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我们是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之中的。人的一生并不仅仅只是经历事物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体验这些事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接触事物时往往都是以自身立场作为立足点对其加以衡量的,无论事物本身有多简单。

我们都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人的一生并不仅仅只是经历事物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体验这些事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接触事物时往往都是以自身立场作为立足点对其加以衡量的,无论事物本身有多简单。比如,“木头”就是“与人类本身有关联的木头”,“石头”便是“作为人类生活元素之一的石头”。有些人想仅仅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跳出意义的范畴,那么,他一定会很不幸:这样的行为将使他失去与外界进行沟通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对他本身,还是对其他的人,这样的行为都是无效的,都将失去意义。我们通常会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作为标准来感受现实,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而不是现实本身,或者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因此,可以这样说:因为意义原本就是一个充满谬论的领域,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很可能回答不上来。一般来说,人们不愿意让这个近乎于无意义的问题来困扰自己,因此,他们会循规蹈矩地找一些书面化的答案来搪塞,或是干脆就认为这是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从人类历史开始的那一刻起,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了。在我们时代,不仅青年,甚至连一些年岁已高的老人们也会时时为之困惑:“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有什么意义?”而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以断言: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遇到巨大挫折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假如一个人的一生都平平淡淡,毫无波澜,那么,这也就不是个问题,当然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人类只有在遭遇巨大挫折和痛苦的时候,才会有轻生的念头。很多人都会在临近死亡边缘的时候,心生疑问:“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通常情况下,人类只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他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假如我们只关注一个人的行为,而完全不理会他的言辞,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人的动作、表情、态度、习惯、特征等都是他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理解的表露。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涵着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而他自己似乎也对此深信不疑。我们仿佛能听到他向世人宣告:世界就是以这样的形态存在的,而我就是这个样子。这些就是他对自己及生活究竟是何种意义的最好诠释。

生活的意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意义当中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没有谁的生活意义是绝对正确的。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对于任何一种生活意义,只要有人持相同的意见,它就不是一无是处。世界上一切的生活意义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的。这些所谓的变化,也就是不同的人赋予其生活不同的意义,却是有高低之分的。它们有的错误较多,有的错误较少;有的很糟糕,有的却很美妙。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较好的生活意义具有某些共有的特征,而这些正是那些较差的生活意义所缺乏的。因此,通过不断的总结,我们得出了一种相对来说更科学的且足以让我们应对所有现实情况的生活意义,它便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在此,我们必须记住一点:这里的“真实”,是指除了对人类而言的真实以及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以外,再没有别的所谓“真实”。倘若还存在其他的“真实”,也是与我们毫无关系的,我们无法认识它们,它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下面这三个重要的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并且制约着我们。因为这些事实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注定要不停地解答由此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而从一个人的回答中,我们将了解到他是怎样理解生活意义的。

其中的一个事实是:由于我们是在这个被称为“地球”的贫瘠星球上生活,因此,我们是无法脱离它的。这样的一个事实限制了我们的行为,我们除了依靠它所提供的各种物质资源来不断地繁衍之外,是无处可逃的。为了确保人类的生生不息,我们必须不断发展个人的灵魂和躯体。这个问题向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个体索取着答案,至今还没有谁能够逃得过它的挑战。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对人类生活情景的解读:正是它们,反映出我们心中所认为的哪些事实是有价值的、合适的、有可能性的、非常必要的。而这些解答,又不得不被一些事实所限制,比如“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之上”以及“我们是人类”。

为了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及全人类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的答案做出最合理的诠释,从而使它们前后保持一致。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我们人类的肉体是极其脆弱的,而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像当我们遇到某个数学难题时,必须要努力地寻求答案一样。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去寻找正确答案,而不能靠主观臆想或者心存侥幸。虽然无法寻找到绝对正确、永远完美的答案,然而,要找出相似的答案,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和进取。因此,我们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以便不断找寻更加精确和完美的解答,而这一答案必然要遵循“人类是被地球这一并不富饶的星球所制约的”这个事实,以及人类所处的环境将给人类本身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和利益纠葛。

