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设契机:征战准噶尔

王朝内持续不断的的朋党之乱,各地涌现的反清思潮,刺激了雍正的权力控制欲,而对准噶尔部的用兵,则直接导致了军机处的产生。

有清一代,对于天下大势有着清晰的主线,即要经略中原,就要联盟蒙古各部;要得到蒙古支持,就要控制住藏传佛教;要控制藏传佛教,则须保持对西藏的影响力。

清初,西藏一直处于蒙古和硕特部的控制之下,与清廷关系和睦,彼此相安无事,直到准噶尔人出来争雄。

准噶尔(又称绰罗斯)部本是蒙古四卫拉特(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的一部,在历史上四卫拉特分化演变,彼此争雄(卫拉特在明代音变称为瓦剌)。至17世纪,由于内部人口压力,土尔扈特部转向伏尔加河流域发展,和硕特部则向青海、西藏发展。此时藏传佛教内部的争执,也为和硕特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藏传佛教的噶举派,面临着新崛起的格鲁派的挑战。在藏语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噶举派”即口传宗派。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称“白教”。噶举派开创于宋朝,在明代盛极一时。明代,青海藏人宗喀巴进西藏大雪山修行,破关而出后创立格鲁派,喇嘛均戴黄帽,故称“黄教”。至清代,噶举派与格鲁派斗争激烈,噶举派得到了西藏与青海等地方势力的支持,反对以达赖为领袖的格鲁派。

格鲁派在1635年派出“温萨活佛”向蒙古和硕特部求援。和硕特部遂进入青海,以支持格鲁派。在击败西藏、青海地方势力的军队之后,和硕特领袖顾实汗发现青海水草丰美,土地广袤,遂决意将部落的大部分人口迁至青海,由此也奠定了和硕特部对青海、西藏的控制权。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世达赖去世,权势人物第巴桑结嘉措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又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驱逐和硕特部。准噶尔入藏干涉宗教冲突,也导致了清廷出兵干涉。此后,与准噶尔的战事,经历了康、雍、乾三代帝王,持续了将近百年。

噶尔丹本来是没有机会走上历史前台的,只是1670年,噶尔丹的哥哥,准噶尔的首领僧格,被同父异母兄弟车臣台吉、卓图巴巴图尔谋杀。正在西藏当喇嘛的噶尔丹还俗,在达赖喇嘛和僧格旧部的支持下,平息了内乱(噶尔丹取自藏文甘丹,意弥勒菩萨的兜率天)。此后,在噶尔丹领导下,准噶尔部日渐强盛,以伊犁为中心,纵横天山南北,控制着中亚的辽阔地域。此时清廷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对准噶尔的崛起与扩张,暂时无暇顾及。

噶尔丹是个魅力型的人物,身材高大,长相威武。他十三岁时前往西藏,跟随四世班禅学经。四世班禅圆寂后,又转到五世达赖门下学经,深得五世达赖喜爱,并被认定是“温萨活佛”的转世。“温萨活佛”是第四世班禅的师傅,曾在卫拉特各部传教,直接推动了1640年卫拉特四部的会盟,在蒙古各部影响深远。

噶尔丹被认定是“温萨活佛”的转世,无疑增加了他的政治与宗教影响力。在蒙古卫拉特地区,噶尔丹被视为“神”。当他刚返回准噶尔部时,“众人审视惊喜,下马罗拜为神。”在平息内乱的战事中,噶尔丹亲自冲锋陷阵,“入其军,莫敢当,皆大惊以为神,弃其弓,下马趋拜降。”

既是宗教地位最高,知识最渊博的活佛,又是僧格的弟弟,且神武过人,诸多条件合于一身,噶尔丹得到万众膜拜,一呼百应。噶尔丹迅速平息内乱,进而统一了卫拉特各部。

在噶尔丹领导下,准噶尔部崛起于中亚。1678年,噶尔丹统一卫拉特各部,建立准噶尔汗国。此后,噶尔丹又将势力延伸至天山南路,并向中亚积极扩充,而喀尔喀蒙古部也成为了准噶尔吞并的对象。

