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片的一个重要分支——武侠电影,是构建在银幕上光影江湖的一道重要印记。从六十年代棚内拍摄的“邵氏武侠”《独臂刀》,到八十年代新浪潮之后徐克等人所拍摄的“新派武侠”《笑傲江湖》,九十年代妇孺皆知的《黄飞鸿》,再到2000年李安誉满全球的《卧虎藏龙》……武侠电影,不仅是港产片的标志,更培养出一位又一位明星。邵氏年代的独臂大侠王羽;80年代港产片辉煌时期的成龙和李连杰;就连台湾导演李安拍武侠片,选择的主角也是周润发、杨紫琼这些早已在香港影坛浸淫许久的演员。在这些众多的武侠电影里,除了给我们留下那个刀光剑影的江湖回忆,还有着众多难以磨灭的经典旋律。
记得“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吗?那是我对武侠电影的配乐最深刻的回忆。徐克的《笑傲江湖》脱胎于金庸的原著,但又自成一派,充满着徐老怪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虽然故事跟原著不太一样,可黄霑的这首主题曲却充分地表达出了金庸原著的主旨,在简简单单却又大气磅礴的旋律里刻画出了那个快意恩仇的远去江湖。
说起《沧海一声笑》,还有一段关于创作的往事。当年为了《笑傲江湖》的这首主题曲,黄霑曾经进行了多次创作,但徐克都没有满意。苦思冥想之际,黄霑在《中国音乐史》里看到引用《宋书·乐志》里的四个字——大乐必易。黄霑顿悟,于是用了最简单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倒过来之后,就成了整首歌曲的开场旋律。于是乎,去掉了西方音乐里七音里的两个音符,这首《沧海一声笑》顿时充满古韵色彩,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武侠电影配乐的扛鼎之作。而后他所制作的《倩女幽魂》、《黄飞鸿》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均脍炙人口,时至今日依然属于那种“一听就熟”的经典旋律。
除了黄霑,还有几位配乐大师,都为这些经典的武侠制作成就了不朽的贡献。《太极张三丰》《醉拳2》《鹿鼎记》乃至于2011年的《龙门飞甲》等电影的配乐,都由胡伟立所完成。黄霑善于进行主题曲的创作,而胡伟立则在配乐上自成一派。这位在大陆生活了五十多年,原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老师,南迁至香港生活后,创作了数十部电影和上千集TVB剧集的配乐,他的国学功底令其配乐里大量采用民族传统乐器,又因其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同时采用电子合成器,因而使得胡伟立的配乐既有中国古曲乐韵,又充满现代的时尚感,搭配相得益彰,既不过时又不显得古怪。这种功力并非人人皆有,这也是胡伟立的武侠电影配乐厉害的地方。
70年代起,TVB武侠剧盛行,“辉黄”组合也为人所熟知。辉黄的黄指黄霑,而辉则是顾嘉辉。顾嘉辉作曲超过千首,在流行乐方面无可匹敌,尊称为“香港歌坛教父”;而他在配乐和武侠电影主题曲的创作上更是相当强悍,70年代的《小李飞刀》与《楚留香》就是他的作品,经典的83年版《射雕英雄传》也由他进行配乐和主题曲的创作,罗文主唱的《铁血丹心》更成为一代大侠郭靖的“代言曲”。虽然他因为年龄和身体关系,80年代后便开始淡出乐坛,但他的音乐却一直影响整个香港乐坛,此后多年不仅数次召开音乐会,多位歌手也都在不同场合翻唱了他创作的歌曲,黄耀明甚至还出过《明日之歌厅》的唱片与演唱会,向这位为香港乐坛和电影做出巨大贡献的音乐家致敬。
黄霑和顾嘉辉的组合为人所熟知,而其实徐克的作品里,还有一个名字经常出现,他就是戴乐民。实际上像《黄飞鸿》《笑傲江湖》《倩女幽魂》《方世玉》等作品里的配乐,有不少都是戴乐民完成的,他和胡伟立一样,都善于运用合成器,也对民族乐器了若指掌,因而在配乐气质上相近,这也是他能够多次与别人进行合作的原因,《倩女幽魂》里那首飘渺幽然的《思》,就出自戴乐民之手。
除了这几位武侠电影的配乐大师之外,还有几个人值得一提。虽然他们并不专职于武侠电影配乐,但有几部经典之作,均出自于其手。例如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堕落天使》等,出自陈勋奇之手,而他最被观众所称道的,就是《东邪西毒》的配乐。他15岁就入行,专职电影配乐,在邵氏年代从事了不少武侠片的配乐,不过后来陈勋奇还开始做飞车指导、写剧本、当演员乃至当起了导演,配乐倒成了他最不起眼的工作。当然,有一部《东邪西毒》,足以让我们记得这位把王家卫镜头下的江湖世界的苍凉感,用音乐刻画出来的大师。
还记得《功夫》里那铿锵有力的配乐吗?它出自黄英华之手。这位配乐大师常年为杜琪峰和周星驰效力,《暗战》《少林足球》等都是他的配乐作品,而《功夫》里,他做得最为成功的,就是将中国传统经典曲目进行改编,混搭到这部本身就是“混搭”的功夫电影里。他采用的《小刀会》经典曲目,想必如今观众们仍旧记忆犹新;而周星驰和黄圣依扮演的男女主角相遇时的配乐《只要为你活一天》,也是他柔情似水一面的代表之作。
最近几年,武侠电影里常常出现川井宪次这个名字。他是一位日本配乐师,过去常和押井守合作,《机动警察》是其代表作。后来他开始与香港导演进行合作,和叶伟信的《龙虎门》就是其中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