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什么是双语播音主持艺术

一、概念的提出

毋庸置疑,能胜任双语播音主持的人一定是一个具备双语能力的人,具备双语能力的人却不一定能做双语播音主持。

双语播音主持是运用双语能力进行播音主持的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双语能力与双语播音主持创作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更不是两项单语播音主持艺术的简单相加。

、1

仍以芮成钢为例,他可以在一个节目里全用英语主持,在另一个节目里全用汉语主持,人们通常说“他可以双语播音主持”,这只是指一种双语播音主持能力,并不是进行双语播音主持创作。

换言之,如果双语“分别”驾驭节目进行“单语播音主持”,播音员主持人这种“隐性的双语能力”,即双语听、读、写、译的能力,可以通过外语教学、语言习得、或者长期生活在双语区自然获得。

但如果双语“共同”驾驭一个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一会儿用英语,一会儿用汉语,双语不停地转换表达,就进入了“显性的双语能力”层面,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双语表达如何共同驾驭一个完美的节目,双语如何优化传播效果?双语驾驶节目的能力却不是只通过外语教学就可以培养出的。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教学训练和理论的落点远不止于“双语能力”上。

、1

当然,一旦节目许可,播音员主持人“隐性”的双语能力随时可以转化为“显性”的双语能力。换言之,播音员主持人一旦具备双语能力,不仅能适应单语节目的需要,还能适应双语节目的需要。

就像芮成钢这样具备双语能力的播音员主持人,在CCTV-2《全球资讯榜》节目里,只用汉语主持,不允许进行双语主持,因为是频道的单语节目起了制约作用。

而在2004年,仍是在CCTV-2《全球资讯榜》节目里,一次别出心裁的元旦特别节目《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让观众目睹了芮成钢双语主持的独特风采。他用汉语和演播室嘉宾龙永图先生对话,转而通过视窗用英语连线各国首脑,与外国经济学家对话,双语转换自如。芮成钢通过双语转换顺利完成了播音主持创作,显性的双语能力在这个节目中得到极大发挥,恰恰也是节目的需要。

因此,“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概念的界定和执行操作都要受到节目的制约。

、1

2002年,传媒界一个层次很高的双语俱乐部——史坦国际双语俱乐部,举办了一次主题沙龙。当我一看到主题沙龙的标题竟然是“(汉、英)双语播音主持艺术”,一丝惊喜掠过,似荒漠中遇知音,兴奋不已。

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活动中,究竟双语如何“共同”完成播音主持创作?没有回答,而这恰恰是双语播音主持实践和研究的一个“瓶颈”。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目前双语节目的收视率不太高,是不是双语的结构还不合理,限制了非母语的受众群?如何扩大受众面?比如,节目中一会儿汉语,一会儿英语,播音主持的双语运用是否急需规范?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或嘉宾,双语何时转换?如何转换?转换的方向如何调整?……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出现在单语播音主持过程中,不是两项单语播音主持的研究简单相加就可以解决的。

、1

“跨文化传播”这个术语主要指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 [1]

在一个节目语境里,播音员主持人与那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驻地记者连线、与现场嘉宾、观众进行群言式的交流时,无论播音员主持人还是嘉宾或现场观众,不可能同属一种文化系统,双方的交流是一种双文化交叉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交流。播音员主持人每一次双语表达与转换都是一次跨文化的语言传播活动。播音主持创作者应该具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力,来充当文化差异的中间人。

与单语播音主持艺术不同,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运用双语进行有声语言跨文化传播的创作活动,它不仅是双语有声语言能力的表现,还是双语跨文化传播的创作。从这个角度看,其概念界定必须引入“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

、1

广义上说,如果仅从播音主持创作者的双语能力上看,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简而言之,是指能够运用双语分别驾驭不同节目,或者双语能共同驾驭一个节目,进行有声语言跨文化传播的创作活动。

为了能集中突破目前双语播音主持面临的最大的“瓶颈”——双语如何共同架构一次完美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本书将寻求一个狭义的概念,以求理论直指问题焦点。

从狭义上看,双语播音主持艺术仅仅指双语共同驾驭一个节目时,双语有声语言跨文化传播的创作活动。依据《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播音的定义(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 [2] ),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视听媒体播出机构由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同一节目里使用规范的双语向中外嘉宾、受众进行双语有声语言跨文化传播的创作活动

关于播音的认识无需赘述。这里,有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记者在新闻现场,手执话筒,面对观众,语言表达不能不讲究。无论是现场的新闻背景介绍、采访新闻人物的提问技巧,还是新闻事实的即兴评述,一旦出声露面,就进入了播音创作领域。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等各工种分工不同,一旦到话筒前出声说话,就是在进行播音创作。

比如,一次新闻直播(或一次文艺晚会的直播),常常需要“播报新闻稿件”或“宣读贺信贺电”,或连线嘉宾提问、提炼嘉宾话语、即时评述,或晚会节目之间衔接过渡语的串联,或处理现场突发事件,进行即兴表达……播音和主持不能截然分开。尽管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播音和主持孰优孰劣的纷争,但广播电视双语节目的实践和发展也让人们不得不心悦诚服于学院派观点——“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它理应是双语播音主持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双语的有稿播报,还是双语的即兴表达,缺一不可,“双语播音主持”才能是完整的。那么,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涵盖面就非常广泛,就是那些善于运用双语进行有声语言创作与跨文化传播的人。

二、狭义概念的阐释

、1

双语必须在同一节目或同一系列节目中使用,这是界定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一个前提。比如,中央电视台《对话》主持人陈伟鸿主持的一期《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节选:

主持人: [英]米尔顿先生,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对我们来说,为对话栏目做广告,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处处可见我们对话节目的广告,当你听收音机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读报纸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我们对话节目的广告,您认为这是不是一个好主意?

