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克妈妈

我们对汉语语法的认知几乎为零,但是我们说的句子却很“合法”。反过来,我们脑子里装满了英语语法规则,但说出来的句子仍然是“无法无天”。

这就说明,语法知识掌握的多少与表达的流畅程度和准确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说明语法存在于句子之中,只要会说一种语言,就可以不用学语法。

语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如果要刻意从理论上纠缠一个句子里面有什么语法规则,那就一定学不好英语。

背单词的中文释义,势必会造成满口的中式英语。而且,背完了单词,接下来就不可避免要犯第二个大错——背语法规则,因为单词组成句子,还需要语法。这就造成了语言学习中的恶性循环。

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是:在实用的句子中“听会”、“说会”单词。如果我们掌握了500个实用的句子,那就意味着可能掌握了其中所包含的近千个单词、数百个词组、近百条语法规则,意味着语感在逐渐形成,语法将不攻自破,意味着口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婴儿学习母语时,如果妈妈抛开日常生活环境,天天让他们听《新闻联播》,看《股市风云》,那么,哪怕婴儿随时随地浸泡在这样的母语环境中,也是永远掌握不了母语的。

只有将语言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加容易理解单词、词组的含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更加容易形成语感。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生活用语,就可以天天使用,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但解决了语言的实际运用问题,还能帮助孩子跳出“背了忘、忘了背”的怪圈。

如何一举搬掉英语学习“三座大山”?

哪“三座大山”?
如何搬掉?

首先,要有观念上的“三个转变”

1. 词汇量不够,所以听不懂、不会说、读不懂

转变为 词汇量不够,是因为听、说、阅读没有充分发展

2. 一说就错,一写就错,是因为语法学得不够,不扎实

转变为 语法错误,是因为正确形式听得不够、说得不够、读得不够

3. “哑巴英语”是应试造成的

转变为 应试不理想,是哑巴英语造成的

其次,要有行动上的“两个坚持”

1. 坚持 在听、说、阅读等语言实践中“习得”

放弃 以分析、死记、做题为方式的“学得”

2. 坚持 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放弃 远离孩子生活、“学不能致用”的成人教材

林克妈妈的听力直通车

直通单词、语法、口语、应试

举例:

I can't work out this math problem.I want to give up.

这道数学题我不会做,我想放弃了。

——本书话题五场景五

这两个句子包含了:6个单词、2个短语(work out, give up)、2项语法规则、171道中考真题(不完全统计)

work out解出,算出

These problems are too hard to A . Will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advice?

A. work out B. look out C. hand out D. break out (2011·呼和浩特)

These problems are too hard to A . Will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A. work out B. look out C. hand out D. put out (2009·安徽)

(翻译句子)最后我们算出了那道数学题。

We worked out the math problem in the end. (2010·四川)

give up放弃

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 You'd better B .

A. set it up B. give it up C. pick it up D. look it up (2011·广东)

We shouldn't D our hope. Everything will be better.

A. put up B. cheer up C. fix up D. give up (2011·广西悟州)

Li Na,a world-famous tennis player from Wuhan, never B her dream.

A. gave away B. gave up C. gave out D. gave in (2011·湖北黄石)

He never A hope of helping poor children.

A. gives up B. gives out C. takes off D. takes out (2011?湖北荆州)

…It may be a good chance for some people to B smoking.

A. put up B. give up C. pick up D. look up (2011·浙江舟山)

Last year was a hard time for my friend Jim,but he didn't D hope.

A. pick up B. use up C. put up D. give up (2011·山东荷泽)

We must B using plastic bags in order to protect our earth.

A. give out B. give up C. give away D. give in (2011·广西贺州)

You should really C smoking. It's a terrible habit.

A. grow up B. pick up C. give up D. set up (2010·广东)

You shouldn't A your hope. Everything will be better.

A. give up B. fix up C. cheer up D. put up (2010·甘肃兰州)

He never A no matt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he has.

