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迅小说看客主题之我见
夏敏

实话说,我是一个不喜欢读鲁迅小说的人。倒不是因为他小说写得不好,当然我不是在贬低一个大文豪用犀利文笔、铁铮铮斗争而写出来的经典,而是因为他小说写得太真实了。读他的作品,确实让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森森的感觉,那种麻木的毛骨悚然的人吃人的社会令我悸然,我仿佛看到了“文”成泣鬼神的画面。要知道,太过露骨的真实会使生活丧失一种不可意会之美。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翻开他的小说,真有“笔落惊风雨”之感,就像是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闪起狂风暴雨,猝不及防地将阳光明媚的好心情毁之殆尽,而这恰恰是我不想面对的“人生苦”。因为我觉得现实的人生已经让人有诸多的不如意,所以我不喜欢再在他的小说中再次体验那种把美的东西血淋淋地毁灭给人看的悲剧,请原谅我的懦弱,那是种透彻心底的凉,真的是我不想体验的。

当然我不可否认,我会有这种阴冷的感觉,正是鲁迅匠心营造出来的结果。是的,他着力于揭露阴暗的国民性,看客便是小说中极其重要的一类人物形象。看客,多么极端的讽刺性词汇,我打心眼里就不屑于多看这种人一眼,可是现实却对制造这类人乐此不疲。大学教授曾在课上讲到“人生苦”,这个观点我很是赞同的,然而及时行乐也不是我所追求的,因为人活在这个世上,确实是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所无法左右的,失落、茫然、沮丧也在所难免。我们是个既独立于时空之外又定格于时空之内的客体,这是不矛盾的,人本来就处在自我与世界的“走边边”上,很多人就是在这个边边上坐看他人的啼笑皆非。

个人觉得,人间之所以苦,并不在于我们对一些事物的无能为力,而在于人间有这样一群看客的存在。也许你觉得我说的不妥,或者认为我说的太过于绝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背后总是藏着一双眼睛,深藏不露、麻木不仁地坐看你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阴森感觉?他们出于好奇、无聊、热闹,冷眼旁观着你,他们所做的“挤”、 “说”、 “指点”、 “叫喊”、 “喝彩”都是直接出自生理的简单反应,纯粹是为了“看”,而没有经过内心的触动和意念,这是一群怎样可怕的群体啊。试问:有这样的群体存在,我们的人生怎能不苦呢?

看看鲁迅笔下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看客们;那些赏鉴他人的悲哀,咀嚼他人痛苦的看客们;那些幸灾乐祸,推波助澜的看客们。他们是如此的不可理喻、如此的愚昧麻木、如此的无聊庸俗、如此的安于命运、如此的冷漠顺从、如此的愚弄他人……也就终于理解了鲁迅对他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确,人最大的无耻,就在于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受“人生苦”,自己却又控制不住看热闹的好奇心,忍不住去窥视别人的痛苦。瞥过之后,给予他们的并不是关怀与理解,而是面无表情,反而会鄙夷地觉得别人骨子里的痛苦是可笑幼稚之极的。他们认为自己这种冷眼旁观、不动声色才是高尚境界的表现,而别人内心所受的煎熬只不过是祥林嫂喋喋不休的抱怨。可是我觉得可怜的是你们这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们,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祥林嫂,至少,祥林嫂一直念念不忘爱着她的阿毛,甚至直到她死亡的最后一刻,她还问知识分子灵魂的有无,因为她还想在死后见见她的阿毛。祥林嫂麻木吗?!我不这样觉得,一个内心有庞大爱的人,至少可以说明她的灵魂绝对没有枯损,而那些看客们那么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这些人听厌了之后,就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那么请你来告诉我,什么是卑鄙,什么是高尚?一群无爱麻木的看客们,岂不是比祥林嫂失去阿毛更可怜?!

