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有句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放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可以改成“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历来,将军或老板都是战功显赫,独霸一方,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成就似如他们所拥有的由眼光、胸襟等等因素组成的格局一样大,尾随的满是鲜花与掌声,除却可以享受的丰盈物质生活外,自我价值的实现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老板毋庸置疑,至于能不能当上老板就要看你敢不敢将其作为最终奋斗的目标,并时刻去学习当老板了。
说到这个问题,从审视人生格局的角度来看,归根结底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脑袋决定屁股的问题,换而言之,就是看你在人生格局方面是选择先坐在什么位置才有什么想法,还是有了什么想法再坐到某个位置上去的不同。
因为没有谁生来就是老板,任何老板的前身都是员工,只是他们在当员工的时候就能够主动思考当老板该干的事情,为自己当老板打好了根基,自然能够成为老板。所以,想要当老板,就必须学会从老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当你在做员工的时候就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其益处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其一,可以学会如何当老板,为自己以后成为老板做准备。
作为一个老板应具备一些什么素质?怎么做才能练就这些素质?关于这个问题各行各业众说纷纭。
《我要当老板》一书中所总结的答案是较为全面的,该书的作者通过自身创业,当上老板的经历得出的真经是:“老板比员工多出一点的就是能从全局去审视问题,然后在工作中反复使用知识、总结经验,最后形成阅历。而积累阅历的平台是由做事、做人、管事、管人四大支柱构成的。”
的确,老板是一个公司的主导者,一个公司的发展全凭这个公司的领导通过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来做出各种正确的决断来赢得公司的不断壮大。这其中,老板一定懂得员工所知道的东西,可员工却不一定能够理解老板的行为。在如何练就老板的过程中,一般的员工所在的位置会让其对做人做事有所感知,甚至会让其思考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可很难有人去想如何管事、管人,而一个好的老板就一定是一个能做好事,做好人且会管事、会管人的人。
员工想要当老板,就一定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办公桌,只为自己手中的事情花心思,而应该习惯于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比如公司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下来了,你不仅要去阅读文件中关于本职工作的内容,更应该去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份文件的产生?它的实行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什么作用?如此顺藤摸瓜,找到老板下决策的基点,再根据这个基点,找出老板决策中做得好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长此以往,形成作为老板的思维模式,你才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做好自己的老板。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就是一个能在做员工时学着当老板最后成为大老板的人。
他15岁的时候在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学徒,本来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米铺打打杂,平时帮忙送送米。可他偏偏不甘现状,平时偷学着老板做生意,利用闲暇时光学会识米、售米、运营米店,就连他在送米的时候所思所想也尤为不同。其他学徒送米就踏踏实实送米,老板说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而他却能够站在作为一个米店老板的角度去思考,观察出这家需要米的家庭有几口人,几男几女,几老几少,每天大概吃多少米,估计多久能吃完一袋米,然后,在预算的时间点上去送米。
如此,在第三年的时候王永庆就拿着父亲赞助的两百元开起了米店,并运用自己之前在米店学徒时的周到细心得到了不少老顾客的亲睐。
几年过去,米店的生意越做越大,王永庆很快就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他后来当更大的老板做好了充足准备。
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可真正想要当老板的人得有“不在其位偏谋其职”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积累到当老板时需要的阅历。
其二,以老板的心态工作,会获得更多当老板的机会。
凡是对未来有正确规划的人都在从事着这两种工作:第一是你正在做的工作,第二是为了你真正想要实现的梦想而累积经验的工作。
不论是哪一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任职中获得最大化的工作效益,得到公司上层领导的赏识与器重。而要收获这些,必须注重一点,以老板的心态去对待公司,以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尽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坦然地面对老板,让老板看见,被老板器重,从而获得更多当上老板的机会。
时下,很多员工在工作中很不能想通这一点,为什么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员工在做,得到的回报不高,而从未参与执行的老板的工资却最高呢?所以,他们在能偷懒的时候一定偷懒,在能多报销一点经费的时候就多报一点,以平衡他们看似做而不得的心理。
殊不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是每一个老板给予的平台与机遇,老板似如一幢建筑的设计师,有了设计师才有了能够建设出好建筑的图纸,也才有了似如泥浆工的员工。
当你在平日的工作中能够多以老板的心态去工作,多学习老板处理事情的方式,做到为公司开源节流,那么,一个好的公司,一位知人善任的老板一定会投桃报李,化作你终成老板的上升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