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羌族文化

羌族发展至今,成为四川省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四川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因其分布的地理位置多高山,海拔较高,所以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目前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平武、松潘、黑水,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及绵阳市北川县等地。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于2003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族现有人口三十多万。茂县是羌族人最大的聚居地,生活在茂县的羌族人几乎占全国羌族人口的一半。

黑虎羌寨 焦虎三/拍摄

重建后的民族新村

据历史记载,生活在四川的羌族是古羌人从黄河上游西北地区经历了无数次的迁徙后逐步形成的,因此它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型民族,其主体是由羌、氐、汉三大部分融合而成。这种族源上的多元化,导致羌族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复合型特征。由于不同地区的羌族居民在来源上存在差异,他们将自身原有的文化传统带到迁入地并在当地传播,与其他居民带入的文化相融合,从而发展形成了今日羌族地区多个区域文化类型并存的格局。

羌族人民勤劳智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羌族虽然没有文字,只有本民族的语言,但其民族文化通过口传心授的形式代代传递下来,因此羌族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游戏、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医药、民间习俗、民族节令、民间信仰等十多个领域。

一、羌族的语言

羌族虽然长期与汉族、藏族、回族等民族杂居,但他们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羌语属于我国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羌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羌族人通晓汉字,日常生活中也以使用汉字为主。

二、羌族的宗教信仰

羌族是一个善良而虔诚的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为主。他们崇拜的神有三十多种,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神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界诸神,如天神、山神、树神、火神、羊神等,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二是家神,是祭祀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工作顺利的祈求;三是劳动工艺之神,如建筑神、石匠神、铁匠神、木匠神等,这体现了手工艺在羌族社会中受到特殊的尊敬;四是寨神和地方神。除此以外,其他宗教如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在羌族地区均有影响,其中藏传佛教对羌族的影响最为显著。

黑虎羌寨 焦虎三/拍摄

传统羌寨

羌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吉祥和平的象征。除火神外,其余神均以一种乳白色的石英石作为象征,被广泛地供奉在山上、屋顶、地里和石砌的塔中。羌人一般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五块白石,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羌寨附近的树林被称为神林,是他们祭神的神圣场所,也会供奉白石。

三、羌族的祭祀活动

祭祖仪式 艺兮/拍摄

俗话说“皇帝祭社,百姓祭天”。羌族认为天神的地位最高,因此祭祀仪式中以祭天神最为频繁。每天早晨和黄昏,羌民都要在屋顶供奉天神的塔里燃烧柏树枝以表示崇敬。遇年节或灾祸频繁时,此举更甚。祭祀仪式中以祭山神最为隆重。羌族为祈祷丰年或者还愿,经常举行祭山会。祭祀山神的活动通常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神林中进行。天神和山神皆以白色石塔为代表,祭祀时间各地不同,一般在农历正月、四月和十月,一年一至两次。正月是岁首,四月播种,十月牧收,所以都带着祈祷和还愿的目的。

四、羌族的服饰

羌族的传统服装是白色麻布长衫,长衫外套一件镶有小边的羊皮短坎肩。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男性的长衫刚过膝盖,女性的长衫较之更长。羌族男女头部通常裹黑色、蓝色或白色的头帕,其扎法、帕形多种多样。妇女的发式在出嫁前梳长辫,出嫁后绾发髻。羌族男子有穿套裤、打绑腿、束大腰带的习惯,绑腿用羊毛织成,主要作用是御寒。女子上衣宽摆大袖,右衽,衣服上都绣有鲜艳的云饰花边,领边、袖口、腰带和鞋子上常挑绣有圆圈、三角形等几何花纹图案,衣领上镶有一排小梅花形图案银饰。下装的蔽脚、扎脚也都镶有花边。鞋大都绣满花、盖花或帮花。有一种云鞋,鞋头细尖,翘起长长的钩子,做工非常考究。男子常穿草鞋、布鞋、牛皮靴或云鞋,女子也主要穿云鞋。儿童帽子式样极多,如莲花、虎头、凤头、猫头、柿蒂、鸡心等。

羌族人偏爱银质饰品。妇女喜欢佩戴特大的银质耳环和圈子,还有银质的簪子、戒指和吊牌等饰物。这些饰物也有用玉或珊瑚制成的。妇女腰上佩戴银质针线盒一个,男子则佩戴银质烟盒一个。

男子服饰

女子服饰

五、羌族的饮食

羌族人习惯一天吃两餐。早上吃完第一餐后出门劳动,并带上做好的玉米馍馍。中午在地里休息的时候吃馍馍,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后回到家再做第二餐。馍馍在羌族主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馍馍用白面加上玉米面及肥肉粒、盐、花椒等做成,可直接食用或切片炒食。馍馍不可称馒头,因为“馒”与“蛮”谐音,为羌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所避讳。

玉米是羌族人的日常食品之一。常见的一种主食叫玉米蒸蒸,就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玉米蒸蒸既可当饭食用,也可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还有一种做法是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来吃。羌族人还喜食土豆。将土豆整个煮熟、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通常用油煎或炸后,拌着蜂蜜或盐吃,也可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另外一种主食是荞面。做荞面时会掺入一种叫“野棉花”的野菜。荞面条的长度是衡量主妇炊事水平的标志。

羌族的肉食以羊肉、猪肉和鸡肉为主,也吃鱼肉和捉到的野味。很多羌民不吃牛肉,认为牛,特别是耕牛应受到尊重。牛死后剥皮埋掉,意为牛已脱去毛皮,下辈子可转世为人,不会再被驱使。羌族人一般不吃新鲜猪肉,而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切成几大块,抹上盐腌上几天,再吊在房梁上使其熏干,然后吊在房梁上做成腊肉,这样存放时间可长达一年之久,做菜时割下一块即可。在宰杀年猪时,羌族人会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是羌族人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等佳肴。

羌族人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醴封入坛内,发酵七至八天后即可开坛饮用。

羌族人饮酒时不用酒杯,而是将酒坛打开后,插上几根细竹管吸。饮咂酒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喝咂酒

羌族羌寨 焦虎三/拍摄 rck63U2iNyQlA3Ui+rImnIMkJz00iGRkWLzeTWtHK9BMrlyHDL3jlW/32ZtxEg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