早在1640年,卫拉特各部曾与喀尔喀部达成盟约,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以共同对付咄咄逼人的满洲。在清军锐不可当的进军之下,喀尔喀部最终选择了臣服,被纳入了天朝的朝贡体系。每年喀尔喀部须进“九白年贡”,即每年入贡一匹白驼,八匹白马。虽臣服于清廷,但喀尔喀内部也彼此争斗,内讧不已,这为噶尔丹的干预提供了机会。

对于准噶尔攻击喀尔喀,清廷最初以调停为主,不想过多卷入。清廷的本意是由达赖出面加以调停,不想五世达赖去世,之后的第巴桑结嘉措又全力支持噶尔丹的争雄大业。

噶尔丹兵强马壮,咄咄逼人,貌似不可抵挡,但在部落之中却面临着雄才大略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威胁。

策妄阿拉布坦是噶尔丹的亲侄子,其父僧格被杀时年方四岁,与母亲依附于噶尔丹,直至成年。十三岁时,策妄阿拉布坦就追随叔父噶尔丹,参与了一系列对外的征服战事,战功卓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噶尔丹发现侄儿成了自己最大的威胁。尽管噶尔丹创立了准噶尔汗国,依照蒙古部传统,在策妄阿拉布坦成人之后,噶尔丹就该将汗位交还给侄儿。而立志于创设政教(喇嘛教—蒙古帝国)合一大帝国的噶尔丹,怎肯拱手让出汗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噶尔丹派出刺客,准备杀掉二十三岁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行刺的当夜,策妄阿拉布坦恰好不在大帐内,弟弟索诺木拉布坦被杀掉。策妄阿拉布坦发现情况不妙后,带了七名父亲僧格的旧臣及五千名部下,迅速逃回父亲僧格的领地博罗塔拉。博罗塔拉在今天的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水草丰盛,土地肥沃,是块极好的游牧地。

噶尔丹得知侄子逃跑后,立刻带兵追击。策妄阿拉布坦此时得到僧格旧部的全力支持,反而击败噶尔丹,控制了准噶尔部本部领地。噶尔丹的雄心壮志,屡屡征战,想创建政教合一帝国的梦想,在准噶尔内部招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当具有汗位继承权的策妄阿拉布坦起来对抗噶尔丹后,很快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失去本部后,噶尔丹全力南下,发动了对大清的战争,以获得领地和物资补给。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狂驱直入,进至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此地距离北京不过七百里。整个京师一片恐慌,物价暴涨,民众纷纷出逃。战事的顺利,也使噶尔丹摆脱了与侄子战事中失败的阴影。噶尔丹豪情万丈,策马扬鞭,以草原霸主的气势,向康熙发出了“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挑战。

在乌兰布通,噶尔丹以两万军队迎战清军。噶尔丹指挥军队,事先占据山险,依河布阵。清军以密集队形冲锋,遭到重大伤亡,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也死于是役。但在后世文人的笔下,清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噶尔丹不得不求和后退。

实际情况是,军事上取胜之后,噶尔丹忧虑孤军深入,会被清军合围,遂向清军统帅福全提出停战议和。

福全没有看穿噶尔丹的意图,且噶尔丹主动提出议和,为福全提供了一个向康熙吹嘘胜绩的资本,于是欣然同意。在归途之中噶尔丹全军遭遇瘟疫,军力几乎损失殆尽,不得不与清廷保持和平,暂时偃旗息鼓,休养生息。休养数年,得到了西藏宗教集团的鼎力支持,噶尔丹恢复了军力,又开始出击,目标仍是喀尔喀蒙古。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尔丹再次入侵喀尔喀。

但此时情况已发生变化,早在四年之前,喀尔喀部的领主,云集在内蒙的诺论诺尔,宣誓属于清王朝,自此喀尔喀成为大清领土的一部分。此次噶尔丹对喀尔喀的进攻,等同于对大清的直接宣战。

准噶尔部的威胁,边陲的无限纷扰,雄心万丈的噶尔丹,终于引发了康熙的三次亲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三十日,康熙下令兵分三路,讨伐噶尔丹。中路军由康熙亲自统帅,直指克鲁伦河。西路军由费扬古统帅,分宁夏、归化两路,以截断噶尔丹退路,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帅。此战共动员军力十五万人,每名士兵准备了八十天的口粮,动员马匹在二十二万匹以上。康熙的亲征,也得到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支持。策妄阿拉布坦向康熙表示,如果噶尔丹“逼近我土,必竭力擒剿”。