米尔顿: [英]您是否在中央电视台上为《对话》节目促销或做广告,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您要对您的观众做广告,您不能简单地假设上周看了您节目的观众,这周会自动地看您的节目。所以您必须保持观众的持续兴奋以留住您的观众。其次对于那些对你们的所有论题有兴趣的观众,进行电视观众新的市场细分,让观众意识到你们节目的存在,意识到你们节目的好处。您必须提升观众想看你们节目的欲望,要抓住他们观看你们的节目,所有这些都需要您通过广告来完成,来促销您的节目。也许通过广告您可以实现所有这些目的来促销您的节目,但是您不能简单地假设他们会自动看您的节目。

主持人: [英]谢谢。我想知道这里哪个方案对我们节目是最好的?您的意见如何?所有这5个。

米尔顿: [英]所有都是最好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简单的回答,您必须得做广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有很高质量的雇员、快乐的雇员,您必须拥有质量。所有这些我认为都是优秀的建议,我非常高兴看到你们有这样全面的设想。

主持人: [汉]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米尔顿先生谈到了很多中国企业的一些问题,也预测了一下很多中国企业发展的前景,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在我们最后谈论如何营销我们《对话》,使它成为一个大家更喜欢的名牌栏目的时候,米尔顿先生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我想所有这一切是不是都源自于米尔顿先生有非常深的中国情结,因为他每次都说“我一到中国就像回到家一样”,而且他特别喜欢的就是中国的音乐,所以在今天我们节目当中还给米尔顿先生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个礼物其实是您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您觉得有可能我们会送什么?

米尔顿: [会心一笑,模仿汉语发音猜测]二……胡?[掌声]

主持人: 哈,[模仿米尔顿的汉语发音]二胡!大家听出来了吗?

主持人: [汉]我们拿出精心准备的二胡,送给米尔顿·科特勒先生。

米尔顿: [英]噢,谢谢。谢谢这么好的礼物。你能帮我从华盛顿找一位好二胡教师吗?

主持人: [英]没问题,如果您想交学费的话。[观众笑声]

米尔顿: [英]当然,当然要交,从演奏二胡的过程中体会它的价值是一种享受。谢谢你,今晚我要珍视它,与你们所有人在一起对我来说真是巨大的荣幸。我非常高兴接受这样亲切的礼物,它打动了我的心。

主持人: [汉]谢谢您的光临!也谢谢现场的朋友!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在同一节目中,在线性传播模式里,在同一时间序列里,主持人使用双语交替表达不同内容。

当然,也可以使用双语交替表达同一内容,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凤凰卫视十周年台庆晚会”上,主持人许戈辉邀请“十年成就凤凰大奖”的第一个颁奖嘉宾Gary之后说了一段话:

许戈辉: Thank you ,Gary. You’re always a best friend of Phoenix! Now you,re going to give away the first of the award.Now let, s see together who he is.(译文:谢谢Gary。您永远是凤凰最好的朋友。现在您将要颁发第一个奖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

[立即转用汉语再重复一次]Gary要为我们颁发出这第一个奖项,那么这位朋友是谁呢?可以说,从飞跃黄河开始,凤凰卫视几乎飞跃了整个地球,那么这位朋友一直伴随着凤凰飞翔。千禧之旅的时候我们凤凰卫视只有三岁,那个时候他就来给我们唱歌打气。到资讯台成立,他又过来助威加油。现在凤凰卫视已经十岁了,他仍在关注着我们,可以说他不仅仅是凤凰的好朋友,更是全球华人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到底是谁。

主持人许戈辉双语交替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阴影处的文字),起到衔接转场的作用,兼顾外国嘉宾和场内外的中国观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在同一节目中,在线性传播模式里,在同一时间序列里,双语交替表达不同内容,或者双语交替表达同一内容,正是在一个节目语境中使用的情况。

、1

双语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段。我们看到在央视《对话》的那期《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的节目里,为了和外国嘉宾直接、有效地沟通,主持人不得不用英语和嘉宾交流,以利于嘉宾畅所欲言。

双语播音主持的语言绝不是双语夹杂滥用。如果英语不规范,句子中不时夹杂汉语,可能让外国嘉宾错愕,影响进一步沟通;同样的道理,当主持人与中国嘉宾或观众沟通,就应适时转换成规范的汉语,以便让中国嘉宾各抒己见,汉语中夹杂英语的随意性,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同时还影响语意的清晰。比如“我有一个最大的regret(后悔)”,“踢ball(球)”,“你call我(你打电话给我)”……此类汉英夹杂的句子、词汇,生活中听起来都会觉得别扭,不伦不类,更何况出现在大众传播领域?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不能明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双语夹杂的现象有失规范,不属于双语播音主持的范畴。

