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魏文侯与吴起

原文

魏文侯 以卜子夏 、田子方 为师,每过段干木 之庐必式 。四方贤士多归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yú)人 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

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代国君,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②卜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③田子方: 田无择,字子方,孔子弟子子贡的学生。④段干木:卜子夏的学生,与卜子夏、田子方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⑤式:古代车上的横木;古人乘车往往站在车上,在车上行礼的时候,俯身向这个横木一靠,这个动作就被称为“式”。⑥虞人:官名,掌管山泽,围猎的人。

译文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的贤才德士很多都前来归附他。

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田野。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您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掌管田猎的官员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亲自前往取消狩猎活动。

原文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 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注释

①讲:和解,和睦。

译文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韩、赵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于是,魏国开始成为三晋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原文

使乐羊 伐中山 ,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 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 ,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

①乐羊: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麾下大将。②中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都城在今天河北省定州地区。③子击:魏文侯的儿子,后来的魏武侯。④任座:魏文侯的谋士。⑤翟璜:魏文侯时期,魏国大臣。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下之后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您获得了中山国,不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赶快跑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客。

原文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 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yuè)官,不明乐音。今君审 于音,臣恐其聋 于官也。”文侯曰:“善。”

注释

①不比:不协调。②审:明白,清楚,这里指精通。③聋:听不见,这里意为疏忽。

译文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吧?左边高了。”田子方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听说,国君需要的是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说的好呀!”

原文

子击出,遭 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 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 之。

注释

①遭:遇到。②骄人:对人骄傲,傲慢。③谢:道歉。

译文

魏文侯的儿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回礼。魏击气愤地质问田子方:“是富贵的人对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对人傲慢?”田子方回答道:“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傲慢,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傲慢呢!国君对人傲慢就将亡国,大夫对人傲慢就将失家。亡国的人,没有听说还有国主的待遇;失家的人,也没有听说还有家长的待遇。而贫贱的游士呢,言语不被采用,行为不合时宜,穿上鞋子赶路就行,到哪里不能过贫贱的生活呢!”魏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原文

文侯谓李克 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 ,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 ,臣所进也。君内以邺(yè) 为忧,臣进西门豹 。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fù) 。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 以求之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 ,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wū) 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qūn)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注释

①李克:又名李悝(kuī),魏文侯时期曾主持变法,制定了《法经》。②成,璜:分别指后文提到的魏成和翟璜,均为魏国大臣。③让:推辞,谦让。④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改革家,军事家,曾先后在魏国、楚国主持变法。⑤邺:古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⑥西门豹:魏文侯时期任邺令,主持修建了著名的西门豹渠。⑦屈侯鲋:姓屈侯,名鲋。⑧比周:勾结,结党。⑨千钟:指俸禄很多。⑩恶:语气词,同“乌”意思是“哪有、何”。逡巡: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要选相,除了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上司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发表意见。”魏文侯说:“先生不要有顾虑,尽管说出您的意见。”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常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断定一个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已经选定国相了。”李克出来,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国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愤愤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了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就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推荐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国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在东边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奉他们为老师;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却任用为臣子。你哪里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徘徊不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原文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zèn) 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cān) ,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jū) 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注释

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②曾参:孔子的学生,著有《大学》《孝经》等,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③司马穰苴:春秋末齐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国任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对吴起有疑心,吴起便杀了自己的妻子,求得大将,大败齐国军队。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他说:“吴起当初跟从曾参学习,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后来和他断绝了关系;现在他又杀妻来求得您的大将职位,真是一个残忍缺少德行的人!况且,一个小小的鲁国,却有战胜齐国的名气,恐怕各个国家都要忌惮鲁国了。”吴起恐怕鲁国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去投奔魏国。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这人贪婪好色,不过他用兵作战,却是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不及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打秦国,攻占了五座城。

原文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 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jū)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zhǒng) ,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 矣,是以哭之。”

注释

①赢:背,担。②旋踵:调转脚后跟,这里指后退。③所:处所,地方。

译文

吴起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住,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担粮,分担士兵疾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痛哭。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母亲答道:“你不知道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英勇作战从不退缩,就战死在敌阵中了。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我儿又会战死在哪里呀,所以痛哭。”

原文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武侯浮西河 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 氏,左洞庭,右彭蠡 ;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 ,右泰华 ,伊阙 在其南,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 ,右太行,常山 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注释

①西河:河指黄河,处于山西西边,而魏国的疆域主要在山西,所以称为西河。②三苗:相传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古族名,主要活动在今天湖南、江西境内。③彭蠡:故地名,指今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④河济:指黄河,济水;济水是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⑤泰华:指华山。⑥伊阙: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南。⑦羊肠:山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由于山似“羊肠”,而得名。⑧孟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黄河河道上第一个大门,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⑨常山:指恒山。

译文

……魏文侯去世后,太子击即位,这就是魏武侯。

魏武侯顺黄河而下,行至中游时对吴起说:“山河雄壮美丽,这是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臣以为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地势险要),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华山,南面是伊阙山,北面是羊肠山,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汤驱逐了。商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北面是常山,南面是黄河,因他不施德政,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了,说道:“你说得对。”

原文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 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 ,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注释

①田文: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人称“孟尝君”,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逃至魏国,任相国。②孰与:与……比,哪一个……,哪里比得上。③乡:同“向”, 东乡指向东。

译文

魏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和你比比功劳如何?”田文说:“好。”吴起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充实仓库,你我谁强?”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我谁做得好?”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吴起质问道:“既然这三条你不如我,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不能齐心归附,百姓不能真正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吴起默默不语想了一会儿,说:“嘱托给你啊!”

原文

久之,魏相公叔 尚主 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 ,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注释

①公叔:人名,魏武侯时期的相国。②尚主:娶了公主。③延以女:意思通过把女儿嫁给他的方式,把他留下。

译文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娶公主为妻而妒忌吴起的才能。他的仆人献计道:“吴起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愎自用,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太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下来的打算。国君您何不试试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再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您的计谋就达到目的了。”公叔照此去做,吴起果然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疑忌他,不再信任他,吴起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到了楚国。

原文

楚悼王 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zòng)横 者。于是南平百越 ,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 即位,使令尹 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余家。

注释

①楚悼王: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401-前381年在位),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改革,壮大楚国。②从横:“从”同“纵”,指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的一种外交手段,“合纵”是联合弱小国家抵抗强国,“连横”则是强国联合进攻他国。③百越: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百越;分布在今浙、闽、粤、桂等地。④肃王:楚肃王,楚悼王的儿子,战国时楚国国君(前380年至前370年在位)。⑤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国相。

译文

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是个人才,吴起到楚后,悼王便任命他为相国。吴起严明法纪号令,裁减一些不重要的闲官,废除王族中的远亲疏戚,安抚奖励征战之士,大力增强军队,破除合纵连横游说言论。于是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抵挡住了韩、魏、赵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各诸侯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楚国的许多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也因吴起改革剥夺了他们的利益而怨恨他。

……(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贵戚和大臣作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体边掩藏。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吴起,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埋葬悼王后,楚肃王即位,命令楚相国剪灭所有作乱者,因为射中王尸而被灭族的多达七十余家。 QGz2kydtHlZRuxeSkp2DcZfdhZ/t+uxOgtqSvbEjtezhj5rWYKFR2HEDcGs4vK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