A. gives up B. gives in C. works out D. goes away (2010·山东菏泽)

(此处省略4道真题,原题参见“直通考场”第19、20页。)

快速摆脱“哑巴英语”有良方

为了打开孩子的“嘴”,必须首先“打通”他们的“耳”。不管对什么语言来说,“听”永远是“说”的基础。那么,听什么材料最直接、最有效呢?当然是听日常生活对话。这些对话为小学生“量身定做”,听熟了,就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生活中使用。比如:

(每日用语)Too much homework.I can't stand it.

作业太多了,我真受不了。

(每周用语)I have no written homework for today.Only reading andmemorization.

今天没有写的作业,只有朗读和背诵。

(每周用语)I have a diary for my homework.Nothing to write about.

今天作业有篇日记,没什么可写的。

如果孩子经常听这些语言材料,那么,他们离开口说英语的日子就不远了:反之,如果听和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的成人教材,那么,无论怎么倒背如流,也永远只能是“哑巴英语”。要知道,真正的掌握,不是会背课文,而是会说,会用。

除了听日常对话之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及时将所听的句子在生活中用起来。为了鼓励林克说英语,我曾经想出了用“加分句”和“魔力句”的方法。

什么是“加分名”呢?“加分句”就是:孩子每说出一句英语,就可以得到1分,一天说10个句子,就可以奖励一张小贴画,等小贴画积累到10张,就能换一样她所期待的礼物(或看电影等等)。为了得到礼物,林克说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还动起了鬼点子。

比如,为了限制林克看电视的时间,我教她说:Let's set a time limit(我们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吧),于是,林克几乎做什么事都要用一下,以便凑足一天10句英语:吃饭、写作业、整理书包、洗脸刷牙,甚至上洗手间……

什么是“魔力名”呢?“魔力句”就是:很多英文句子对妈妈是有魔力的,只要孩子一说出,妈妈就得照办。

比如,林克替我去小卖部买完东西回来,总想把找来的零钱据为己有,这时,只要她说May I keep the change?(找来的钱可以归我吗?)就能如愿以偿,当然也要set a limit(设定一个限度),比如,You can keep fivejiao(你可以留下5角钱)。

我们知道,婴儿学母语很容易,那是因为有语言环境。其实,还有两个因素往往被我们所忽略,一是婴儿都是从学生活用语开始的;二是婴儿学母语有着强烈的动力——出于生存的需要。而孩子们在学英语这门外语时,既没有语言环境,又没有强烈的生存动力,而且用的教材还远离生活,怎么能学好英语呢?而这些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加分名”、“魔力名”,无疑会在一定时期内为孩子学英语制造一种人工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以接近母语的方式学英语,快速地摆脱“哑巴英语”。

本书使用说明

一、适合多大的孩子学习?

这套听力书分一、二两册,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使用,也同样非常适合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

为什么一套听力书,可以跨越如此大的年龄段呢?首先是初中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小学生相差无几;其次是初中学生的语法知识不是靠语感的积累自然获得,而是通过老师“强输猛灌”的方式,“背了忘,忘了背”,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一到具体运用,说出来、写出来的句子仍然语病百出。

这套书是让学生通过听、说包含丰富、典型语法信息的1000多个日常生活语句,达到积累词汇、形成语感、让语法不攻自破的目的。

二、如何安排学习进度?多长时间学完?

这是一套可以从小学一直学到初中毕业的听力教材,家长在安排孩子学习进度时可以从容一些,不求速度,但求质量。比如,一周一个场景,学完第一册63个场景需要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如果孩子接受不了,可以再放慢速度,两周一个场景。学完一个话题,要经常复习,小学学完之后,中学阶段仍然可以拿出来反复听说。

三、需要严格按照书中的话题顺序和第一、第二册的顺序来学习吗?

可以不用。可结合孩子的兴趣点,或不同阶段孩子的特殊需求来选择相应话题,效果会更好。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先把第二册的“网络游戏”话题提前学;孩子开始向家长要“零花钱”了,可以把第二册关于“金钱”的话题提前学。

第二册将于明年5月前后出版。

四、每组对话都要求孩子会说吗?要求会读、会写吗?

