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三

德鲁克是管理学领域罕见的高产作家,一生著有30多本书,并为《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和《大西洋月刊》等报刊杂志撰写了大量论文。20世纪80年代初,在出版商杜鲁门·塔利的建议下,德鲁克每隔几年就对发表的论文进行整理,从中挑选一些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汇编为论文集。这样,1982~1995年,德鲁克共出版了4本论文集,它们分别是:《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1982)、《管理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1986)、《管理的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以及这本《巨变时代的管理》(1995)。这些论文集收录的文章初次发表于1977~1995年间。这套论文集的主题基本一致,都是围绕经济、社会、组织和管理等主题展开。这些论文集获得极大的成功,受到世界范围内广大读者的欢迎。

《巨变时代的管理》收录的是德鲁克1993~1995年间的代表作。其中,“经营之道”、“组织的新社会”、“管理者今天需要的信息”、“社会变革的世纪”和“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等几篇最有分量的长文几乎都是首次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这些文章并非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时事的应景之作,而是根据社会经济变化的大趋势,对其原有理论进行再度梳理和提炼而成的思想精华。以“经营之道”为例,经营之道又被称为“事业理论”,德鲁克在其早期著作《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中已经提出了基本理念,20世纪80年代又将其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中提出的创新思想结合进来,在90年代受到哈默尔等学者的核心能力理论启发,最终在这篇文章中对原有思想进行了完善,提出了成熟的战略管理理论。“经营之道”因此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经典文献。与其他战略管理理论聚焦于企业战略不同,德鲁克的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些普遍原则,任何组织,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可能会受益于“经营之道”提出的战略思维方式。“彻底改造政府”一文中,德鲁克就给读者示范了如何采用这种方式来思考美国政府的改革问题。“组织的新社会”和“社会变革的世纪”等文章则包含了《新现实》(The New Realities,1989)和《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 Capitalist Society,1993)等代表性著作的核心理念,对于我们理解过去的一个世纪和正在到来的知识社会的性质、机遇与挑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全景式分析。可以说,这些文章是德鲁克思想的浓缩,是了解德鲁克思想的一条捷径。

作为一个在童年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年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德鲁克对时代的变革格外警觉和敏感。德鲁克的著作始终密切关注时代变迁,从他的一些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新社会》(New Society,1950)、《新兴工业社会》(Our Emerging Industrial Society,1962)、《不连续的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9)、《动荡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1982)以及这本《巨变时代的管理》(1995)。社会这个有机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但是,为什么说当今时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呢?这个时代源起于何时又将持续多久呢?德鲁克特别擅长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征兆来捕捉时代变革的信息,把思想简约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实质性层面,让读者对其看法有切身的感受。德鲁克认为,西方社会每隔几百年就将经历一场大的变革,目前正处于一场巨变的高潮时期,这场巨变显示了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世界性趋势,这个过程将持续约半个世纪。就发达国家而言,这个过程大约始于20世纪中后期并将延续到21世纪20年代左右。这意味着,作为身处其中的这一代人,他们今天的生活与其子孙的生活依稀相似,而与其父辈的生活却几乎完全不同。有人认为,这场变革始于计算机的发明。但在“组织的新社会”中,德鲁克认为美国的知识社会始于战后《退伍军人权利法案》,退伍军人上大学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量造就了新的劳动力队伍——知识工人,到1990年知识工人已经取代蓝领工人成为美国社会最具代表性的职业群体。知识工作者崛起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是一个国家进入知识社会的基本标志。知识社会将仍然是一个组织和雇员社会,不过其基本单元将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在德鲁克看来,知识社会的和平与繁荣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政府、有效的企业以及有效的公民社会这个三位一体的基础之上。1994年是一个网络年,这一年美国政府同意因特网向商业领域开放,预示了网络时代的来临。不过,在德鲁克看来,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早就显现出来了,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优势体现于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以及金融等高端服务产业,这些国家应采取新的经济和贸易政策。不仅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提出改革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福利国家的失败,政府也面临着彻底的变革。德鲁克在“彻底改革政府”中讨论了美国政府如何应付变革的问题,指出政府改革的目的不是要一个“小政府”,而是要重建一个有效的政府。从微观经济层面来看,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德鲁克认为,企业将由围绕活动流程来组织转变为围绕信息流程来重组,规模大小对企业不再有意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之间各种形式的灵活的战略联盟将重构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在“管理者今天需要的信息”一文中,德鲁克深入讨论了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内容,及其与企业战略决策的关系,这篇文章可以被视为信息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文献。在知识社会,政府与企业(或市场)的重要性没有改变,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还不足以建立一个稳定的知识社会。德鲁克在“民主国家会赢得和平吗”一文中谈到,没有自由市场,现代经济就不能保持良好运行,实际上就是没有经济增长。但自由市场本身又取决于一个有效的政府和一个积极的运转良好的公民社会。尽管公民社会迄今为止似乎仍然是一个美国神话,但是德鲁克认为它对于未来社会至关重要。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公民社会,这些组织的有效性依赖于良好的管理,因此,管理仍然是知识社会的基本职能。

