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巴西原罪
——暴力的《上帝之城》
须叔

如果要排拉美电影的TOP10,一部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则一定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这就是著名的《Cidade de Deus/上帝之城》。这部2002年上映的巴西电影改编自半自传式小说,讲述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贫民窟的人性沦落和挣扎。

片名来自于巴西一项“上帝之城”的住宅修建计划。上世纪60年代,大量怀抱幻想的贫民来到里约热内卢,就在政府设置的贫民区落户。贫穷滋生暴力,年轻人游荡于社会边缘,贫民区里开始出现犯罪现象。但由于种族政策和阶级偏见,政府采取不问不管的态度,罪恶不仅得不到遏制,还不断发酵。到70、80年代,底层少年开始聚集成团伙帮派,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犯罪和毒品军火交易,控制了整个社区与社会对抗,成为真正的“国中国”。帮众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局面失控,这一片原为改善穷人生活的地区,反而成为了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地带。至今仍是巴西政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这里成了“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影片就由此切入,表现主人公Rocket从小孩成长为青年,以摄影记录的周遭一切。这里是暴力和毒品的天堂,是人性泯灭场、是残酷杀戮地。孩子们从小就人手一支枪,陷入黑帮是他们注定的命运,生活已被暴力、流血和毒品所围绕,无力解脱。Rocket谨小慎微地苟活在黑帮火拼的夹缝中,期望在这个被残暴、贪婪和野蛮所裹挟的混乱之地求得一线生机……

电影中不乏儿童被残杀、妇女被强暴、路人被卷入火并情节,虽然画面不算血腥,但暴力程度足以惊呆观众。本片以其大胆的披露和猛烈的剖析直面了这个城市黑暗和凶险的一面,残酷的场面真实得让当地人都为之震撼,而纪实拍摄手法和巧妙往复结构又反映出电影制作人的才华,讨论的主旨深刻毫不留情,整体表达凌厉夺目,远超一般描写黑帮的大众商业片。而片名《上帝之城》到底是“上帝遗弃之城”抑或“上帝怜悯之城”,留待观众玩味。

影片根据保罗·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林斯在里约热内卢贫民区长大,1982年因参与一项研究下层社会犯罪行为的人类学计划而前往“上帝之城”采访,大受震动,决定将所见地狱之景用文学形式来表现。他从1986年开始花费八年时间进一步深入采访和收集资料,广泛调查臭名昭著的房屋修建计划。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巴西的政治问题,揭露了日益加速的社会分裂给底层人民带来的灾难,分析了贫民区是如何被种族隔离政策和权利斗争绑架而沦为毒品交易、帮派控制的飞地。小说描写了国家真实的动荡现状,1997年出版后迅速轰动巴西,并被译成6种语言,被12国购买版权。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也被这部作品打动,深感这个城市里的边缘地区是对所有现代化进程的一记重锤。他说发现了这个国家的另一面:“读《上帝之城》就像是在读一部关于我祖国另一面的启示录。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巴西社会的种族隔离有很深的了解。读完这部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些来自中等阶级的人,无法看到就在我们鼻子底下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那条分隔了两个国家的深渊:‘Brazil’和‘brazil’。从深渊的那边看,政府、法律、公民权、政治、教育、前途和未来都不过是抽象的概念。”梅里尔斯曾活跃于实验电影界,80年代转入电视业后给巴西荧屏带来了新鲜空气,很快就决定要改编拍摄这部作品。但由于没有切身经历,他与曾在贫民区拍片的电影人卡提亚·路德合作,期望真实展现出这个罪恶之城。

一开始,导演找了一些职业演员,但很快,又决定放弃这一方案。为了忠实于原著、最大程度还原“上帝之城”,他大量采用当地居民真实演出。先从里约各处街头找来了400多名非专业演员,在不告知电影拍摄的目的下,让其接受试镜及一些肢体训练,全过程录像和纪录,从中选出200名合适人选。依照年龄,个性差异分成8组,再让他们接受一周两次、每次11小时的专业演员课程。这个过程长达两个月,最后才从中挑选出110位12到19岁表现最出色的人选,安排他们接受8个月密集的演员训练,同时借机提炼出最真实最生活化的黑帮语言和火并经验,将其融入剧本,保证了整部电影的客观性并贴近写实基础。

大反派小霸王的扮演者就是来自真实的上帝之城。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演员,来试镜的目的只是看能不能挣点小钱。没想到经过训练,从形象到毫无演技的表演都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影片所要表述的并不只是主人公的生存困境,片中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这个名叫“上帝之城”贫困区。片中上百个有姓名的角色、十几个纠缠不清的故事,错综复杂地展现了那里全民犯罪的真实现状,一切都围绕着上帝之城逐步展开,立体塑造出一个犹如怪兽一般的里约热内卢,完成了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为了完整呈现上帝之城的黑色面貌,拍片时电影制作小组不顾性命安危,坚持整体动员到现场拍摄。当然,由于真实的上帝之城太过危险,本片并不是在那里拍摄的。而是找到多处相似的场地,通过警方的全面戒护,和制作小组随机更换拍摄场地的方式拍摄完成。就算这样,片子拍摄第一天,还发生了某黑道禁止拍摄的事件。因为其头目认为剧本太过暴力、太强调毒品交易,会给社会传递出不良信息。好在长达2个多月的拍摄过程有惊无险,大风大浪真枪实弹的危险终于一一摆平。连原作者保罗也对最后成片十分满意,更对演员们那种自然的演绎风格表示叹服。

本片获得了诸多国际褒奖。除获得2002年第2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视觉单元大奖特别奖、2003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剪辑,还获得了包括2004年第76届奥斯卡5项提名(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摄影奖)和2003年第6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最佳外语片等多项提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帝之城》是复兴巴西当代电影的功臣,同时让观众对巴西混乱形势的社会根源有了一定的认知。对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暴力、遗弃、教育和贫困现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随着影片观察了“上帝之城”的方方面面,见证了这里二十多年来的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大血洗,对人性堕落和无尽暴力进行了无声的谴责。

本片所反映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巴西,也广泛存在于全世界。暴力是如何滋生于文明社会的;第一世界的富足,却无法出现在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贫富分化的加剧越来越拉大了国家、阶层、民族的距离。底层人民挣扎于痛苦的边缘,不得解脱、无处救赎。

正是因为这样对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叩问,打动了各国的观众。也让我们警惕,在全面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要重蹈覆辙。

须叔

专栏作家。 0sg9jzEQjXfeao+4tbGN1JXEkN3aM0YbJxKh9NThccHrJbNWaVwwpVdjFrMoyF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