在讨论过第一个事实之后,我们来看第二个。在地球上,我们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与我们同在的还有其他人,我们在有生之年,或多或少都会与他们发生关联。由于单独的个体会受到多种多样的限制,因此,他们是脆弱的,独自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一个人想要独自存活,并单枪匹马地对付所有的困难,等待他的只有失败与灭亡。如若单独的个体不能存活,人类便无法继续繁衍生息。这导致一个问题:如果单独的个体想要获得幸福,同时也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就必须和其他人发生必要的关联。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们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会走向灭亡。这些事实都是不容怀疑的,因此,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以及目标就是:在这个贫瘠的星球上,与同类建立联系并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生命的不断延续及人类命脉的传承。倘若我们想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就必须调整好自己情绪及行为与这个问题及目标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的行为还会被另外一个事实所制约,那就是:人类有性别之分。无论是个体还是人类集体,在生存发展上都必须正视这一客观事实。每一个男人或每一个女人都无法回避爱情和婚姻这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无疑也是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我们基于这一事实基础上的行为便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事实会引发多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选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而我们所选择的解决方式则反映出我们所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论述了以上三个事实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三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受到制约的前提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谋取一份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的职业?为了使我们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分享其快乐,我们应该如何在同类中得到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了适应“两种性别的客观存在”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依赖于爱情”这样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身行为?其实,以上三个问题涉及社会、性别、职业这三个领域,同样也是人类无法回避的。

经过个体心理学专家论证:对于每个个体来讲,生活中的多数问题都可以包含于社会、性别及职业这三个领域之内。每个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深刻体会都是通过个人针对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而体现出来。比如,某个人对工作不够认真负责,爱情也不尽如人意,交往圈子小,朋友不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感觉与其他人的交往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那么,我们通过他所经历的限制和约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生活是一件多么艰难而具有风险的事情,挫折远远大于机会,他的社交圈一定小得可怜。上述结论都是和他对生活意义所做出的判断息息相关的:他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要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所以,他会在潜意识里封闭自我,不和其他人接触。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他的工作,且能从中获得令人称赞的成绩,他的爱情非常完满,他的社交圈广泛且朋友众多。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认为生活是充满希望和创新的,时时都有机会,困难都是暂时的,总能有办法克服。生活对于他来讲,意义在于和伙伴并肩同行,同时,作为群体的一部分,要为整个人类的幸福奉献一定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两种“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一切的失败者,如犯罪分子、酒鬼、精神病人、自杀者等,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失败,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缺乏兴趣,且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在处理友情、性及自己的职业时,并不认同以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的观点。他们眼中所谓的“生活意义”只是属于自己的: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目光只聚焦在自己的身上,认为没有谁能够通过达到目标而获取某种利益。对于他们,成功是针对个人而言的,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个人成就感。比如谋杀者,当他们手持一瓶足以致别人于死地的毒药时,并不能以此来抬高他的身价,但是,他们却天真地认为,那是个人权力的象征,实际上,只有他自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别人并不那么认为。真正的意义,只有在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时候才切实地存在,个人所认为的“意义”,实际上是虚幻缥缈的。因此,我们所有的行为及想要达到的某些目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他人的意义才是我们唯一的意义。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踏上了一条错误的路,那是因为,他们只是固执地想让自己变得举足轻重,却没有发现,他们倘若想要让自己变得至关重要,就要对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

前不久,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是关于团体领袖的:从前,有一个领袖,一天,他把所有的教友召集到一起,说道:“大家注意了,这个星期三就是世界末日了!”这句话引起了所有教友的恐慌,于是,他们摒弃了一切杂念,纷纷变卖私人财产,惶恐不安地等待末日的到来。然而,星期三并没有发生任何不寻常的状况。于是,愤怒的教友们一起来到领袖的面前,质问他:“看!我们现在的境遇是多么糟糕啊,我们变卖了所有的财产,转告所有我们遇到的人,告诉他们世界末日就要来了。当有人讥笑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消息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宣布消息的人是有绝对权威的。如今,星期三早已过去,根本就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听到这些,领袖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我所谓的星期三是我自己的,并不是你们的啊!”显然,这位领袖是在用他自己所理解的意义作为借口来躲避他人的攻击。我们由此可以断定,单独个体的意义实际上是经受不起任何考验的。

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它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如果一个好方法能够解决某个个体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它一定也可以为其他人解决相似的问题,这样的科学方法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有相同意义的。天才的定义是他人公认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是建立在其至高无上的效用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称为天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所贡献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指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职业动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只关注他所做出的成就。那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应付自如的人,是在以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行为会被同伴的兴趣所影响,每当他遇到挫折时,都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免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冲突。

