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ever heard a single word about you. Falling in love wasn't my plan.
I n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be your lover. Come on baby, just understand.”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关于你的消息,陷入爱境并不是我的计划。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你的爱人,来吧宝贝,请谅解。”
——歌曲《This Is It》歌词
每年的8月29日,这个天使的生日,全球的歌迷都在以各种方式怀念他。这个人确实值得我们深爱。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以下统称MJ或者Michael)。
MJ把他自己的天赋和成就都归于上天的恩赐,他称是上帝赋予了他这一切,给自己的是一种使命:用音乐带给人们快乐、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个世界、传播爱与和平的信息。
关于小时候的MJ,我想提Jackson5第一张唱片中的《Who’s Lovin’ You》,当时Michael才11岁,嗓音的爆发力、重轻强弱的控制都收放自如,流畅自然的假音、熟练漂亮的转音和颤音都在这首由Smokey Robinson写的蓝调情歌中完美表现,大家都认为他像一个饱经沧桑的50岁中年人,能唱出如此深情的歌声。
想到动情,就想到《She’s Out of My Life》,没有复杂的节奏,只有简单的伴奏和歌声,突出MJ歌声里心痛的感情,结尾最后一句甚至还破音了,据Quincy Jones回忆说,录制这首歌时因为Michael太投入到歌词的情景中,每到最后一句都会哭出来,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后决定采用第一次录的并保留了这种“不完美”。
他身边有很多人说过,Michael其实是个营销大师。他很懂得利用神秘的举动,引起大家对自己的注意。
从服装上举例,如:单手手套、穿白袜子露脚踝、右手三只手指上的白色胶带、右臂的臂章、肩膀上的“CTE”神秘符号肩章(事实上是他和服装设计师Michael Bush商量随机抽签3个字母的结果,歌迷们甚至猜测是“Children of The Earth”呢)。他知道这些标志、符号、举动,可以吸引大家的好奇、讨论、猜测。
说到酷炫,一定要提《Smooth Criminal》,入场的心跳声可以猜到正是他本人的,在强烈的节奏下,包含了不少气息的歌声却一点也不显得弱,复杂的旋律却意外地勾人心弦,引得数不清的后人争相演奏,同一句“Annie are you ok”变化了十几种花样,MJ这首歌完美地展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不管是编曲和填词、多种唱腔的运用及歌曲主题的奇妙。MV也是帅到爆,除了标志性的摆脱地心引力的45度倾斜,极致华丽的场景、伴舞、服装、舞蹈都是很聪明地借鉴了以Fred Astaire《The Band Wagon》最后的《The Girl Hunt Ballet》为首很多前辈的作品精华结合到一起,正所谓集大成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n The Closet》初次听起来可能会觉得背景各种撞击声、玻璃粉碎声有些嘈杂,因为我当初就是这样觉得,看了歌词才知道,这首歌充斥着情欲和冲动,在后半段开始还有很多MJ近乎“呻吟”的呻吟,令人听得脸红起来,重复着似乎关门的声音,联想到“壁咚”这个动作,也许有时欲望就是那样的强烈。歌曲MV也很有特色,全程棕色基调的滤镜,MJ绑着油亮马尾、穿黑紧身裤和白色背心的造型,阳光健康的同时不失优雅和性感,完美的四肢与翘臀等身材比例一览无遗,不仅有Michael妖娆的舞姿,还和世界名模Naomi Campbell做出各种惹火的动作,被粉丝们公认是他最让人血脉偾张的Video。
除了音乐的作品之外,是他引领了艺人作为榜样,关怀世界问题,带头慈善的“潮流”,他不是为了跟随趋势、做做样子,而是真心付出。
最能体现他和平主义的其中两首经典歌曲,《Heal The World》,开头孩童嬉闹的声音,很自然地带入了充满爱的情景,虽然旋律简单,但配上温柔如散发着母性光辉的歌声,后面合唱团的和音加上来,感情递增表达了满满的爱,最后结尾转还换成小孩子的歌声,首尾呼应。放心我们一定会一起创造相亲相爱的世界!