行军途中,康熙下令东路军暂停前进,在水草丰盛之处喂养马匹,等候命令。中路军一路行军顺利,很快抵达目的地克鲁伦河,等待西路军截断噶尔丹退路。康熙亲自登上高山,以望远镜极目远眺,大山纵横,草原连绵,雄兵密陈,甲胄如林,他现在所等待的就是西路军切断噶尔丹后路,与噶尔丹做最后交战。

西路军经过的路线,多是苦寒贫瘠之地,行军困难。经历诸多风险,西路军在行军七十七天后,最终有一万七千人到达目的地昭莫多,切断了噶尔丹的退路。

噶尔丹得知康熙亲征消息后,带领全军快速撤退,他想以空间换时间。在广阔的草原之上,来去纵横,自由翱翔的只能是准噶尔的健骑。拖上一个月,清军后勤补给必然断绝,万千雄师,不劳噶尔丹动手,就会饿毙于无边草原之中。然而,清军及时地切断了他的退路,噶尔丹唯一的选择就是正面交锋。

为了冲开退路,噶尔丹与妻子阿奴哈敦亲自率军冲锋。看着噶尔丹挥刀血战,准噶尔的将士们无不卖力,这不单单是为了噶尔丹,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随军出战的妇孺们。战至傍晚时,清军突袭噶尔丹军后方的辎重和妇孺。妇孺们的哭喊声,辎重里弥漫而起的烟尘,顿时动摇了噶尔丹军殊死决战之心,于是全军大败,主力损失殆尽。噶尔丹带了数十人拼死冲出包围,妻子阿奴哈敦也战死于此。

康熙与噶尔丹两个霸主的交锋,也使此场战役受到西方世界的瞩目。跟随康熙出征的法国传教士张诚,战后将战况发往欧洲,刊登在法国报纸上,让欧洲人也得以了解了此次战役。

此战清军虽获大胜,但噶尔丹仍然潜逃。噶尔丹在准噶尔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只要他不死,必然会再次崛起,带领着虎狼般的健儿们骑马南下,挑战康熙。

康熙视噶尔丹为心腹之患,下定决心加以铲除。此年康熙第二次出塞,亲征噶尔丹。此次亲征历时九十一天,未能擒获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发动了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在塞外寻觅良久,终未获得噶尔丹踪迹。

就在此年的三月十三日,五十四岁的噶尔丹病逝。噶尔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本来也可成为成吉思汗这样的征服者,被后世传诵。只是他碰上了国力鼎盛,又秉承了白山黑水之间骑射雄风的康熙,只能黯然谢幕。法国传教士张诚在他的日记里曾说过,如果噶尔丹不是遇上了英武过人的康熙,不是雄才大略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的叛离,等待他的也许将是另一个命运,世界历史也将是另外一个写法。

噶尔丹死后,遗体当日即被火化。部下准备将骨灰送去西藏交给六世达赖,不想被策妄阿拉布坦截获。此后,清廷一再要求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骨灰和后人交出。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的儿子交给了清廷,但拒绝交出骨灰和噶尔丹的女儿,因为这与准噶尔部的风俗不合。依照准噶尔风俗,如果与已死人的骨灰及其女儿为仇,将为世人所不齿。

清廷以断绝关系、停止贸易相威胁,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交出了噶尔丹的骨灰及女儿,但对清廷的不满已经滋生。

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十二日,噶尔丹的骨灰送抵北京,被高高悬挂于城门上示众,随后骨灰被捣碎撒在刑场上。康熙视噶尔丹为最大敌人,三次出塞未能将之擒获,只能以此种方式宣示自己的胜利。噶尔丹的小儿子色卜腾巴尔珠尔被擒获后移送北京,因为年龄还小,被拘禁起来待成年后再斩首。这小厮在监狱里无忧无虑,贪吃贪玩,养的白白胖胖,“自到京城,从未患病。”康熙知道后说他是“候斩之人,自有候斩之福。”后来康熙也没有处死色卜腾巴尔珠尔,让他做了个侍卫。

1698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为准噶尔大汗。康熙以为由他把持准噶尔,断不会造成威胁。策妄阿拉布坦表面上对清朝恭顺进贡,暗中发展实力,扩充吞并了哈萨克各部。准噶尔的左翼是喀尔喀,右翼是西藏,康熙三次亲征,不过将准噶尔部赶回阿尔泰山以西,但准噶尔仍然持续对喀尔喀用兵,并待机干预西藏事务。

