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历史上出现的“杀良冒功”事件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下面让我们看下历史上有哪些“杀良冒功”的事件。

1.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

明朝廷为了鼓舞士气,立下了赏格,规定斩首一级赏银三两,后来又增加到五两;将校也以获级多寡论功行赏。于是官军往往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滥施屠杀。如天启四年,蓟辽经略孙承宗在谈到辽东官军滥杀无辜时指出:“甚至喑哑孤儿,立杀受赏。”崇祯四年,陕西副总兵赵大胤在韩城,“报斩贼五十级、而妇孺之首三十有五。”五年,山西兵追剿起义军进入河南,“其将使县令报功。令曰:“无首级何以报?”将曰:“易耳!”少顷,进千级,其中有庠士八十余人。”

2. 明崇祯年间

崇祯十一年,清兵深入畿辅,退出后,明总兵王朴纵兵斩居民首冒功。时人钱天锡作《哀庆都歌》云:“各携利刃争相逐,函首忙报将与督。哄然攘臂受赐金,屠尽一家与九属。”在河南商邱,甚至出现官军追杀平民,口称“借脑袋献功”。官军的纪律败坏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极大的灾难,就连地主、官绅之家也往往受到他们的侵害。因此,在明末社会舆论以至奏章中,“贼梳兵篦”之类的说法屡见不鲜。这正是后来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剿兵安民”口号的背景。

3. 冉闵杀良冒功

冉闵,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

当时,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也想杀掉冉闵等人。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询问原因。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我带领着卫士,谨先告知你。”石鉴说:“你是功臣,好好为官效力。我从台上观望着你,无须考虑尚未向我报告。”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石鉴害怕冉闵会杀了自己,迅速招来冉闵、李农,打开宫门接纳他们,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冉闵、李农进攻杀了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士卒,在御龙观看守石鉴,食物都悬吊着给他吃。在城内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

4. 清军

1841年5月底,广州城北的三元里爆发了民众抗英事件,但少为人知的是,就在三元里民众抗英的同时,也有不少民众成为英国军队的后援。仅三元里一地,就有1200名援英者被搜出。这些援英者被斥之为“汉奸”。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有清廷官员慨叹,“汉奸”是清军战败的重要原因。

清军本身就纪律散漫,他们平时游手好闲,训练懈怠。因贪生怕死,为了向上级交差,他们谎报战绩,滥杀贫民,污名为“汉奸”,一些被抽调到前线的内地官兵到了广东后,“兵将不相见,遇避难百姓,指为汉奸,掠夺财物”。

镇江守将海龄亲自下令“散布旗兵,满城捉路人作汉奸,付邑宰监拷掠,不容置辩”。海龄手下的兵丁则“在城上开炮开枪,击杀贫民,指为汉奸”,以领奖赏。结果英军未攻城,城内已哗变,使得英军顺利拿下了镇江。 q3avPDlmlXOphqE2g0J83hBc7HC7Tjb4uGCYfnhAjMHOqEs2BccajCLTUICq1p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