另一首《Earth Song》,细腻地听开头可以发现有鸟鸣声,前奏像在营造丛林深处的氛围,主歌表达了对人类曾犯下种种错误的无奈、忏悔,副歌是呼哼的一段无歌词旋律,似乎可以很神奇地引起听者对地球的共鸣,后来渐强的情绪与呐喊式的唱法,表现强烈地呼吁人们重视问题所在并痛改前非。这首歌的MV更是精彩,MJ在一片焚烧过的废墟里,跟着律动换着地球上因为人类文明而造成的破坏和受伤的画面蒙太奇,人们手反复抓握着土地祈求,污染一阵强风伴随电闪雷鸣,在MJ怒吼的质问下,画面上演时光倒流的特效,受伤和破坏的一切都复原了,多少人曾经因这部MV而感慨感动落泪,如此经典的MV值得每个人去欣赏。
21世纪到来不久,由于MJ再一次“恋童案”的爆发,然后加上后来几乎没有再发表什么音乐作品,令很多人的印象停留在原样。
负面媒体的恶毒程度,或者说是绯闻的传播和影响力是远远在人们意料之外的。
他原先是持不解释这些乱七八糟事情的态度。他首先是以一个表演者和音乐人的身份被大家所知,所以只想专注做好自己在舞台和作品上的表现。
但因为媒体主导的关系,粉丝们没法像现在的微博那样这么简单发出自己的声音。外界开始议论他漂白皮肤、同性恋、整容过度、打雌性激素变性等等。而到后来他虽然再解释过,也不能全面阻止这个病态世界对他的误解了。
MJ一生有太多关于抱怨媒体恶劣言论的歌,原因可想而知,其中一首《Tabloid Junkie》,开场是新闻各种谣言MJ的报道(2010年发行的《Breaking News》也有借鉴),歌曲中间也有几处穿插,全曲的伴奏混入了MJ独特的B-Box节奏,整体结构不仅丰富饱满,快速和低喃的唱法和稍稍沙哑的嘶吼,每时每刻流露着MJ愤怒焦躁的情绪,歌词更是对所有谣言的暗喻和讽刺。虽然这种把生活中的遭遇作为艺术作品的灵感发表出来发声的形式很常见,但1995年的这张《Histor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专辑里除了刚才提的这首还有《Scream》、《They Don’t Care About Us》、《This Time Around》、《D.S.》同样带有反抗回击色彩的一共五首,在仅仅一张专辑内!可见1993年的第一次性骚扰儿童的指控对MJ的影响和打击。
夸张恶毒的小报流言伴随了MJ的一生,因为可以不付代价地摧毁一个纯真的天才而博取眼球。自古以来都存在着一种心理,越多人追捧的东西,也会越多后来的人不屑,他遭受过许多不公正、不尊重的对待。
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后,领悟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很多事情不能光听旁人途说,要有自己的思维。不仅对待MJ的评论,现实中面对的一切也是这样的道理。
网络、电视这些媒体报道的新闻都有可能是谣言,不论发布者的有意或无意,我们自己要学会判断真假程度和保留意见,不轻易被洗脑、牵着鼻子走,不盲目相信,说出口的话尽量严谨。
打个比喻,就像在路边遇到陌生人或接到陌生电话,陌生人讲的话你要有自己的经验与判断。
有真有假也好,外面的言语终究只是给个参考,要学会自己去深入了解体会再判断。
否则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要随便地评头论足,多尊重、包容与理解。不管怎么说,这样也是成熟、善良、公正、负责的表现。
深入认识他、了解他之后,我无法自拔地深爱上这个人。我儿时喜欢《龙珠》,里面的悟空善良、单纯、博爱、热爱自然、对自己目标纯粹的追求、一次次地保护了地球。我默默地在心里以此为崇拜目标,并渴望自己成为这样大爱的人。而当我有一天偶然翻阅了关于他的网页,一发不可收拾,越读越多。有一瞬间心里恍然,这个男人不正是我从小理想品质的化身吗?
《Human Nature》是首有特别味道的歌,作为惊世专辑《Thriller》发行的第五首单曲,有令人有炫目幻觉的开头和结尾,MJ的嗓音在里面用柔美空灵、扑朔迷离来形容也不为过,同时又蕴含深深的感情,既放松又紧张。这首歌的现场表演所有都是真唱,往往会伴有些许走音的情况,但MJ都会做出独特的机械动作,如“擦玻璃”搬的old school舞蹈。
《You Are My Life》是MJ专门献给自己孩子的一首歌,温柔的声音就如身为父亲的他,表达对孩子们的期望与爱意,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温馨父爱,副歌一层一层的和音包裹得很有层次感,歌词虽然简单却深入人心。MJ除了复杂愤嫉的填词和咬字,还有简约押韵的填词风格,以及在公共场合的文雅谈吐,都体现了MJ深厚的文采。
《The Lost Children》莫名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旋律,几乎可以成为口耳相传的民谣,一遍遍地呼唤着迷失的孩子,歌曲各处包括结尾都隐约有孩童的对话,尾段也如《Heal The World》那样换成了孩童的主声,一起祈祷和祝福所有小孩都能回家,回到属于自己温暖的归宿。曾经泄露出来的MJ家庭录影带中,Michael还曾经带着两个孩子合唱,他可能有意想过将它塑造成新一代童谣。
他一直保持着那样的赤子的童真,关怀儿童和环境,无处不停的公益慈善,点滴鼓舞着人心。
一生传播的信息是爱,以身作则地教人们如何付出爱与被爱。他承受着孤独、委屈、失望,还仍然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如果不是太多折磨得他千疮百孔的事,以他的智慧和远见,相信他能有更高的艺术、哲学、教育成就。
因为坚持不懈努力的他,可以融合多样音乐风格,可以团结起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年龄的人们,他是真正的King。
对我而言,他又像我一位很久没见的老友,我想好好爱他。让我们怀念这位纯净、美好、细腻的灵魂。铭记他的精神,好好生活着。