自噶尔丹死后,第巴桑结嘉措失去了同盟者,与拉藏汗的关系也开始恶化。第巴桑结嘉措千方百计对拉藏汗进行排斥打击,甚至买通侍卫,想毒死拉藏汗。拉藏汗发觉后,动员兵力,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攻杀第巴桑结嘉措,废仓央嘉措,另立伊喜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

拉藏汗的行动遭到了拉萨城内喇嘛们的痛恨,聚集起来要保护仓央嘉措。为了避免喇嘛们的伤亡,仓央嘉措自愿受缚,并被解往北京,途中死在青海湖附近。仓央嘉措生性浪漫,写下了大量情诗,有“情僧”之称,若不卷入政治斗争,必在文坛留下更多妙笔。

仓央嘉措被废后,青海的藏人与蒙古和硕特部贵族对拉藏汗新立的达赖拒绝接受,又在青海塔尔寺另立噶桑嘉措为达赖。这样,同时出现了两个六世达赖。一些第巴桑结嘉措的余部此时投奔策妄阿拉布坦,并请他入藏干预达赖喇嘛之争。策妄阿拉布坦的介入,使得局面更加复杂,而准噶尔部与清廷之间维系了二十年的和平局面也被打破。

在成功吸引清军主力于哈密、吐鲁番等地之后,借女儿嫁给拉藏汗的长子噶尔丹丹衷为契机,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进入西藏。

策妄阿拉布坦表示要与拉藏汗结为亲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拉藏汗长子。拉藏汗对这门婚事背后的阴谋是心知肚明,一直加以反对,不想儿子却迷上了策妄阿拉布的女儿,表示如果不与她结婚,就要自杀,爱子心切的拉藏汗只好同意儿子去娶亲。

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妄阿拉布坦以护送噶尔丹丹衷和女儿二人返藏为名,派准噶尔名将大策凌敦多布率六千人入藏。另派一支三百人的小部队前往青海,准备劫持在塔尔寺的达赖喇嘛,这支小部队被清军发现后消灭。

拉藏汗明白准噶尔军入藏的含义,于是拒绝了准噶尔军进入拉萨,并利用拉萨的城防与准噶尔军对峙,同时派人去北京求援。双方对峙至1717年11月31日,在城内喇嘛的策应之下,准噶尔军攻入拉萨。拉藏汗带领全家躲入布达拉宫,在准噶尔人的全力围攻下,拉藏汗带了次子和重要将领,从一个暗门骑马出逃。在后方追兵迫近时,逃亡者遇到了一个带有双重栅栏的深沟,拉藏汗的马吃了一惊,没有跳过深沟。落单的拉藏汗奋勇抗击追击者,最终被杀。拉藏汗之死,结束了和硕特部统治西藏七十五年的历史。

1718年2月,清廷收到拉藏汗求援的奏报,同时也获得了拉藏汗被杀的消息。准噶尔部控制西藏,又得到了达赖喇嘛支持,如果以宗教为号召,策妄阿拉布坦进而统一蒙古各部不无可能,这将对清廷造成巨大威胁。

康熙如何能容忍准噶尔造成的威胁,调集各地军队,出兵西藏。清军以为入藏的准噶尔军只有六千人,且经过长久战斗,必然不堪一击,入藏之后过于轻敌。准噶尔军以逸待劳,反将清军包围,导致清军大败。

此次大败,让康熙极为震怒。在精心准备后,康熙五十九年(1720),康熙调集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出兵攻击。八月,三路大军分别攻入西宁、拉萨、乌鲁木齐。进入西藏的六千准噶尔军只剩五百人逃回伊犁。随后,原先在青海西宁塔尔寺的噶桑嘉措被迎到布达拉宫,正式坐床,成为达赖喇嘛,而拉藏汗所立的六世达赖则被送到北京囚禁。

利用此次机会,清廷将西藏直接纳入中央控制,并消除了持续二十三年的达赖之争。但清廷对准噶尔的用兵,并未直接削弱准噶尔的实力。准噶尔以区区六千兵力,就调动了清廷各省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在西部作战。对于清廷来说,此次军事行动费用太过高昂。故而西藏平定之后,清廷即与准噶尔达成和议,而清军进攻准噶尔部中心伊犁一事也被暂停。准噶尔战事暂停之后,康熙也即去世。