无奈偏偏这个社会上作为旁观者的看客是如此之多,他们永远以局外人的姿态瞥视着他们认为滑稽的我们,他们甚至吝啬得连一句安慰都没有。鲁迅在《野草》的英文译本的译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所以作《复仇》。”试问:掷地有声的厮杀声,真的能唤醒这群看客们的心灵吗?流血的兵荒马乱,在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是一文不值。不是吗?在《铸剑》里,我们看到了眉间尺与黑衣人为了杀死那个残暴的王君,不惜牺牲自己的头颅,但是有谁来关心这些复仇者呢?麻木的看客们,不是为残酷的统治者的被杀而高兴,只是前呼后拥地挤着长脖子来看“大出丧”,他们竟把大出丧变成狂欢节,而并不管这棺木中装着的是罪恶深重的君王还是伟大的复仇者。活人观看死人,死人娱乐活人,整个众人最后陷入一片不成样子、乱七八糟的混乱中,而复仇完全被忽略,狂欢在这里真正代替了复仇。复仇简直就成了一场带有狂欢意味或者被狂欢化的闹剧。

人间之所以苦,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不为”,恰恰是在我们为了之后,在看客们的眼里却是一文不值。看客们永远以一种冷眼旁观的高姿态,漫不经心又满怀好奇地窥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鲁迅声嘶力竭地呐喊着,想拯救冷漠麻木的国民。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善良也是罪恶。”因为“善良是对邪恶的最大纵容”。那么看客们是否是因为太过于赞同这个说法,所以永远虚掩着自己的内心、冷眼旁观着一切鲜血、一切仇恨呢?他们对苦痛麻木,对复仇麻木,对一切的一切都麻木,人生于他们,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旁观,他们拒绝并赏鉴着别人的“干枯,无血的大谬”,而他们自己却沉浸于“复仇”的“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有人说,看鲁迅的文章总有一种刺痛的感觉,就像一把刀,刺进身体,死不了,但很痛。我想这就是鲁迅那种很决绝很凌厉的“鲁迅式复仇”吧!鲁迅在那个灰暗的社会仰天长啸,大声疾呼,痛心呐喊,他要唤醒这群看客,让他们从“非人”转为“人”,然而“人”这个普遍性的概念,又免不了要包含些许“非人”的因素,这是“人”的客观本性所在。

常听人在私下里感叹社会很黑暗,人情很淡薄,的确如此,生而于世,我们确实是有诸多诸多的事与愿违与无可奈何。可是我们在这个诸多之中妥协了,我们不反抗,我们念念叨叨着我们的不幸,却又忍气吞声地对生活唯唯诺诺。因为很多说人不卑不亢是要不得的,越反抗事情只会变得更糟糕,所以他们意味深长地教条式地教导你,要宽容,要大度,要忍受,要……他们说得是如此的潇洒,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群看客,一群置身事外的看客,一群不明所以的看客……当然这还算是好一点的看客,更有一群看客,是不动声色地窥视着你,他不会给你一丁点心灵的慰藉,反而会觉得你比祥林嫂还祥林嫂,他把你的一切都看做是一场无关紧要的笑话。你的不如意与我何干,我甚至懒得动一下嘴皮子劝说你。

我想这就是社会依旧黑暗,人情为何依旧淡漠的原因了。因为所有人都甘愿当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比起参与这个浑浊的禁地,他们更乐意揣着一份好奇心在局外冷眼旁观着,自古便是如此,也不是鲁迅那时有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从来都有的!这个时候真的希望,有那么个凌厉的人,可以穿透世俗可惧的力量,向这个世界中麻木的看客们复仇,纵使不是复仇,只是呼唤,但也要凌厉,也要决绝,这样才能穿透那些无声的压迫。至少我很是惧怕那种精神上的压迫,那种有苦说不出憋在肚里的感觉,就像是有只嗅觉敏锐的狗,一直一直地对你穷追不舍,它硬是要把你孤立在“人间苦”这个悬崖边上,它以此作为生命的终极快感。

鲁迅笔下的看客,不过是人间的过客,置于“人生苦”这个自然状态中,人有时候需要难得糊涂。当这个世界的看客们全都悻悻地退出人间的舞台时,当这个世界的看客们全都欣欣然地睁开朦胧的睡眼时,当这个世界的那只嗅觉敏锐的狗停止对你疯狂复仇式的追踪时,我想,厚重的乌云自然而然地就会知趣地散开,还原人性最初的那抹甚为干净的蓝……

夏敏

记者、文艺爱好者。

SzxDw5ImaV04OXf4nUyPxbR5n8BHcmTAKbnsVvJBhNK1gn5ICjcJ7R0P+a86uFQ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