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坛下的高更
superduras

高更自画像

很长时间以来,高更一直活在我的想象之中,成为迷恋而又永远无法企及的那类人。看过《月亮与六便士》之后,更是不忍去读他的传记,生怕心中的冷峻男神突然被拉下神坛,变成酒肉饭桌上沾满了汗渍的铜板。后来有一年生日一个朋友送了这本传记画册,又放了几年,直到最近才终于正式翻了一遍。或许因为在我心中,那个神坛已经慢慢消失不见了吧。

视觉与想象

“在这片森林里,怪物般的蔬菜和花朵、神职般的人物,巨大的夕阳,几乎形成一种宗教性的神秘感,一种神圣、伊甸园般的丰饶。”

高更说他有很惊人的视觉记忆,儿时礼拜教堂用木头加盖的圆顶,遇见的带着小毛毯来教堂的黑人小女孩,总统纪念碑等,过了很多很多年这些细节仍然历历在目。这件事很有趣,因为不同的人记忆最强的感官是不同的。比如对于我来说,视觉是肯定要胜于听觉,但是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感受。见过许多人,对于自己读过的作品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倒背如流,对于故事梗概或主题思想也可以毫不费力地介绍。而我发现自己最难忘的竟然是感受,作品中人物或绝望至极或孤独羞怯至深的状态或情绪或心理常常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以至于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了我的全部思维和意识。你说古人怎么竟会相思而死呢?不是主动自杀自残暴烈抗争,就是单纯的相思患病而终至卧床不起,一命呜呼。TA这样思念的对象甚至只有过一面之缘,连名字都不知道,更遑论对一个人全面的了解了。那么TA思念的究竟是对方,还是想象中的对方,还是这样处于思念状态下的自己?想多了,就忘掉了其相思的故事本身,甚至思念的对象,甚至诸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之类的世界名句了。再比如很多年前一口气读完《百年孤独》,全身仿佛钉在床上动弹不得,以至于我都怀疑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否是一场大梦,而读完的瞬间是鬼压床。以至于后来每每孤独恐惧的时候,都会想起里面那个疯狂地吃着泥土的少女,甚至想尝尝泥土的味道,是否泥土比烟草更能够让人镇定。

塔希提岛的妇女

但是对于细节的过目不忘仅仅是一个画家的基本素养。高更显然通过在他的目光抚摸下的事物,有了更神秘的情感体验。“在这片森林里,怪物般的蔬菜和花朵、神职般的人物,巨大的夕阳,几乎形成一种宗教性的神秘感,一种神圣、伊甸园般的丰饶。”在高更的主观想象里面,流动可以变得静止,瞬间也能延伸出无限的永恒。虽然彼时的大溪地已经开始西化和商业化,但是高更只要坐在环礁湖边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一个个西方人变成了黝黑黝黑裹着被单裙的玻里尼西亚少女,和他们头上开出的灿烂的花朵,撒落在地上又变成了怪物般的蔬菜,走在硕大无比的夕阳里。一切都变得神秘而诗意起来。

高更有一回在晚上与朋友喝酒之后回到他和玻里尼西亚情人的房子里,当时屋里一片漆黑,而门是虚掩的。他突然间有了隐隐的神秘感。等到推开卧室的房门,看到床上躺着身着黑色睡衣的情人,双眼炯炯有神地望着远处,而墙上的一幅画里面,正有一个象征着玻里尼西亚古老神祇的男人也在望着她。这种体验是多么奇妙啊,好像突然穿越到了另一时空里。高更对于眼前发生的具有宗教仪式感的静态画面,顿时肃然起敬。

于是大溪地这座世外之岛在他的画中俨然变成了伊甸园,而以他的情人为主的裹着被单裙的波里尼西亚少女,则变成了他的夏娃。仿佛大溪地上每一个行走的女人都是皮肤黝黑裹着抹胸被单裙的波里尼西亚少女,而每一棵树上都缠绕着一条毒蛇。

高更与高更

“你必须记得我有两种气质:印第安人和敏感的人。后面的那个人已经消失了,因此印第安人才能坚决地往前走去。”

真正的艺术家,是被赋予的,而非造就的。TA们带着使命降临,一生都在向着艺术的殿堂迈进,这也是他们所知的唯一仅有的路。不是没有其他的路,而是对于他们而言,其他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天才们往往敏感而脆弱,感情炙热又不堪一击。TA们常常陷于被热烈燃烧的情感所包围的狂喜、嫉妒、疯狂、怜悯、内疚、痛苦甚至毁灭中无法自拔。如果不及时关掉这一世俗而危险的开关,TA们便无法顺利走到艺术的尽头。于是梵高、伍尔夫、海子等只能在极度矛盾中毁灭自己,或者像菲茨杰拉德那样,摘掉天才的帽子,安然地走向世俗之路。越是对于艺术情有独钟,便越要对待生活冷酷无情。

于是毛姆笔下的高更到了中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他果断地离开了中产阶级富饶的家庭,抛妻弃子跑到巴黎乞讨作画。源泉里面的洛克从开始就清楚艺术殿堂的方向,他甚至没有那个世俗的开关,因而也无法理解尘世中的功名利禄。即使被迫关掉工作室由建筑师变成建筑工人,也无法动摇他心中艺术殿堂的一分一毫。他的存在本身即是完美而完整。

但是文学作品里描绘的高更过于传奇,而传记中的他则比较真实。在高更刚刚开始作画穷困潦倒的时候,他跟朋友写信说他的生活一团糟,说他快疯了。但即便如此,“我越是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越觉得自己没错。”毛姆小说里的人物决绝到冷漠无情,即使沿街乞讨作画也无动于衷,仿佛从来都感受不到贫困和饥饿的滋味。但真实的高更会纠结,会痛苦,也会矛盾。不过难得可贵的是,刚刚踏上这条路的高更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妥协和放弃,甚至从开始便不会如此选择;他越是被生活折磨得筋疲力尽走投无路,越是坚信自己这条路没有走错。

在理想和现实的较量中,高更艰难却又拼命地为理想创造更大的空间,越来越坚定不移,最终实现了完整的自己。正如他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你必须记得我有两种气质:印第安人和敏感的人。后面的那个人已经消失了,因此印第安人才能坚决地往前走去。”

于是,在多年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地追求艺术的过程中,高更终于关掉了那个敏感人的开关,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印第安人,同时也成就了他笔下的那个永恒不朽的诗意伊甸园。

superduras

豆瓣书评人。 /EehdOOl8zj+x+yPcjGKnfR2C9A5Ujc5Z5YCj2gG/PJ4LMd907qd6By2C25SSg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