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必将失败

1982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召开会议,讨论它们这个卡特尔组织是再维持一年,还是承认它们保持高油价同时维持正常产量的努力业已失败。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生产的石油,只相当于1973年它们将油价暴涨4倍前的60%,但即便这样,它们也开始感到了降价的压力。实际上,我们几乎可以断言: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像所有的卡特尔那样处于衰落之中。

要理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现状,不妨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卡特尔理论的一些原理。卡特尔理论是1905年一位年轻的德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里夫曼(Robert Liefmann)在其著作《卡特尔组织》(Die Kartelle)中提出的。其后所有的事实,都证实了他的理论。

第一条原理是,卡特尔从来都是弱者的产物。发展中的产业不需要组织卡特尔,只有衰落中的产业才会这么做。

最初,人们以为这一原理不适用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由于石油的消费量成倍增长,并且必将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增长,人们认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无限制地抬高油价。

但1973年油价暴涨之后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很早以前,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就在下降。1950~1973年以来,发达国家每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其所需的能源每年下降1.5%;而从那以后,下降速度还在加快。

运输业也发生着同样的情况。1960年以来,每多增加一乘客英里数或货运收入英里数,其所需的能源不断下降,因为交通工具逐渐转向了喷气式飞机、微型或小型汽车、柴油公共汽车和卡车机车等。甚至在第三大能源消耗项目,即取暖和空调设备上,虽然1960年以来不断增长,但单位投入所需能源也并未增加。

最重要的也许是,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增长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但从1950年以来,能源消耗的增长开始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1982年,发达的工业国家每生产一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耗费的石油,比9年前降低了26%。

石油消耗的相对下降意味着,在经济低迷时期,石油产业将比整个经济衰退得更厉害,而在经济复苏期,它的回升速度更慢。

按照卡特尔理论的第二条基本原理,如果一个卡特尔组织成功地将某一商品价格抬高,则会把同一类别里的其他所有商品的价格压低。

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所有其他主要初级产品——农产品、金属和矿物的价格会一同上涨。然而一年以后,所有其他初级产品的价格都开始下降,并且至今仍在下降。

实际上,发达国家目前花在所有初级产品——包括石油上的钱,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1973年时要低。初级产品生产国所面临的贸易条件比10年前更为不利。初级产品就像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原材料大萧条时期那样,备受人们冷遇。

这一情况还导致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日本这个对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石油冲击”最为恐慌的国家,反而成了受益人,而美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日本的石油全靠进口,但这还不到它总进口量的10%,其余进口的全是初级产品,如粮食、棉花、木材、金属、矿物等,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全部下降了。

与此相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石油初级产品出口国,其中主要是农产品。如果不是因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它们的价格本来应该高得多。

根据卡特尔原理之三,一旦卡特尔组织中最强的成员——产量最大、成本最低的生产者——为了支持较小和较弱的成员,不得不削减其产量的40%,该卡特尔组织就会立刻解体。即便是一个相当强大的生产者,也不愿意,实际上也不可能削减得比这更多。届时,较弱的成员将不得不违背卡特尔组织规定的价格来维持其产量。最终,各个成员国各行其是,卡特尔组织分崩离析。要不然,最强的成员就会利用它的价格优势,把较弱和较小的成员赶出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很幸运,它的第二大成员国伊朗,由于战争和国内革命,不得不削减了50%的产量。即便如此,最大的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仍需要减产40%以上以防止卡特尔价格联盟的分裂。而那些较弱的成员国,正像卡特尔理论所预计的一样,开始用比石油牌价低15%的折扣价格“私售”石油。

同时,正如卡特尔理论第四条指出的那样,石油输出国组织已经失去了它对石油市场的垄断地位。“任何卡特尔组织,都会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损害其成员所占的市场份额。”里夫曼先生在1905年就得出了这一结论。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提供了工业发达国家所需石油的60%。9年后,这一份额跌落到45%(1985年又降到了1/3)。和卡特尔理论所预计的一样,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占有率,正被墨西哥、北海油田和加蓬等后起之秀不断蚕食。

卡特尔组织的第五条也是最后一条原理是,除非卡特尔组织稳定地、有系统地降低产品价格,否则就总会削弱其产品的市场地位。有史以来存在时间最长的卡特尔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炸药卡特尔和1910~1970年的贝尔电话系统就是这样做的。然而,过去大多数卡特尔组织,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钢铁卡特尔的经验表明,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石油价格高涨将使它加速丢失很多市场,而且即便降价也无法恢复已丢失的市场。

当然,忽视石油输出国组织有别于其他卡特尔的若干特点是很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显然是地缘政治上的特点:世界上大多数石油,特别是大多数开采价格和生产成本低廉的石油,往往来自政治上不稳定的地区。发达国家很可能决定使用成本更高但政治上更安全的碳氢化合物能源,比如使用苏联的天然气作为西欧的战略能源储备,或是使用墨西哥的石油作为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但如果决定支付额外的价格作为政治保险,则只会加速石油消费的下降,加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

我们不能全然否定能源专家们的预测:石油市场有所不同,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他卡特尔组织的行为也不一样。对此预测的验证,将伴随着发达国家第一次持久的经济复苏期而到来。那时,我们就会知道,石油消费的增长,是和经济增长一样快,还是和卡特尔理论预计的相同:比经济增长慢得多甚至全无起色。

[1982]

1986年注:1983年美国经济回暖,检验预言的时刻出现了。正如卡特尔理论所预计的那样,石油消耗的确没有像经济那样迅速回升,实际上几乎毫无起色。只是由于沙特阿拉伯愿意再将其产量削减15%,使之不到其产能的1/4——这种做法只有像沙特阿拉伯那样人口极少的国家才能做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才又继续维持了两年,到1985年秋季才解体。即便如此,也未能扭转石油消耗和石油价格的下跌趋势。等1985年秋解体来临之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崩溃比以往任何主要卡特尔组织都更迅猛。 jgpPl2yokmtzrcUPh6ieahljJDWmr9ygGq4OgVjnmMh+f5JS8qFmU7xca/21gz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