根据孩子的基础而定。书中有些对话比较难,能背则背,不能背只要能听懂,并反复去听,就一定会有进步,千万不要硬逼孩子开口说。如果让孩子感觉到“说”的压力,会让他对“说英语”产生恐惧感,结果得不偿失。

对于一些简单的句子,孩子如果会背了,就要鼓励他在生活中用起来。

本套书中的对话不要求孩子阅读,更不要求写。

五、孩子在家不肯跟妈妈学,该怎么办?

在家学英语有些不利因素:时间上不能保证、孩子不听妈妈的话、一个孩子学没有学习氛围,等等。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一些家长在家陪孩子学《英文三字经》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

◆请大学生家教,组织附近几个孩子一起学。

◆周末约上几个孩子,去公园比赛背诵《英文三字经》、幽默故事、表演对话。孩子们周末不但有机会和同龄孩子玩耍,在家学英语也有了动力,还能锻炼在公共场合展现自我的能力。

◆想些类似“魔力句”、“加分句”这样的小招数。比如,有个家长是这样做的:和孩子玩假扮“复读机”游戏。妈妈一扭孩子衣服上的扣子,启动“复读机”。碰到孩子熟练的句子,妈妈说:“此句快速复读5遍。”碰到孩子不太熟练的句子,妈妈说:“此句慢速复读5遍。”

◆根据年级或地域,妈妈们自己建立“林克妈妈英语群”,互相鼓励、交流心得,以学英语会友,激发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六、学习林克妈妈的系列教材,可以不用报辅导班了吗?

是的,不但不用报课外辅导班,而且学习效果会超过报辅导班。且不说辅导班良莠不齐,可能会碰上不合格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上辅导班的孩子,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题上,这种方法,是注定学不好英语的。

而林克妈妈的系列教材,可以让孩子学得轻松、高效,在小学阶段能够打下良好的自然拼音基础,同时,通过大量听、说练习,扩展词汇、积累语感、克服哑巴英语,为今后可持续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七、书中的语法讲解、“直通考场”里的中考题,要让孩子学吗?

不要向小学生灌输语法知识。书中的语法注解,是为了向家长展示林克妈妈的“语法存在于句子之中,只要会说句子,就掌握了语法”这一观点。

也不要让小学生做“直通考场”中的中考真题。这些题目是为了向家长展示林克妈妈的“练好了听说,就是最好的应试”这一观点。

这套书我在2010年5月就已创作完毕,但因为一直在增加新内容,一年后又重新定稿。临近出版前,我又在书中加进了“直通考场”部分——中考英语真题。由于没有题库,只能用最原始、最愚笨的方面,对着中考题和我的听力书,一道题一道题地寻找、录入,工作量巨大。如果不是时间问题,我还会找下去,对话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可能是一道考题。

最后,我在每组对话的注解后面,加进了类似“这个短语是中考的频繁考点”之类的说明和学习方法上的提示。

为了增加这些内容,我没有在出版合同规定期限内交书稿。这些后来加进去、看似多余的语法说明和中考英语真题,只为一个目的:转变家长的观念,因为只有观念转变了,“立场”坚定了,家长们在看到别的孩子狂背单词、猛上语法强化班时,才能保持理智和淡定,不被周围环境牵着鼻子走,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才有可能走上一条轻松、快捷的正轨。

林克妈妈
2011年9月1日

为方便学习,家长可购买有复读、慢读功能的MP3。

亲子光盘附有中文字幕,下载“千千静听”音频软件播放光盘,即可显示字幕。

家有学童的家庭,每天早晨都忙得像打仗似的,爸爸妈妈会不停地催孩子:Hurry up. Time is running out.(别磨蹭,没时间了)、You are eating too slowly. Take bigger bites.(你吃得太慢了,大口点吃)。爸爸妈妈们不妨从容一点,关心一下孩子的睡眠情况,问上一句:Did you sleep well last night?(昨晚睡得好吗?) MrJlipaDupQ//Lp2ZZ8YRTZ3VvjoCEWx04+PWWRPXlRN0wVXJfQcb6Pyl6PI0p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