这样的观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新鲜。他们或许会感到疑惑,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否真的是:贡献力量以及对他人产生兴趣并进行合作。他们会不解地问: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是好呢?假如一个人总是为他人考虑,牺牲自己的利益,难道不会不自在吗?我们不该维护切身利益或强化自己的个人品格吗?一个人倘若想要寻求自身发展,他总该替自己考虑考虑吧?这些观点貌似正确,实际上是非常荒谬的。因为,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虚幻的。倘若一个人面对“生活意义”这个问题,想要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以此为个人目标,他会知道该如何塑造一种令自己满意的人格,并时刻处于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着想的情境中。他会以社会感觉来调整自我,并训练自己,从中获得应有的技能。假如一个人已经确定了目标,那么,训练这种技巧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将不停地提高自己,以便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这三种问题,而他个人的技能也将随之提升。比如,当我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假如我们和伴侣是真心相爱的,同时,我们也将丰富另一半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相反地,如果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目标作为支撑,只是虚幻地想象着提升自己,那么,我们就像是在演戏一样,会越发感觉不自在。

此外,还有一点可以证明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奉献。让我们来留意一下前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可都是他们对后代的贡献。比如,我们脚下的土地,是祖辈开发过的;我们身边的建筑物,也是祖辈的杰作,除此之外,还有科学、艺术、知识文化等。从这些方面,我们看到了祖先对我们的幸福生活所做的贡献。而那些并不懂得如何贡献力量并互助合作的人,又给了我们什么呢?他们只会逃避生活,回首往事的时候,也看不到丝毫自己留下的痕迹。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们的死亡是彻底的,他们的生命历程是苍白的。你是否听到了地球的呓语:“人类不需要这样的人,你们根本不配获得生命。滚开吧,毫无用处的人们,你们的未来是一片空白,快点消失吧!”因此,对于这些不懂得奉献和合作的人,我们的心声是:你们是没有价值的,是废物,赶紧走开吧!当然,我们现代的文化并不是毫无瑕疵的,也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然而,一旦我们发现缺憾,就应该努力去完善,而这种完善也注定要建立在为人类谋求更多幸福的基础之上。

懂得奉献和合作的人是随处可见的。他们懂得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不断努力培养自己的爱情,并努力对社会产生兴趣。这样的情感在宗教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世界上任何具有伟大意义的运动一样,宗教也是人类想要贡献力量、为社会增加利益的产物。不幸的是,除非他们的做法对于这样的目标来说非常直接,否则宗教的真正内涵就很容易被人曲解,人们也将无法看到宗教究竟为社会利益的增加献出了多少力量。相比之下,科学则比政治和宗教更能让人理解,因为,它使人类对他人的兴趣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加,也更便于人类理解生活的意义所在。无论我们是从哪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增加个人对他人以及所处社会的兴趣,促进人与人的合作,为人类的幸福奉献力量这一目标却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正确与否,带来的结果将会有天壤之别。正确的意义像是我们事业的护卫者,错误的意义则如撒旦 般可怕。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意义的形成过程,充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并在它们产生重大偏差时能够及时纠正。以上问题实际上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与生物学、生理学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对“意义”本身及对我们人类产生何种影响的了解,不断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

对“生活意义”的研究和探索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就开始了。就连婴儿这样的弱小群体,也会通过其掌握的方式估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以及这种实力在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少。

在一个生命发展的第五年,少儿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稳定的对待困难和事业的行为模式。在这个时候,少儿“对自己以及世界该抱有怎样期待”已经具有持久的、深层次的概念。此后,他将用这张统觉表(Scheme of apperception)来观察世界:在被人们接受之前,经验就已经被提前做了解释,这样的解释是建立在“生活意义”基础之上的。就算这里所指的“生活意义”是完全错误的,就算这样的方式会导致一个人极端不幸,人们也不会放弃它。因此,只有通过重新检查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将统觉表进行修正完善,才能改正这种错误。有时候,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已经引发了可怕的结果,进而修改他的“生活意义”,并且通过努力真正改变了它。但是,假如社会没有对他施压,他也没有觉察,依旧按照原有的方式,他还是会接连不断地陷入困境,而他一定不会想要去改变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要借助了解情况的专家的力量来改正错误的想法。同时,他们也会给予我们更为合理的“生活意义”。