在一个节目中,运用双语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随意的装饰,不是播音员主持人双语能力的一种炫耀。

汉英双语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是标准双语的汇合体,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世界最通用的语言汉语和英语,在视听媒体传播中显然具有广泛深入的语言影响力;在语音、语法、语汇、修辞、语用等方面极具示范和表率作用。规范性是双语播音主持创作的起点。

双语规范性包括两个层面:

(1) 语音、语汇和语法的规范符合双语各自的标准。

(2) 双语符合语用规范。何时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双语转换”要求规范,它和“双语随意夹杂”有本质区别。在创作中要正确、得体、适时地使用自己的母语和外语。

双语规范性作为双语播音主持的主要特征将在 “创作特征” 中做进一步阐述。

、1

一方面,我们必须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和职业操守来从事这一项工作;另一方面,双语播音主持是双语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念字出声或者单纯显示嗓音、玩弄技巧;它使双语有声语言内涵体现出创作主体的创作理想、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这其中包涵了创作主体的独特感受、高超技巧和美学追求。

、1

翻译功能是双语能力的一种直接表现,首先双语播音主持具有翻译功能,但是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在内涵和外延上,其功能要大于翻译功能。

翻译是把已说出的话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中国翻译理论界长期以来对直译情有独钟。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许国璋认为, “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严复提出的 “信、达、雅”也是业界广为接受的翻译标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信”——忠于原文,是翻译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不能否认,双语播音主持创作过程包含了“双语互译”的翻译过程,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曾经提出,翻译的艺术追求要达到 “意美、音美、形美”的境界,双语互译也要讲究艺术性。因此双语播音员主持人很需要扎实的中英文翻译基本功。

但是,翻译的艺术追求是建立在忠实于原始文本的基础上的,而双语播音主持的艺术创作必须建立在为新闻宣传服务这个基点上,发挥新闻的宣传功能、服务功能、监督功能、解释功能、动员功能,因此,不得不注重原始文本的选择和信息的深加工, 不得不注重受众的感受以及对受众的影响,不得不注重传播艺术和传播效果。双语播音主持创作者拥有话语权,运用双语及时感知、预测、引导话题、驾驭整个节目是双语播音主持不同于翻译的一个基本功能。

双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毕竟有别于中英文翻译的工具性功能,双语的运用,不停留在翻译层面,其关注面要比翻译宽广许多。

因此,从概念内涵上可以确定这样一点: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排除了翻译的局限性,换言之,双语播音主持艺术的功能涵盖翻译功能,才能确保双语播音员主持人拥有第一时间的话语权。

三、 双语播音主持方式分类

由于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的双语能力各有差异,另一方面,节目预期传播效果和目标受众的语言需求不同,双语播音主持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组合式和独立式。

、1

组合式一般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播音员主持人配合,一方以汉语为主,另一方以英语为主,轮番说话。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北京与世界牵手”春节晚会由孔洁和姜华双语组合,共同完成一次创作;《国际双行线》的一期节目《边走边唱》主持人姚长盛以汉语为主,另一主持人张蔚以英语为主,互为主辅,各尽所长;2005年元旦双语晚会主持人侯佩岑、季小军以英语为主,而曹众、鲁健等以汉语为主,港、澳、台两岸三地双语联袂主持,兼顾海内外观众。

在组合式双语主持中,其中一方主持人可以不具备双语表达能力,但必须具备隐性的双语能力,必须能够听懂另一方主持人的语言,及时衔接对方的话轮,才可能达到无障碍交流的互动效果。事实证明,双语听知能力差的主持人双方只能机械地背诵各自的台词,双语衔接生硬,双语被概念化,聊胜于无!

、1

独立式一般由一位播音员或主持人运用双语交替说话,独当一面。比如,中央电视台《对话》主持人张蔚独立主持的《接替韦尔奇》,沈冰独立主持的《告诉你一个当代的中国》,主持人一会儿用英语问外国嘉宾,一会儿转换成汉语问中国嘉宾,双语穿梭于中外嘉宾之间,营造现场热烈的互动交流效果。独立式对主持人显性的双语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双语表达要贴切、流畅,另一方面双语转换要迅速、自如。

小结与思考

双语语言现象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双语播音主持概念的探究才刚刚开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能胜任双语播音主持的人一定是具备双语能力的人,具备双语能力的人却不一定能做双语播音主持”。这句类似绕口令的观点是我们提出概念的初衷。双语播音主持上升到了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其功能为何涵盖了翻译的功能?其创作起点和创作属性在哪?下定义总是试图寻找界限,但它丰富的内涵还需要持久的思考和开掘。


[1] 杨·赛维:《文化间传播与文化多元化:一个世界,多种文化》,郭镇之主编:《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2] 《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第103页。 EHn6pVme3cKAXz6PO5VS28TmoOwNzn32mAGEdGdB9ACSD3WuYdpI1F4+IT72kwW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