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以“反清”为旗帜的漕运水手

19世纪50年代末期,活跃在江苏北部地区的安清道友(安清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组织——安清道友在当时流行的罗教的影响下,以大运河的漕运水手为主要成员成立了这个新的组织,即青帮的前身。安清道友在成立之初还汲取了哥老会教的规矩传统,因此可以说青帮也是安清道友和哥老会的混合产物。

青帮的祖师爷是罗教出身。罗教是清朝末期的一个佛家教派,也是著名的白莲教的一个分支。罗教教祖罗清强将个人参悟作为修习的重点,主张士人以外的普通民众通过参悟改变自己的人生。事实上,罗清强的这种主张就是一种狂热的宗教鼓动,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时候非常流行,因而全国有很多人在这两个时期加入了罗教。

在明朝覆亡之后,罗教势力开始成为“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早在17世纪初期,翁岩、钱坚和潘清就开始在大运河上组织漕运水手和一些兵丁来发展罗教势力。正因为如此,他们三人被青帮尊称为“三祖”。

18世纪初,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罗教的“反清复明”活动逐渐转入到了地下。当时,杭州(南方漕运的起点)成为了漕运水手们活动的集中地,而且就连罗教的祖庙以及“三祖”的陵墓也都在杭州,甚至“三祖”的庵堂逐渐成为了漕运水手们礼拜和集会的中心。当时,这些庵堂都是由退休的且非常有威望的水手去管理。实际上,罗教这时主要是为贫民提供临时住宿、医药、丧葬等,同时它也承担着传授一些行规的责任。

虽然罗教在转入地下活动之后暂时放弃了“反清复明”的行动,开始像后来传入中国的外国教会一样帮助贫苦民众,并为稳定江南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罗教早期组织了“反清复明”活动,所以历代的清王朝统治者都非常关注它的存在。

1786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开始为罗教在漕运水手中的影响力扩大而感到担心,于是他重申了对罗教的禁令,并动用士兵将杭州的罗教庵堂全部拆毁。有道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乾隆皇帝的这一做法不但没有达到他预想的结果,反而让罗教再次站在了大清王朝的对立面——罗教开始强化组织,其行动的保密性和社团组织也较之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罗教庵堂被拆毁之后,漕运水手们便开始转移到船上,每一个船帮中都有一条船被定义为“老堂船”,船上竖着一面绣着罗祖像的旗帜。“老堂船”取代了之前的罗教庵堂,成为了新的罗教帮徒们的集结中心。当时的罗教在转移到船上之后便分成了很多的帮派,每条“老堂船”上的头目被称为“老官”。“老官”都是辈分很高的人,由他们决定帮派中的人数、门规和帮众们的生活。可以说,“老官”就是当时罗教的实际控制者。

由于漕运水手一直以罗教教义为组织思想,因此在帮派的划分上也是由罗教的“三祖”衍生而来的。在19世纪初期,罗教分成了两个大帮派,一个是翁岩和钱坚两个帮派组成的“老安派”,另外一个是潘清的帮派成立的“新安派”。在分裂成为两个帮派之后,它们之间的斗争就开始变得更为频繁激烈,而且船帮之间的斗争冲突也开始大幅度升级。

19世纪20年代,随着清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船帮的势力开始增长。19世纪50年代的时候,由于大运河的漕运完全结束,再加上太平军占领南京控制整个长江下游,致使漕运水手们开始面临着失业的困扰。在失业的巨大压力之下,船帮开始分崩瓦解。很多漕运水手在失业之后投奔了太平军等反对清王朝统治的农民军队,但是也有很多人成为了私盐贩子。由于当时盐在中国是禁止私营的,贩卖私盐的利润非常巨大,于是很多漕运水手在转变为私盐贩子之后又开始拉帮结伙——因为他们需要和那些控制私盐产销渠道的盐枭打交道,没有一定的势力是根本行不通的。

随着漕运船帮的解体,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安清道友。当时的安清道友主要是由“新安派”组成,其间也夹杂着一些私盐贩子。到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安清道友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组织了。

早期的安清道友的主要活动就是贩卖私盐。当时的苏北两淮地区是清王朝划定的12个盐区中最大的一个,而当时这一地区也是太平军与清军战事频发的地区。所以,安清道友就借助太平军和清王朝斗争的间隙来发展自己的势力。

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太平军和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已经被完全镇压,但是安清道友的活动区域却已经扩大到了长江下游的口岸,太湖和扬州已经成为安清道友活动的主要地区。等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安清道友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河南、山东和直隶等地。而安清道友的性质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虽然他们之前就做出过很多不义之事(林则徐曾语:“船帮水手皆凶狠之徒,或师傅盘踞老堂,或头船勒索伙党,偶遇风水阻滞,即借端勒加身工,甚至殴丁拆船,大为帮累。”),但是由于当时受罗教思想的控制,只有少数一部分人这样做。可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安清道友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扶弱救困的民间组织了,河南、山东等地很多贫民的加入,使得安清道友逐渐成为了土匪的代名词。

在这一时期,安清道友又和苏北最大的秘密社团哥老会联系在了一起。安清道友和哥老会最早发生联系是在19世纪50年代,当时驻扎在两淮地区的很多清军官兵在镇压捻军和剿灭盐枭的时候都成了袍哥,而很多当时失业的漕运水手也都加入了哥老会。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人物当数徐宝山,他既是安清道友的大头目,也是哥老会的首领之一。

随着时间的发展,安清道友才和哥老会在几十年之后终于融为了同一个组织。在安清道友和哥老会彻底融合之后,潘盛泰联合安清道友的其他头目重新恢复了南漕河运,称之为“安清中兴”。潘盛泰等人将新建立的船帮分为“兴武四”、“江淮四”、“嘉白”、“嘉海卫”、“杭三”、“兴武六”六个船帮。后来的青帮就开始在这六个船帮的基础上创建并发展起来——青帮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称呼,而是老百姓给他们加上去的,因为在江南“青皮”就是对一些不学无术、甚至欺男霸女的混混的称呼,而当时的安清道友中聚集的大多数都是这种混混,所以“青帮”就这样被叫响了。

20世纪的前10年是青帮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青帮成员迅速发展到了十多万人。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大的帮派人数能够数以千计,而小的帮派却只有几十个人。所以,当时的青帮对统治者的威胁并不大,只是对普通老百姓的欺压日益加深。

后来随着青帮中出现了一些“天才式人物”,一些地方的青帮开始逐渐成为了当地的“隐形政府”,他们可以私设监狱,有自己的“法律”(青帮规矩),而且他们也可以像政府一样征税——收保护费等。这些青帮中的“天才式人物”后来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比如杜月笙、黄金荣等。可以说,从最初的扶弱济贫、匡扶民族大义的社会组织到最后的黑帮组织,青帮的发展历程不但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就如同一个天性善良的孩子,在一个不够美满且争吵频频的家庭中逐渐成为了一个仇恨社会的杀人犯…… tTeeookLvo4l+P4rFbgCH26JjuxUwxB8fEb/h2wK94Tszwr1OtY3pfVPtufvic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