一个人的童年对其“生活意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童年时期充满不愉快的人,可能会赋予生活完全相反的意义。如果是一个过于看重愉快经验的人,这样的事实并不会影响到这个人对生活的态度,而只是会让他对外界充满戒备。他会认为:“为了让我的后代不再经历不愉快,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令人不满的环境。”还有一种人会认为:“身边的人总是占我便宜,这是多么不公平啊!既然这个世界如此不公,我有什么理由善待它呢?”有些人会这样告诫他的孩子:“我小的时候经受了那么多痛苦,我都挺过来了,你们为什么做不到?”第三种人也许会这样认为:“我小时候经历了那么多坎坷,因此,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会把小时候的经验都付诸行动,倘若这种对于经验的解释没有改变,他们便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可见,个体心理学摒弃了决定论。成功或失败并不是由经验所决定的,一个人只是从经验中提取部分来确定自己的目标,而不会被旧有的经验所困扰或击败。我们的意念是被经验赋予我们的“生活意义”所决定的:当我们将某一旧有经验作为将来生活的基础时,或许就已经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生活意义”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则以个人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自己。

然而,一个人童年所处的环境却非常容易孕育出具有严重错误的“生活意义”。在不愉快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都变成了所谓的失败者。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那些在童年时期遭遇疾病或在先天因素影响下致使身体的某些器官出现缺憾的孩子。这类儿童通常不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因为他们心里所承受的压力很重。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只关注自身的感觉,除非身边的亲人愿意用其他的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且,他们很容易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变得灰心丧气。处于当今这个文化背景中,他们更容易因为周围人的同情、嘲讽而逃避现实、深感自卑。这样的境遇可能会让他们感觉被侮辱并丧失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心。研究那些存在生理缺陷或内分泌紊乱的儿童所遭遇的困惑我想我应该是第一个人。我不断地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而不想试图证明导致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先天遗传或者生理缺陷。生理缺陷并不一定是造成人类养成错误生活模式的元凶,我们也并不能证明内分泌同样出现问题的两个儿童会有相同的不良反应。

我们不难见到克服困难并成为栋梁之才的“问题”儿童,在这方面,个体心理学并不夸大优生学的好处。纵观历史,有很多为社会献出力量的优秀人才都有生理上的不足,有些身体情况极差,甚至早早就离开了人世。然而,正是这些在困难面前绝不服输而走出困境的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越挫越勇,不断地拼搏向上。如果我们只把目光锁定在他们的肉体上,就不能看清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朝好的方向发展还是朝坏的方向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这些儿童都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这就导致他们只关注自身,最终也就走向了失败。

导致儿童形成错误“人生意义”的做法是因为他们过于娇纵。受到溺爱的儿童总会将自己对他人的期待理解成一种命令,他无须努力就能够受到上帝的娇宠。并且,他们还会认为:他们天生是与众不同的。于是,当周围的人没有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相反地,每个人都希望被光环笼罩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他已经形成了不懂付出只想索取的心理,并且从来没有用除此以外的任何方式与其他人交往过。身边的人总是娇惯着他,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可以说丧失了独立性。于是,当他遭遇不幸时,只能通过乞求别人来获得解脱。他也许认为:如果他的地位再高一些,如果他可以勉强其他人承认他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境遇就会有所改善了。

这些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成长为社会的“危险群体”。其中不乏破坏善良意志的人:有的利用媚俗的外表获得擅权的机会,并在日常工作中破坏团队的合作。有的竟然会公开地进行反叛:一旦没有人对他们表现出谄媚和顺从时,他们就会认为别人在背叛他;他们会觉得社会对他们是很不友好的,所以,产生了报复所有同类的恶毒想法。而社会经常反驳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会以此为证据得出社会对他们有所亏待的结论。这也就是惩罚并不能奏效的原因,他们除了不断巩固“其他人都反对我”的想法之外,就别无他用了。其实,从本质上说,被宠坏的儿童所犯的错误都是相同的,虽然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用温柔的手法凌驾于别人之上,有的则是暴力相加。事实上,我们能够发现:在他们中,很多人都先后运用以上两种相异的方法,却始终没有变换过目标。他们认为:“独占鳌头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一定要让别人觉得自己重要,并想方设法得到想要的一切。”如果他们一直持有这样的观念,他们的所作所为将是完全错误的。