德鲁克看到,在迈向知识社会的过程中,政府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将是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容易招致动荡的变化。但是,他希望巨变不要以剧变的方式发生。早年的经历使得德鲁克对社会动荡的破坏性深怀警惕,他认为虽然变革不可避免,但是变革的方式却可以选择。变革可能暴风骤雨般地来临,也可能以连续的、和平的方式进行,究竟以何种形式释放变革的巨大能量取决于一个社会对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如果一个社会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那么它将可能维持稳定和繁荣。如果一个社会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变革的巨大能量就会积聚起来,有朝一日爆发为剧烈的动荡。德鲁克认为,知识经济最大的缺陷是形成由迂腐官僚构成的精英层和文凭主义到处蔓延,从而加深和加速社会群体的分化。同时,他还看到,由于知识的可获得性,知识经济的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德鲁克认为,在未来世界,将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然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并不比资本的获取和运用更为容易,知识不仅可能使得知识工作者和其他职业群体之间出现分化趋势,而且可能加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存在的鸿沟。这些分化与鸿沟都是知识社会面临的潜在威胁。

那么,谁将为变革负起责任呢?在一个组织之内,知识的拥有是分散的,知识具有专业化的属性并分别为不同的人所拥有。但是,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可能性却存在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中,要通过团队合作,知识才能创造价值,组织才能获得成长。知识工作者及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会新的工作方式,即基于相互理解和自我责任的团队工作方式。在一个社会里,公民社会(或非营利部门)将在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鸿沟方面担负起重要角色,这个角色需要政府与企业在财力、人员和知识上的支持,但更需要每个人负起责任。德鲁克在“社会变革的世纪”中写到,“20世纪是一个充满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变动的世纪,然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不仅一次又一次地从大灾难中恢复过来,而且重新获得发展的趋势和动力……其主要原因是普通人,即各类组织中处理日常业务的人,在周围世界纷纷土崩瓦解之时,承担起了责任,继续为明天进行建设。”这些人的责任感来自哪里呢?在德鲁克看来,它来自人们内心的要求,来自对工作和职业意义的追求,工作与职业的意义就存在于帮助人们改变生活的行动之中。他看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管理者为社区非营利组织义务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这些知识时代的主流群体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实现了不同群体的社会融合,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分担了政府的部分重负,防止了福利国家的种种弊端。

总之,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德鲁克帮助人们认识到变革的性质、变革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以及身处其中的每个组织和个人负有的使命和责任。从这个意义上,《巨变时代的管理》堪称是战略管理的经典之作。

张远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5OauWYTHmBA+uYUaFp+/8UDwHD7RvQPKpfXtkp8o+q5t99FxpwniX/hl/PDcW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