雍正登基后,初期忙于内政,对准噶尔部以和议为主。雍正元年(1723)二月,对于帮助清军进入西藏的青海各王,清廷一一予以封赏。不想一封赏,就赏出问题来了。

罗布藏丹津本是青海和硕特部唯一的亲王,他以为赶走准噶尔部之后,将由他接替死去的拉藏汗,统治西藏,不想清廷对他只是“加俸银二百两,缎五疋”,而和硕特部对西藏长达七十五年的统治,却被清廷以“藏人治藏”的方式剥夺。此外,原先的郡王察罕丹津又被封为亲王,使青海出现了两个亲王,这严重削弱了罗布藏丹津在青海的统治,让罗布藏丹津极其不满。

不久,罗布藏丹津在青海起兵,并得到准噶尔部和青海宗教领袖的支持。是年十月,清廷以年羹尧统领大军,进军青海。战事很快就被平息,罗布藏丹津率残部逃往准噶尔。此战之后,青海被纳入清廷版图。对于在此次战事中兴风作浪的喇嘛寺院,清廷也从以往的鼓励政策,一转而为控制打压。

青海战事停息之后,准噶尔部向清廷表达了和平的愿望,这也是沙俄进逼的结果。

在北方,准噶尔部面临着沙俄的步步进逼,不得不向清廷寻求和解。双方试探性的谈判,一直持续到了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后方才停止。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儿子噶尔丹策零提出,要到西藏为其父“煎茶设供,广行释教以安众生”,这不由得让雍正心生警惕。

在获得了西藏、青海之后,康熙所采取的策略都是分封地方实力派,让彼此制衡。到了雍正年间,西藏各派势力彼此争斗,内讧不已。噶尔丹策零此时提出要入藏,怎能不让雍正心生警惕。

雍正在谕旨中训斥噶尔丹策零:“现在西藏地方上两派力量正在举兵相拒,你提出去煎茶设供,似属非分。你准噶尔不过是西北一个小部落,释教广行与否,与你煎茶又有什么关系?”雍正在谕旨中也严令务必将罗布藏丹津给交出来,但准噶尔部对雍正的训斥置之不理,这点燃起了雍正的征战之心。

在政局稳定,权力巩固之后,雍正积极筹划,以备对准噶尔用兵。准噶尔的存在,终究是边陲动乱的根源,且又牵连到西藏事务。汲取康熙朝对准噶尔部多次用兵仍不能奏效的教训,雍正特设军需房,整合六部与各省力量,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为军队提供充沛的后勤支持。到了雍正七年,军需房又演变为军机处,处理军机要务。

创设军机处,既是对准噶尔用兵的需要,也是集中权力的需要。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但入南书房行走却一直是清代士人心中的最大荣耀,皇帝也常让亲信大臣入南书房作为奖励。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雍正七年二月,以准噶尔部不肯交出罗布藏丹津为名,雍正对准噶尔用兵。清军兵分两路,北路以傅尔丹统领军队,西路以岳钟琪统军。为了此次出兵,雍正准备了将近三年,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清除准噶尔部这个大患。

雍正对于此次用兵的充分准备是相当得意,曾道:“四海升平之时,国用充裕,朕细加筹画,计议再三,凡命将遣官派兵运饷,以及车马甲胄兵器耕具之属,无不经理周详。”

此次用兵结果如何呢?

插曲来了。雍正的爱将岳钟琪带兵走到半路,突然碰到噶尔丹的特使特磊。特磊很是奇怪地道:“我押解罗布藏丹津前往北京,路上突然碰到几个逃犯,说你带兵来犯。我赶紧给噶尔丹策零报信,噶尔丹策零就让将罗布藏丹津转送回伊犁,再派我轻骑过来看看。”

特磊这一来,就堵住了雍正出兵的借口。雍正出兵的借口是准噶尔不肯交出罗布藏丹津,现在特磊跑过来惊讶地说:“啊,我正要交人,你怎么带兵过来了?”