第二种导致儿童形成错误“人生意义”的做法是对他们的忽视。这些儿童从来不了解爱与合作的真正内涵,他们忽视了友爱的力量,赋予生活不合理的解释。我们不难了解,在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把困难看得太大,选择低估自己,低估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因为他之前遭遇到了社会的冷漠,从此便认为这个社会是永远冷漠的。他觉得他可以通过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来换取他人的情感以及对自己的尊重,所以,他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其实,情感的地位是其他任何经验都没法替代的。作为一个母亲,最重要的就是赢得孩子的信任,然后将这种信任无限地扩大到孩子生活环境的每一处细节。如果这一步失败了,并没有获得孩子的兴趣、情感以及合作,那么这个孩子就很难对社会产生兴趣,同时也不容易对其他伙伴产生友好的感觉。其实,每个人自身都具有对他人产生兴趣的能力,只是,这些能力需要他人的引导、发掘,是需要磨炼的;反之,其发展过程就会产生阻碍。

如果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被冷落、被排斥、被厌恶的儿童,我们很容易发现:他是孤独的,不喜欢和别人交往,也不懂得合作,对于能帮助他和其他人一起生存的事物也是完全不关注的。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个体在他所在的环境中必定会走向毁灭。一个婴儿,只要成长为儿童,就足以证明外界对他一定施予了一定的关怀和照料。因此,我们这里说的不是完全被忽视的儿童,而是那些受到的照顾相对于其他儿童来说较少,或者多数方面是正常的,只是在某一方面被忽视的儿童。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被冷落的儿童一定从未发现值得他信任的人。现实是充满讽刺意味的:很多我们所说的失败者,都是孤儿或私生子出身。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这样的儿童纳入被冷落的儿童的行列。

生理缺陷、被溺爱、被冷落,都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生活意义”。陷入这些情境中的儿童看待问题的方法都是错误的,需要被纠正,必须有人站出来帮助他们彻底改变那些错误的想法。假如我们真心关心这些儿童,真的有兴趣提供帮助,并且也曾经付出过努力,我们将在这些儿童的行为中看出他们的生活意义。

做梦和想象已经被证明非常有好处:虽然一个人的人格在做梦时和清醒时都是一样的,但做梦的时候,社会压力较小,可以避免防卫或隐瞒的行为。然而,要想清楚地了解一个人赋予自己的生活什么样的意义,最好的途径就是记忆。每一段记忆都可以代表某一件令人回味的往事,无论这一段记忆是多么短暂。

一个人之所以会回想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在他生命中所占的位置至关重要。这种记忆会暗示他:“这件事物是你应该避免的。”“这件事是你所期待的。”“创造你的生活吧!”我们必须承认,每一段记忆都是具有纪念意义的。

儿童早期的回忆对于我们了解最早构成一个人生活态度的主要环境以及这种态度已经存在多久这两个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为什么早期的记忆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首先,这些记忆反映了一个人对早期生存环境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结果,包含着一个人对自身外貌的认知、对自身最初概念的确定、他人对他的要求等。其次,这些记忆是一个人主观的起点,也是一个人为自己所做的最早的记录。所以,通过这些记忆,我们会发现,在他的印象中,他自己存在于一个不安全的、脆弱的地位,这与他被外界当作一个强壮且非常安全的目标差别非常明显。从心理学来看,这些记忆是否被人们当成最初的、真实的回忆,则是无关紧要的。记忆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人们对他的解释、对他的定义,以及这些记忆对现在及将来生活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来看几个关于最早记忆的例子,并看看由它们而引发的“生活意义”。

很多儿童自身对于安全感和重视感及其看重,一旦发现自己遭遇冷落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求他人的注意。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会因此而提心吊胆,他们的思维所考虑的只是如何能够将自己变为别人的焦点。

“太糟糕了,我被掉下来的咖啡壶烫伤了。”其实,这就是生活。如果你发现周围有些无法摆脱孤独感的女孩总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描述其生活状况时,没必要感到惊讶。如果她内心深处总是在责怪其他人没有照顾好她的话,我们也无须感到奇怪。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很多人特别粗心,极容易让身边幼小脆弱的婴儿陷入极度的危险之中。在另外一个关于最初记忆的例子中,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依稀记得,我在三岁时从婴儿车上径直掉了下来。正是在这个记忆的影响下,我经常会做这样的梦:世界末日来临了,午夜时分,我苏醒过来,竟然看到天空被照得火红火红的。星星都一颗一颗落下来,地球将和另一个星球撞在一起。然而,在地球毁灭之前,我被惊醒了。”当当事人被问到有什么事物是她所惧怕的时,她说道:“我怕我在生活中遭受失败。”这便是最初记忆对她的影响,这些记忆及噩梦让她对失败和灾难产生了恐惧。

