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特点
2006年,我刚刚走上艺考(影视)辅导讲台的时候,使用的主要参考书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两本书。除此之外,就很难看到这方面的书了。
而今,这方面的丛书我看到的就有三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艺术类高考系列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考广播影视强化训练、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广播影视类高考专用丛书。再加上单独出版的,也有三四十本了吧。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再添上一本呢?或者说,这本书和其他书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我总结了一下,本书的特点在于:
第一,覆盖面广。
艺考回来的考生常有这样的遗憾:某某题型以前没有碰到过,压根不知道怎么做。比如,戏剧小品的写作、广告的写作,很多考生连格式都不知道,写作要点、注意事项就更不清楚了。这样怎么跟学过这方面内容的考生竞争呢?
鉴于这种情况,本书着眼于全国,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找出各高等院校常考或必考的内容作为本书的重点,对于某些院校、个别专业方向有所涉及的内容也尽可能地涵盖到。
第二,实战练习多。
这方面的书,或者理论知识讲得多,或者真题汇总得多,总而言之就是练得少。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多(还不敢自夸是“优”)的原则,这本书在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提供了大量的实战练习,包括真题、答题指导、范文和点评。我希望这对于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能有切实的帮助。
第三,语言力求简练。
很多这方面的书喜欢长篇大论。这固然显得严谨,但是处于高中阶段的考生有那么多时间看吗?看完了就会做题了吗?我看未必。
古人云:“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在写书过程中,这句话经常鞭策着我,让我把语言写得凝练一些,再凝练一些,希望我能写出一些对考生真正有用的东西来。
二、使用说明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名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这本不乏疏漏的急就章呢?为了在吸取本书精华的同时,不致反受其害,希望读者诸君读完此“使用说明”再往后翻。
(一)本书适用于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的幕后各专业,特别是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文艺编导、电视编导)等方向。同时也照顾到制片人、经纪人、公共事业管理等方向。影视美术、音乐、表演等方向亦可参照使用。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本书也是一本知识丰富、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的艺术素养读本。
(二)本书着眼于全国,但是全国各大院校的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的幕后各专业考试科目不太一样,考试内容不太一样,考试重点也不太一样。怎么办呢?我们的处理方法是,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找出常考或必考的内容作为本书的重点,对于某些院校、个别专业方向有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也尽可能地涉及。当然,这本书不可能囊括所有院校、所有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因此一般需要考生根据自己所考院校、所报专业方向决定取舍、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三)为了考试内容的需要,当然也不否认有押题的意思,在书里我举了许多例子,并做了解析,有些还附了范文、参考答案。这里我要指出的是:第一,这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做出来的,是否适用只有走进考场拿到试卷才知道。这就要求读者诸君要活学活用,切不可生搬硬套。第二,文科的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所提供的解析、范文、参考答案应该说是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好的。“学无止境”,相信您如果努力,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我敢于自暴其短是基于认定自己有“尺”的自信。我也懂得“扬长补短”的训诫,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对本书进行完善,并适时做出修订。
逄格炜
2012年9月29日于北京