特磊这一搞,雍正出兵就名不正言不顺了。雍正爱惜自己的羽毛到了极致,为挽回面子,他不惜用一百个谎言去掩饰自己的一个错误。特磊的出现,让雍正面红耳赤,一时找不到理由继续用兵,就下令暂停进军一年,命岳、傅二人回京商议。

清军暂停攻势之后,准噶尔军却开始了出击,袭击清军后方,战事正式展开。在初期的战事中,清军处于被动状态,屡遭败绩。雍正九年六月,北路傅尔丹部被围困在和通淖尔,大批官兵阵亡,傅尔丹狼狈突围。

此后清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根本无法与准噶尔部交锋。值得注意的是,此战中准噶尔军使用了新式炮兵。负责准噶尔部炮兵的乃是一名瑞典军官。这名叫作列纳特的瑞典军官被俄国俘虏,从西伯利亚出逃到了准噶尔。列纳特精通大炮铸造技术,受到噶尔丹策零的重视。在列纳特的组织下,准噶尔部建立了一支炮兵部队。此战中列纳特亲自指挥炮兵,立下大功。

准噶尔军气势如虹,一路南下,攻到喀尔喀境内。噶尔丹策零得悉喀尔喀亲王策凌不在游牧地,领兵偷袭,掳走策凌妻儿。噶尔丹策零应该后悔自己此次对喀尔喀的用兵,因为他惹到了强劲的敌手策凌。

策凌是何许人也?

在大漠之西的准噶尔部的进逼之下,大漠之北的喀尔喀部人纷纷出逃,策凌也随着母亲一起投奔清国,并在北京居住。成年之后,策凌仪表堂堂,武功精湛,深得康熙的青睐。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将二十二岁的六女儿许配给了策凌,此时三十余岁的策凌早已成婚,并生下了两个儿子。被皇帝看中,福祸交集,不管策凌多么爱他的妻儿,只能迎娶了六公主。六公主在三年半之后也就去世,留下了两个幼子。对女儿的去世,康熙无比心痛,将她葬在安定门外,后世称此地为“六公主坟”。如今的六公主坟只存下了地名,而坟却已不知在何方。

策凌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一世孙,他血脉中流淌的是弯弓射雕的万丈豪情。京师的纸醉金迷,汉人文化中的之乎者也,宫廷的烦琐礼仪,丝毫没有消磨去他的勇武精神。一代天骄之后的策凌,在清国的鼎力支持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武功,整合了喀尔喀部,磨砺了万千骁勇之士,兵力强盛,军威甚壮,称雄于漠北草原。

部落被准噶尔部给偷袭,妻儿被掳走,策凌闻讯后怒发冲冠,“割辫发及所骑马尾,誓以复仇”,随即调集各处军马,在额尔德尼昭布阵(位于杭爱山东侧鄂尔浑河畔,意为宝寺,汉名光显寺,故此战又称光显寺之战)。

策凌将八旗军布置在河南岸,自己统领的蒙古军埋伏在河北岸。准噶尔军一看与其对阵的是八旗军,心生鄙视,因为八旗军在蒙古骑兵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开战后,八旗军果然狼狈溃逃,准噶尔军追击八旗军时,策凌率伏兵杀出,大败准噶尔军,“积尸如山,河水尽赤”。光显寺之战后,策凌从容于马上弹琵琶唱胡曲以归。

此战之后,雍正想直捣准噶尔的大本营伊犁。但军事行动在险隘无数的天山之中,却是难以取得突破。准噶尔部一度还发起反击,取得胜绩。对准噶尔用兵失败后,雍正恼羞成怒,将岳钟琪革职囚禁。事后雍正还想起,自己曾赏给岳钟琪三名太监,遂让张廷玉将太监收回宫中。

战事陷入僵局之后,双方发现,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议和。雍正十二年,双方开始议和,清军也逐步撤出。雍正十三年,双方缔约,中国控制区域为杭爱山以东地区,准噶尔则得到杭爱山脉以西和西南地区。

然而,战事只是暂时停息。乾隆接位后,将延续他爷爷与父亲的遗愿,以天朝的强大国力,来耗尽准噶尔部的精血,将天山南北,草原东西,纳入天朝的版图。而雍正创设的军机处,也成为乾隆实现壮志,扩张版图的利器。 9qP08aidD0q7lpPKjRzCZMjahZixNki1YMZSa/Qlcse3+UYY77h4B16zYHU8Kd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