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是一种忠诚的语言态度,国内国外概莫能外。
早在1969年,英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监听协会监督英国广播电视中泛滥成灾的插入语You know 出现的次数,1972年英国又出现一个叫The Queen’s English Society(皇家英语协会)的团体,要维护纯正英国语的正宗地位。法国近年也开展了维护法语纯洁性运动,国家设专门机构——法兰西学院专管法语规范化工作。帮助报刊电台电视台正确使用法语……语言的纯洁性在法国人眼里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尊严的国际地位的象征。
“语言维系着一个民族的人际感情,包蕴了该民族的文化、历史和对世界的看法,形成了一种民族亲合力。因此,对本族语言的忠诚是一种普遍现象” [1] 。
汉英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世界上两大语言——汉语和英语在同一节目中的有声建构,其受众面之广,使其在世界各种语言传播中具有广泛影响。双语规范性是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大前提,研究的逻辑起点,它包括两个层面:
双语交替表达都完全符合各自的标准;说汉语时符合汉语标准,说英语时符合英语标准。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前的一些汉英双语节目,尤其是双语教学节目,往往由英语教师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用方音浓重的汉语来讲解,而相比之下,英语却说得较标准。这是一种“重英轻汉”的错误认识,此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创作时双语的平衡发展。所以,在汉英双语播音主持创作过程中,两种有声语言交替表达,必须共同达到规范。如果双语播音创作中只做好一种有声语言的表达,就势必影响到另一种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进而影响所属节目的质量和形象。
双语要不要用?如何用?双语符合语用规范是创作的大前提。
比如台湾当红娱乐谈话节目《康熙来了》由两位主持人用汉语主持。节目邀请嘉宾孙燕姿来的那一期节目里“双语”出现的频率很高,常常在一句话里突然迸出一两个英语单词。比如一人调侃说:“Ok,我baby时候很胖……我的歌迷都是gay……”另一人接着说:“你哪有歌迷啦?我的fans都是,Ok?……”“你喜欢看书,他(孙燕姿的男友)喜欢culculate,……”汉语里不但夹杂个别英语单词,还大量使用欧化句子,多数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英汉夹杂的随意性,非常不利于汉语的净化和双语播音主持的规范化。
双语的语用规范就是——为顺应与外国嘉宾交流的需要,顺应目标受众的需要,在不得不使用外语来进行交流的时候,双语才必不可少,并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
当前内地广播电视节目语言也出现了这样的语言滥用之风,汉语主持的时候去追求“异国韵味”,汉英夹杂;有的甚至还把英语押上了韵:“本人今年刚twenty,有幸进入university。考试只求sixty,没钱只管求daddy。生活本来就dry,何必整天去busy?”其充其量不过是夹杂英语、追欧化、赶时髦的一种低层次炫耀,一种殖民地文化心态,有失双语规范标准,这所谓的“双语”完全背离了创作的大前提。
殊不知,汉英夹杂的句子“语域”较低,是生活中“混合语”的传播,尤其不能出现在大众传播领域。陈耀南教授在《歪风卑格,中英夹杂——鸡尾文体的检讨》一文中指出,中英混合文是殖民地教育下产生的“怪胎”,是“文化自卑感”造成的恶果。内地的双语播音员主持人不能放松语言的纯洁性,更不能以此为新鲜和时髦大肆追捧。
2004年4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广播影视要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帮助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掌握和规范使用标准普通话。节目主持人必须使用普通话,不要以追求时尚为由,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要模仿港台语的表达方式和发音。”“通知”为双语播音主持的规范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双语播音主持语言有失规范的现象,是伴随着中外受众无奈的宽容度而存在的。不要认为双语播音主持有一定难度,或者双语播音主持人才难求,就可以一味降低对双语规范性的要求。
当然,由于双语播音员主持人在运用母语思考问题的时候,外语很可能会干扰他们的思维,甚至可能造成逻辑混乱,自己的母语表达会有明显向外语迁移的倾向,有时甚至出现外语语法结构套用的母语的表达方式,很容易产生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混乱。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确立规范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传播责任感,发挥语言示范作用,确保双语转换时,母语转换成外语要符合外语规范,外语转换成母语要符合母语的规范。
双语有规范,创作才有自由。只有达到有声语言的规范性才可能完成创作,进入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殿堂。
[1] 申小龙著:《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