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移民变革而成的美国文化
余子希(旅美作家)

当我对美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迪士尼动画片里的童话世界的时候,就偶然得到了一次来美国交流学习的机会。那时,第一次坐上国际航班的自己,怀抱着可能这辈子就来美国这么一次的心情,降落在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里,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美国探索之旅。电影院里效果华丽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街边餐厅播放的嘈杂热切的流行音乐,以及自然景观带来的不由自主的赞叹和仰慕,都像是一扇扇通往文化新世界的大门。

可是,真正在这里安顿下来,放慢节奏生活和感受,才明白了初识那时,对这些文化没来由的熟悉从何而来。

经常有人在谈论,美国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何其深远,但我倒并不会这么想。与其说在这里看到的是“美国文化”,不如说是经历过融合和筛选的“世界文化”。所以生活在这里,你汲取到的文化和你带来的文化一样重要,美国这样彻底的多元移民文化,让每个远道而来的人,都或多或少可以产生一些共鸣。

从二十世纪初以来,美国电影就开始席卷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现在的电影市场上仅有一小部分的电影来自好莱坞,但是它却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全球电影票房收入。美国电影这样一统天下的局面和气势没有人能辩驳,但是你却又不能说“好莱坞”仅仅是“美国文化”的象征。1926年英国导演希区柯克就在好莱坞用一部《寄宿人》,惊吓了全世界的观众们。1992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把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带上了好莱坞荧幕,也曾让梁家辉被评为“东方最性感的臀部”。2005年李安用“父亲三部曲”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然后把他的东方细腻带进了《断背山》,甚至用这部“同性恋史诗电影”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2011年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五亿多美元的票房,把韩国女导演詹妮弗·余·尼尔森推到了世人面前。这种融合的电影文化经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底蕴的发酵,无一不碰撞出了精彩绝伦的火花。

多层次的文化纬度,给予了美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里的一种独特的姿态和地位。它的多元性是社会和历史之下的产物,却又是“美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发展与活力。

早期的欧洲移民把传统的普卡音乐以及华尔兹舞曲带进了美国,影响了美国本土的印第安音乐。十九世纪末的美国黑人创造了功能表达性的黑人音乐,结合了他们的现实遭遇和非洲传统音乐的根基。在那之后,由黑人奴隶在工作时候的叫喊和呼唤起源的蓝调,又把多声部的复音音乐带进了美国,并渐渐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变成了美国的主流音乐。但其实在爵士乐的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流传在美国本土的经过筛选的欧洲古典音乐,以及一些不同民族的音乐。最后,慢慢发展成了如今这种门类繁多,内容也更丰富的音乐类型。根本上来说,这些转变都是文化多元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大致上的先来后到,也不过是所占比重不同的细微差别。

当所谓“美国文化”的这种定义愈加贴近真实的生活,它就渐渐地从世界文化顶峰的圣坛里走了下来,碎片式地拆分成了不同国家不同元素的有效组合。所以,带来什么或者拿走什么,都取决于你看待的方式和自身的选择。

《火车大劫案》让美国电影第一次踏进艺术的门槛。

年轻时的“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天空才是“飞人”迈克尔·乔丹的极限。

签订《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T+hcrXMAuef5FV6fNK60DhGTjrNmPP/HVG2uVBS0D4VVUmBETFIi1AOZJ4b5vzn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