心吊胆。

我一直坚信,可汗学院的教育能够成为教育改革领域的先驱,至少能够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一次有价值的尝试,即让教学艺术与信息展示、数据分析相结合,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最为清晰、全面且重点最突出的课程。考虑到如今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形势,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点,但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或许是学生们的反馈。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收到了数千封学生邮件,他们都是可汗学院的受益者,有的来自欧洲城市,有的来自美国郊区,有的来自印度农村,还有的来自 中东小镇。在这些信件中,年轻的女孩们抒发着对教育的渴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她们只能偷偷地学习。有些则邮件简短而风趣,有些则详尽而真诚。有些来自在学校成绩不好、对自己不够满意的孩子,还有些来自害怕自己失去学习能力的成年人。

这些邮件都传递出了明确的信息。无论是在精英式的贵族学校还是平民化的一般学校中,都有太多天资聪颖、刻苦努力的孩子没有接受到合适的教育。太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信心,甚至很多所谓的“好”学生也发现,即使得到了好成绩,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当今社会纷繁嘈杂的环境和追求简单的文化,让孩子和成人渐渐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追寻真理的求知欲。

对这些学生来说,可汗学院仿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这里,他们能体验到在课堂上和工作场合中体验不到的东西。这难道是因为人们看了视频课程或使用了互动软件后会变得更聪明吗?当然不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更有效: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就很聪明。

学生们给我反馈的邮件是我撰写这本书的最主要的原因与动力。此书不仅是我展现个人心声的方式和表达自我诉求的途径,更是唤醒民众变革意识的呼声,是引领教育制度的革命性宣言,是指导未来发展方向的纲领。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进行变革,教育必须回归其本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促成个人的进步,必须维系人类的繁荣。

人们在何时何地最为全神贯注?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有些人在早上头脑最为清醒,有些人在深夜学习效率更高。有些人认为在安静的房间里更能集中精力,而有些人则更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甚至是在咖啡厅里伴着嘈杂的环境学习。既然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认为课堂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呢?我们为什么还要统一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呢?

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摆脱这种限制和束缚的能力,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它还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的责任感,重新唤醒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习变得如同寻宝游戏。此外,科技进步还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好处:互联网让教育唾手可得,无论是知识还是机会都能更加公平地被人们获取。高质量的教育并不一定要依赖校园,贫富差距也不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平均分配,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像比尔·盖茨家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

常言道:生活就是一所学校。随着我们的世界越变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变得越发紧密,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一所巨大无比的学校。这所学校里的求知者中既有年轻人,也有年长者,既有学习进度快的,也有学习进度慢的。在这里,我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我们既可以选择独自努力钻研,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知识或者为他人答疑解惑来进行学习。

我希望可汗学院能够成为这所全球课堂的虚拟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充满求知欲的人,我们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帮助他人并获得他人的帮助。我们鼓励人尽其才,帮助大家展现出 自身最好的一面。成功由我们自己来定义,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标准,但失败只有一个衡量法则,那就是放弃。

就我个人而言,在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同时,我自 己也受益匪浅。在一些方面,我获得的收益甚至远远超出 自己最初的投入,比如我收获了智力乐趣,重新唤起了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感觉与其他思想和其他人建立了一种连接关系。我梦想有朝一日,可汗学院所有的学生和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都能拥有与我一样的收获。 eiDRsv1WNKoTp3wZuVhgtuA0pIVqukF4oGIu/kgfG703egWCJ1wv0jy/pi+U0a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