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电影译制片

电影诞生于1895年。1896年,在上海开始上映一种叫做“西洋影戏”的影像节目,那就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外国电影。后来,才有了专门的电影院。那时,我国的国产片很少,所以影院里上映的多数是外国影片。

由于当时进入中国的电影一般都是默片,不存在语言翻译的问题,后来有了一些有声片,但一般都是原文放映,所以,严格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

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译制片,也就是将外国原版影片加工成用中文配音的影片,是到解放前后才出现的。1949年东北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译制完成的《普通一兵》,标志着中国译制片事业零的突破。当时,中国译制片事业发展缓慢,陆续组建的几个译制片厂每年只能完成数部译制片。此后,译制片数量虽有一定增长,但其选材过于局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译制片多为前苏联影片,如《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等;到20世纪70年代,朝鲜、印度、南斯拉夫、日本等国的影片成为中国译制片的首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卖花姑娘》、《流浪者》、《桥》、《望乡》、《砂器》等。至80年代中期,译制片在中国形成第一次高峰,美国及西欧国家的优秀影片逐渐成为中国译制片的主流,国内各大城市纷纷举办各国电影周活动,表明中国译制片事业已初具规模。几家专门从事电影译制的单位逐渐成熟,形成了电影产业当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其中,历史最长、产量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有三家,即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这三家电影译制单位的发展代表了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缩影

在电影译制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在译制片译制生产的导演、录音、配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造,使外国电影的配音制作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译制片产业,有些国家的译制片制作水平也相当高,如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他们将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电影加工成有日语、韩语配音的影片,但无论在规模和艺术水平方面,中国是远远领先的。另外,电视译制与电影译制有许多相同之处,电影译制长期的艺术积累也为今天高质量的电视译制片的大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从观念上讲,人们对译制的认识主要针对影片中语言的加工转换。

按照《电影艺术词典》的解释,译制片是翻译片的一种形式。所谓翻译片是指将影片中的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影片。例如将外国影片翻译成本国语言或将本国影片翻译成本国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的影片即是。翻译影片大抵有译配字幕、译配解说和配音复制等方法。译配字幕最为简单易行,但字幕有时会分散观众注意力,妨碍对影片画面的欣赏。译配解说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即由一男声朗诵所有男性角色的台词,一女声朗诵所有女性角色的台词,不要求对口型,只要求有适当的语调;原片声带依旧保留,只在必要时稍微压低音量。配音复制则比较复杂,不仅要求台词译文符合原意,而且要对准口型,配音演员要在译制导演的指导下深入领会原片和原表演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特点,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原片声带中只保留音乐、音响部分。用这种方法翻译的影片通常称为译制片。我国上映的外国影片和将汉语影片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时多半采取配音译制的方法

《不列颠百科全书》没有“译制片”的词条,只有对“配音(dubbing)”的解释:所谓配音是指在影片制作中给已拍成的影片另外配制对话或其他音响的技术,包括用另一种语言配制对话,或为无声电影镜头配加声音,或在原声带的声音之外另配音响效果或音乐。配音最常见的用途是翻译外国影片。用另一种语言配音时,对话的翻译必须与片中演员的口型动作严密吻合。由于配音的声带很少能达到原来外语声带的艺术质量,所以有的观众更喜欢看翻译字幕。

显然,按上述的理解,译制片的概念是宽泛的,配音译制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有的辞书把“译制”和“配音”等同起来。

在《新时代汉英大词典》里,“译制”的英文释义是“dub”;“译制导演”是“dubbing director”;“译制片”是“dubbed film”;但是,“配音”英文释义也是“dub (a film etc.)”;“给外国影片配音”是“dub a foreign film in Chinese” ; “这部电影没有配音,只有字幕”是“This film is not dubbed. It’s only captioned.”

这是因为英文的“dub”既有“配音”的意思,也有“译制成”的意思。美国《韦氏新世界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对“dub”的英文释义是:1.to rerecord the sound from ( an old recording );2.to provide with a soundtrack;3.to insert in ( a film ) a soundtrack with synchronized dialogue in another language.

《英汉大词典》对“dub”的释义与此基本一致:1.为(影片、广播或电视节目等)配音;译制(影片);配入(声音):The battle scene was dubbed with suitable noises later.后来给战斗场面配上恰当的各种音响;2.复制(录音);混录(声迹)。

总之,译制的概念源于电影译制片,译制的方式包括译配字幕、译配解说和配音复制等方法,其中配音译制是最复杂,也是最典型的艺术样式。值得注意的是,《英汉大词典》已经把广播或电视节目的配音活动纳入了译制的范畴,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aS4OQmdWPXFXqpaCPNq4ecnJAXWC9Ekl33MPMJNf0gyfqBZdu5ZVdjtoBY2DSI1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