美国音乐起源于印第安人的音乐。美国音乐经过长期发展,到20世纪初才具备独特的美国风格,并取得了与西方各国音乐文化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国境内存在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民族或种族的音乐,也存在着欧洲音乐家从欧洲各国带来的专业音乐。它们之间经过长时期的相互影响、融合,促进了美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领先全世界的艺术成就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经过大众娱乐的流行音乐洗礼后,美国的主流音乐和非主流音乐都受到全世界歌迷的热烈追捧和共鸣,国际流行乐坛逐渐成为欧美音乐、美国音乐的代名词,而美国各种音乐的艺术表达形式的风格渐渐被亚洲和欧洲等娱乐文化大国的主流音乐吸收和混合,使得美国音乐跨越国土成为了全世界的时尚音乐文化指标。
18世纪下半叶,美国人民遭受殖民统治的时候,就通过歌曲表达他们的反抗与斗争情绪。在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和战后一段时期,流传了更多的歌曲,如《扬基嘟得儿》(采用英国同名歌曲曲调)、《切斯特》、《亚当斯和自由》(采用《阿那克里安》曲调,此歌于1814年被重新填词,成为著名歌曲《星条旗》)等。这些歌曲大多采用英国歌曲的曲调进行填词,带有宗教圣咏的痕迹,这是由于当时美国的音乐生活尚处在以教堂音乐为主的时期,世俗音乐刚在萌芽。
美国早期流行的歌曲都来自英国、爱尔兰、苏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歌曲和歌剧曲调。18世纪末19世纪初,爱尔兰和苏格兰歌曲在美国开始流行,其中《美好的往日》等歌曲,脍炙人口。这些歌曲具有乡土气息,受到美国人民的喜爱。19世纪初,德奥歌曲在美国也很流行,如F.舒伯特、F.W.阿布特、库克思的许多歌曲均被译成英文,印成歌篇出版。19世纪20-40年代期间,在美国普遍流行采用欧洲歌剧的曲调填以英文歌词的歌曲,或英国作曲家用意大利歌剧风格谱写的歌剧曲调。
这是最早显露出美国自己特点的歌曲。它是由白人创造的、供白人欣赏娱乐的音乐表演形式,发源于美国北部和中西部。19世纪加年代,英国演员C.马修斯有意识地将黑人语言的拼音、节奏等特点加以喜剧化,配上简单的音乐旋律加以表演,受到热烈欢迎,许多美国演员如G.W.狄克逊、G.尼科尔斯、J.W.斯威尼威.法雷尔等,纷纷效仿马修斯的表演,成为当时最出名的流行歌曲作者和表演者。19世纪下半叶,游吟艺人的歌曲大大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表演团体。其表演者都是白人男子,采用的音乐素材来自昂格罗、流行曲调、意大利歌剧或由此派生的曲调等。据考证,南北战争前的美国音乐很少与黑人音乐有联系。
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反蓄奴制的斗争及南北战争期间,产生了一些反映黑奴痛苦生活和争取解放的歌曲。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次全民性战争,在当时和以后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歌曲为数最多。这些歌曲在音乐上除与英国、爱尔兰等欧洲音乐保持联系外,明显地出现了与黑人灵歌和其他黑人歌曲音调上的联系,即明显地表现出美国特色。
19世纪从事歌曲创作的美国作曲家有F.霍普金森、B.卡尔、J.休伊特、O.肖、H.拉塞尔、哈钦森家族和S.C.福斯特。其中霍普金森是美国第1个歌曲作者。肖是第1个在美国出生的歌曲作家。拉塞尔被誉为在福斯特之前的美国最有成就的歌曲作家。哈钦森家族则是演唱和创作歌曲的著名小团体。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歌曲作家是福斯特。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创作了200余首歌曲,其中有的吸收了传统的英国民歌的特点。他的代表作《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老家,晚安》、《主人长眠在地下》等,成为世界名曲。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在美国工人群众中流传了一些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工人歌曲。如《约翰.亨利》、《八小时工作日》、《红旗》等。如世纪20-30年代,工人运动再度高涨,美国工人歌曲再次发展,如《萨柯给儿子的信》、《你站在哪一边?》、《我们坚决不动摇》等。
爵士乐(Jazz),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美国,诞生于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20世纪前十几年爵士乐主要集中在新奥尔良发展,1917年后转向芝加哥,30年代又转移至纽约,以后风靡世界。爵士乐的主要风格有: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乐、比博普、冷爵士、自由爵士、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等。
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音乐的影响发展而来。早期摇滚乐很多都是黑人节奏布鲁斯的翻唱版,因而节奏布鲁斯是其主要根基。摇滚乐分支众多,形态复杂,主要风格有:民谣摇滚、艺术摇滚、迷幻摇滚、乡村摇滚、重金属、朋克等。
嘻哈音乐是黑人文化中一种源于街头的文化、文化现象、文化运动和生活方式,以说唱为音乐的表现形式。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