一个12岁男孩由于夜尿以及和母亲常常产生矛盾而被送到医院。他说隐藏在他心中的最初记忆是:“妈妈还以为我走丢了,于是非常惊慌地在大街上大声喊着我的名字,其实,我只是藏在了家里的大衣柜中。”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产生了这样一种猜测:生活的意义在于通过找麻烦的方式来引发别人的注意,安全感可以通过欺骗的手段来获取。虽然我们受到了冷落,但是我们却可以愚弄身边的人。他的夜尿同样也是他获取他人关注的手段,他的母亲面对这件事时所表现出的紧张和担心,反而让他更加坚信他的观点。正如前面所讲的例子,在很早的时候,在这个孩子的心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外面的生活是充满危险的,只有在其他人替他担心的情况下,他才是安全的。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才能够对自己承诺:总会有人在他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保护他。

有个妇女,已经35岁了。她的最初记忆是这样的:“就在我13岁的时候,一次,我单独一人走进了地窖。当时地窖里暗极了,正在我下楼梯的时候,年龄稍比我大的堂兄也开门随我走了进去,当时我被他吓到了。”从以上的记忆看来,她可能是一个孤僻的孩子,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尤其是排斥异性。因此,我们猜测她是独生子女,而这种猜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她35岁的时候,依然还是孤身一人。

下面有一个案例,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够看出社会感在进一步的发展:“我记得妈妈曾经嘱咐我推扶着娃娃车,当时妹妹坐在里面。”我们能从中得到这样的暗示:她只有和同她一样幼小的孩子待在一起才会觉得快乐,还有,她对她的母亲非常依赖。当新生儿降临人间时,如果想得到年纪稍大的孩子的合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年长的孩子参与照顾他,这样可以使他们对幼儿产生兴趣,并且产生保护幼儿的兴趣。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他们的合作,就可以避免他们将父母对幼儿的专注视为对他们自身存在的威胁。

想和一个人在一起,并不等于对他感兴趣。有一个女孩,当被问到她最初的记忆是什么样的时候,她说道:“我、姐姐及其他两个女孩一起出去玩。”通过这句话,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她在学习与人交往,然而,当被人问起“什么是你最惧怕的事”的时候,她所给出的答案却是:“我最怕的是周围的人都不理我。”我们能够体会到她内心的挣扎。而且,我们能由此判定,她缺乏独立性。

当我们了解一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之后,便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他(她)的整个人格。曾有人说过:人类的个性特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其实,只有对于那些并未掌握这一技巧的人来说,这个观点才是正确的。然而,我们也曾说过:如果没法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再多的讨论和治疗也都是徒劳的,唯一有效的方式是找到方法让他们勇敢地正视生活。合作可称为我们防止一个人发展为神经病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多鼓励并有意地锻炼儿童与他人进行合作。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应该允许儿童用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任何阻碍合作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一个被宠坏的、非常自我的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也会表现出对他人缺乏兴趣。他对某一个学科感兴趣,或许只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可以获得老师的宠爱,他也只愿意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种行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这种局限会在他接近成年时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发生时,他已经丧失了责任感和独立性,他身上的任何特征都无法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了。

当他开始品尝到自己所酿成的苦果时,我们不能加以责备,而是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我们不能期望一个没有学习过地理知识的孩子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成果,我们同样也不能期望一个并未被教会如何与他人合作的孩子,在团队协作中会有令人满意的行为。然而,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人与人的合作,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以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的方式而完成。因此,只有理解正确的“生活意义”是在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才能成功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假若心理学家们、老师们及父母们都能认识到:当我们赋予生活某种意义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应该采取推诿、埋怨或者博取他人同情、自认为丢人、自责等消极态度,而是应该不断地努力。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开拓新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这样做,同时,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非我莫属!如果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采取合作的形式来面对生活,那么,人类社会必定会不断进步。 3YRo6hnc14aspdLz9ybbFo1fyOvdCCqu2mZ8LEXLXGZYMPL2SIW64ZjDrOZQuHt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